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狐 第四十章 惠文和尚
作者:魔帝法的小说      更新:2018-12-17

  一路风声疾疾,胡苏县的城门已近在咫尺,崔妤从周鸿现的领口探出丁点大的脑袋,看着高大的城门,她哀叹道:“完了,姐姐,城门挡住,我回不去了!”

  “别怕,城门关了,我们可以从城墙上飞过去!”

  明月当空,将不算太大的胡苏城照得宛若银色沙盘,一道妖异的红影从月亮下掠过,空中隐隐传来一个女孩兴奋的呐喊:“哇,姐姐,我看见了整座胡苏城!”

  翌日,天刚刚蒙蒙亮,胡苏县衙门前的大鼓又被敲的咚咚响,黎明前城内发生的又一起命案再次惊动了崔慎与谢乔。

  击鼓百姓自称是城北徐氏包子铺的伙计陶武,因为管吃管住的缘故平时就住在东家徐才的家中。今日寅时,他像往常一样天未亮便早起准备要卖的包子,可是他在厨房刚生完火,便听见徐才的房中传来惨叫,他纳闷之下前去查看,却见到了他此生中最难忘的恐怖景象。

  陶武最后声泪俱下地描述道:“那怪物的双眼大如拳头,绿油油的就跟毒蛇一样,站起来也有一丈多高,我赶到时,它正用巨大的爪子将我们东家按在地上,然后将他连头带身子扒皮生吞了,幸亏我身手敏捷,翻墙逃命才躲过一劫啊!”

  听完陶武的描述,崔慎与谢乔面面相觑,等下了公堂,崔慎才道:“子平,你对此案有何见解?”

  谢乔苦笑:“东翁,虽然此案该查还得查,但昨日我对温大郎夫妇以及何安都验了尸,之后又随何家人去看了那座北魏古墓,说句实话,我已有点相信此案非人所为了!”

  崔慎表情凝重:“我倒宁愿相信凶手是人,至少这样还有抓获的可能,可若凶手真是恶鬼,我等凡夫俗子又该如何应对?”

  “东翁,天下之大,或许有高人能够对付此类,难就难在本县之中却不曾听闻有这样的高人!”

  崔慎心思一动:“城西不是有座丛安寺吗,我听说那的惠文和尚佛法高深,没准他能对此有所见地。这样吧,子平,徐氏的这件案子我让衙役去查,我先回家换件常服,你待会陪我一同去拜访惠文和尚!”

  谢乔点头领命,可正在此时,县衙后方的崔府中突然有侍女前来给崔慎传信,说是昏迷多日的崔妤竟然自己醒来了。

  闻知这一喜讯,崔慎立即赶回家中,当到达女儿的闺房门前,便见女儿已在床头坐立,而妻子卢氏正与她双手相执、眼睛通红,显然母女二人刚刚落泪了一场。

  要说还是崔妤眼尖,她一眼便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一声清脆的“阿耶”,便让这个堂堂胡苏县令也差点落下泪来。

  崔慎见女儿的脸色已由昏迷时的苍白恢复成了往日的水润,连日来被女儿病情与离奇命案弄得一筹莫展的他,心情也终于有些拨云见日。之后,他找来大夫为女儿重新把脉,女儿这病来去无迹,只有经大夫再三确认其身子无恙,他才肯把心放下。

  只是,崔慎仍有一事耿耿于怀,送走大夫后,他对崔妤道:“四娘,你这次真是病的毫无缘由。之前我听你阿娘说,你曾往家中带回来过一位姓周的娘子,可恰巧就在你病倒之际,那周娘子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我怀疑她与你的病情有莫大的关联。我问你,你对那周娘子是否知根知底?”

  崔妤听完这些,脸色大变:“阿耶,你不可怀疑周姐姐!”

  崔慎摇了摇头:“四娘,这怎能不令人怀疑,此事也未免太过巧合了!你要知道,阿耶我为官多年,曾经为了梳理民风,得罪的人不少,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怕就怕有人阴谋算计我的家人!”

