青山深处 第六节 六月的雪
作者:九月的小说      更新:2018-11-11

  鹰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虎穴。

  由于是“擅自离岗”,缺少“宪兵司令部”调令和“总统府”侍卫室通关凭证,他在通过沿途哨卡时遇到了不少麻烦。好在正值“国家危亡”之际,一切皆可从简,由宪兵211营派驻的哨所最终没有阻拦这位至今仍深得总统信赖的老长官。

  在虎穴入口验过眼角膜和指纹后,他搭乘地下电瓶车,直抵虎穴防卫指挥室。在那里,他见到了正大块吃肉的“总统府”侍卫长。

  ~~~~附注开始~~~~~

  宝岛“总统府”侍卫长,职能、职级类似与天朝“中央警卫局局长”。

  区别在于,前者标配军衔为中将,军种不限;后者基于中央警卫局本身为正军级编制,标配军衔为少将,但因普遍兼任中办副主任,一般高配为中将,个别特例者如Youxigui则为上将。

  ~~~~附注结束~~~~~

  “在海军中将面前,你不该先敬个礼吗?上校。”

  “打搅您吃饭了,长官。”鹰头敬了个礼,“我想马上见到总统,事情很紧急。”

  鹰头看着耐心切割盘中牛肉的中将,为当初的决定感到懊悔。两年以前他曾是宪兵211营的中校营长,现在升官了,执掌着岛内最精锐的宪兵特勤队,却失去了随时随地见到总统的权力。

  “为夜鹰划拨侍卫室直接指挥、装宪1营混成排调离虎穴的事?”

  “夜鹰是国家的,不是我的。但装宪1营身负虎穴外围警备重任,怎能轻易调动?不知道此事您是否经手,长官。”

  “外围警卫由宪司卫戍组、宪204指挥部管辖,这点没错,但首脑机关安全是在总统府侍卫长统一协调、部署下的。没我经手,谁敢乱动?”中将向身后的勤务兵示意了一下,“先吃点,坐。”

  勤务兵端来餐具。中将在自己的牛肉上划了一刀,叉一大块,放入鹰头盘中。

  “谢长官........”

  “宪204指挥部早就让王建平渗透了。”中将轻描淡写道。

  鹰头微微一怔。王建平调任298旅少将旅长以前,曾在宪兵司令部先后坦任训练中心上校副主任、调查组上校组长、情报处少将处长等要职,宪兵系统受其渗透本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中将在这个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王建平在装宪1营和宪兵特勤队安插了多少亲信子弟,你知道吗?”

  “请长官明示。”

  “我也搞不清楚。”

  “..........”

  “我搞不清楚,是因为王建平把持宪兵调查大权实在太久了。但铁卫营(注:宪兵211营)每一名官兵的档案,我都一一核查过,包括当年坦任营长的你。‘公投’前夕夜鹰分流简编、装宪1营一拆再拆,以及将你调入夜鹰的种种,你就没想过为什么?”

  “服从命令乃军人天职,我不需要去想。”

  “这话回得好。”中将笑了,“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调查、甄别上,不如快刀斩乱麻,送走有问题的,留下没问题的。如今我们可用之人确实不多,铁卫营全体加上夜鹰调回虎穴的这部份,总计不到六百人。这六百人是总统完全可以信任的六百人,不动可死守虎穴,静待其变;动则可转移台东,以退为进。台东862旅不说效忠于国府,至少是不会跟王建平走的。至于金库嘛,王建平想要,那些心怀各异、隔岸观火的将军们也想要,那就让他们去争好了。自经国先生晚年开放Party禁以来,Ming主宪正文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只要总统健在,倒行逆施的王建平支撑不了多久。大陆军自有A国人去顶着,不用担心。”

  “据说A国人支持王建平?”

  “没A国人暗中助力,王建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吗?不过现在时局还远不到明朗的时候,A国人不会公然介入,这点你不用担心。先随便吃点,你那份还在烤。”

  “是。”

  “你最大的弱点的就是政治不敏感。”中将叉了一小片肉,津津有味地嚼起来。

  鹰头味如嚼蜡,连连点头称是。

  “军人不问政乃国之幸事。总统看中的就是你这点。如果每一名军人都跟你一样埋头打仗,战局何至于此啊。多吃点,后面还有。吃完带你去见个人。”

  “要出远门?”

  “为转移台东打前站。一旦总统要走,就必须走得神不知鬼不觉,因此铁卫营不能动,他们得留在这里吸引王部叛军的火力和A国人的目光。夜鹰突击队暂时也不能全走,我已经挑好了九个人,分成三个组,你带上他们跟带路人一起上路,确保通道无碍后,向我汇报。边吃看听,”中将打个了响指,示意值班尉官打开投影仪。

  勤务兵正好端上新烤的牛肉。这些日子能吃到熟食的机会不多,而鹰头确实也饿了,在中将的一再鼓励下,他终于扔开叉子,抓起来大啃大嚼。墙上投出一幅临时手绘的简易地图,路线用粗笔和箭头标注出来,重要的交叉路口则是圆圈,一共三处。鹰头一看便知,那是最没创意但又是距离最短的转移路线。

  “圆圈处多半有叛军盯着,但兵力不会太多。关键时候带路人会替你料理。料理完后,你每处留三个人盯着,出城后先不用回来,随时掌握沿途动向,保持与虎穴联络即可。”

  “带路人是自己人吗”

  “这不重要。”这话表明带路人显然不是自己人。

  “哦.........”

  “味道如何?”

  “嗯?好,很好。”

  “这份是专为你准备的。”

  “您........怎么肯定我一定会在这时候回虎穴?”

  “你是总统最信任的前铁卫营营长。如果我用正常程序调你回来,必定会引起有些人的警惕,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迫使你‘擅自离岗’。你果然没让总统失望。接下来就按我说的去做吧,不必顾虑太多。”

  “是,长官。”

  死活不肯撤的总统终于决定要撤了,局势恶化到到这种地步,鹰头想不出更坏的可能。如果连侍卫长都不值得信任,那总统就真的没指望了,所以他只能选择选择信任,选择无条件服从。

  在散发着擦枪油气味的待机室里,鹰头见到了带路人,和九名整装待发的夜鹰队员。

  带路人长得不高,一米七出头的样子,看起来也不是很强壮,和普通的步兵相比并无明显区别。只是那对稍稍有些不同的眼睛,让人感到一丝异样。队员们刚刚检查完枪械和弹药,此时正围着一张圆桌,熟悉地图。

  “介绍一下。这位是刚从中横前线返回的令狐上尉。”

  六月里,雪还在下。

  太平洋吹来的潮热海风气喘吁吁爬上海拨三千五百米的中横公路北侧2号峰,冷嗖嗖打在他的脸上。他已经入睡,丝毫察觉不到碎裂成一片片的皮肤正被风一点点刮落。枪搭在怀里,被夹雨的细雪凝在湿冷的手套上。那对勉强可见二杠二星模样的软式肩章在风中微微抖动,像不甘遗忘的耳朵。

  “团长!团长!”

  遥远的峡谷回荡着遥远的声音。可发出声音的人,明明就在离他不过十几步的地方。

  他睡得很沉。他已经有很多天没这么睡了,自从台中方向溃败的雅各布骑1师8团残部歪打正着,与3号机场的莱布其游骑兵75团1营合为一股后,睡觉对他来说便成了极为奢侈的事。敌人不让他睡觉,生怕他一觉睡够醒来后会气势汹汹地杀回机场。

  其实敌人高看了他马镇山。他马镇山只是个团长,ID团的弹药早在几天以前就告急了,部队没有弹药,纵使彭大将军再世也创造不了奇迹。彭大将军的奇迹多半建立在高崇德、洪学智基础上,可第八战区没有洪学智,南京战区也没有高崇德,不管林兰拍桌子骂娘还是撂担子走人,战区联勤部都解决不了后方补给运输跟不上、前线补给配额紧张的老大难问题。中横前线的战事不像西线台中、台南和东线花莲那么吃紧,所获得的补给配额自然能减则减,马镇山区区一个团长哪里敢去拍将军们的桌子?

  原本计划要夺回3号机场、打通中央横贯公路的ID团,反被意外捡得“彩蛋”的机场守敌撵着屁股穷追猛打、死缠不休,仗打到这份上,他谁也不怨,只怨自己没那种命。

  人们对古今善战者津津乐道时,往往只提谋略、勇气和实力,偏偏忘了战争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最为致命的因素——运气。

  “知道什么叫运气吗?”

  庭车常在ID团的时候,常常半开玩笑地说:

  “老天爷一个喷嚏杀死王尔琢,成就了林彪。这就是运气。”

  雪继续下着。雪并不大,但白茫茫一片,足以掩盖身披雪地伪装的他。

  昨天夜里他就睡在这里。夜间紧急转移时,特务连长李威误将一名恰好也在发高烧的参谋当成他,背起便走。部队直到天亮才发现,团长不见了。署理团务的顿赤格烈当场就拨出枪来,若非代参谋长诸葛心、后勤处长方正两人眼疾手快,李威没准就真挨了那一枪。气归气,人还得找。顿赤格烈从二营(原山地EB旅一营)抽调几名高原牧民出身的士兵,由李威带领,沿路返回。团机关及直属队则继续执行“领着敌人跑”的任务,吸引和牵制由小莱布其中校亲自带队的“黑色贝雷帽”,为团主力调整部署赢取时间。

  “连长,前面好像有情况。”

  硕长的登山靴踩进松软的腐殖土,停了下来。他们停下的位置,离他们要寻找的人只有区区几步。但他们看不到他,只看见百来米外的雪块正在移动,那雪块试探性挪动了一会,隐没在枯黑的林子里。林子并非因为战争而枯黑,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破坏力总是显得那么渺小。

  特务连长李威将03式自动步枪调回单发模式,示意部下四散开去。

  士兵缓慢而小心地散开了,有人甚至已经踩中那具身体。但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生与死的问题上,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要么被发现,被杀死,要么就在就静静的等待之后收割一枚勋章。

  风还在吹着,雨还在飘着,地下的积雪仍旧保持着千年不变的沉默。

  “不是说每上升一千米只下降6度吗?”李威暗自嘀咕着,心烦意乱地吹走不断扑到睫毛上的冰之精灵。

  “只是理论数值。”一个上士回答。

  “理论?”李威哼了一声,“在藏区呆那么多年,我还没见过比这更反常的天气,如果理论管用还要气象局干嘛?”

  “他们会不会已经发现我们”

  “发现就不会动了。”李威压低音量,尽管再大的音量也敌不过凛冽的寒风。

  上士尽可能慢地脱掉手套,将冻红的手指,重新放回扳机上。两军对垒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观察和等待。有时候观察未必能带来结果,但耐心的等待总能让人有所收获。

  沉寂良久的林子微微有些颤动,那是风在作梗。但在风的气息中,李威隐隐闻到一股不详的味道。

  雪地里突然冒出很多人来。

  同样的白色披风,同样令人猝不及防的动作,他们迅速钻进林子里,就像野猫蹦进黑夜。李威庆幸自己选择了等待。匆匆数过一下,那些身影加起来足足有一个排。一个完全由“黑色贝雷帽”组成的排对于区区几人的搜索组来说,不仅仅是兵力差距的问题。

  林子里的动静渐渐有些大了,那些人正向这边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