  崔妤脸上本来微有不爽,听完这些却有所动容,不过她微微一笑道:“阿耶,那你是在怀疑周姐姐是坏人派来害我的?”

  崔慎面色严肃:“不无这个可能!”

  崔妤笑得更开心:“阿耶,周姐姐的一切我都知道,但我跟她有过约定,不可透露她的秘密。所以你不要怀疑她好不好?”

  “你俩有过约定?此话怎讲?”

  “阿耶,这是秘密,女儿家之间的秘密,你懂吗?我能肯定地告诉阿耶,我的病跟周姐姐毫无关系,至于你说她消失了,其实那纯属巧合。周姐姐是因有事才离开的,而且她也提前跟女儿说了,只是因她走的太急,没来得及跟府中其他人打声招呼,故才造成了这样的误会。”

  “可那天明明没有人看见她出府,怎么人就突然不见了呢?”

  “阿耶,女儿的话你都不相信了吗,你在这样无端怀疑周姐姐,我以后就不理你了!”

  见崔妤已开始对自己撒娇,崔慎无奈地摇了摇头,只是他心中疑惑依然不减,他不是不相信自己的女儿,而是觉得自己女儿年少无知,很有可能会被人欺骗。

  因跟谢乔约好了要拜访惠文和尚,崔慎未在此事上与崔妤多做纠缠,不久他便换上常服,与谢乔一同打马前往丛安寺。

  此时骄阳初升,胡苏县大街上行人渐多,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明媚祥和,谁也无法想象到了夜晚,这座城竟会发生那样离奇恐怖的命案。

  城西,丛安寺。

  说起丛安寺,其实算不得有名,胡苏县立县才百来年,本身在大唐也算不得什么名府大县,故也很难存在什么历史悠久的名寺。丛安寺的僧侣总共才二十三人,沙弥们除了每日吃斋念经,也就是接纳接纳香客,做些为菩萨维持香火的本分事。丛安寺的主持敏智和尚更是心宽体胖,面带油光,与其说是得道高僧,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位富家翁。

  当然,丛安寺虽小,但也不能说就没有高僧,至少敏智和尚的师叔惠文和尚便是一位。

  惠文和尚生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具体出生年月不详,从其样貌来看,白须邈邈,神态慈祥,岁数应当在六十岁左右。

  他从小长在丛安寺,一生酷爱佛法,听说一年前,即贞观十九年,玄奘和尚从天竺取经东归,带回梵筴佛典无数,惠文和尚闻之,心甚向往,于是不顾自身高龄和众僧阻拦,执意前往长安,只为求见玄奘而一睹大乘佛法之奥妙。后来,他从长安归来,也带回了不少经书,从此便成了如今这样一副经不离手的状态。

  面对崔慎与谢乔的到来,惠文和尚目光平静,却总是时不时回到他面前的经书上。令人意外的是,此时正在打坐的他,膝上竟还蹲着一只黑猫,那黑猫浑身皮毛黑的发亮,宛如绸缎般光滑,而它的注意力竟然也在经书上。随着惠文和尚偶然翻动经文,黑猫的脑袋便也跟着移动,那态势像是在阅览经文,且真能读懂似的。

  “二位施主是何人呐?”惠文和尚抽空抬头,露出微微一笑。

  “大师,我乃胡苏县令崔慎。”

  “我乃县令幕僚谢乔。”

  “哦,原来是谢县令和崔先生,请坐请坐!”

  崔慎与谢乔对视了一眼:“。。。”

  “不知二位施主找老衲何事啊?”又过了好长时间,惠文和尚再次抬头问道。

  面对与人说话如此心不在焉的惠文和尚,崔慎与谢乔只好摒弃繁文缛节,直接长话短说,道明自己来意。

  惠文和尚听罢,终于又抬起头来,脸上带着微微惊讶:“恶鬼害人?”

  崔慎立即点头:“是的,近日城中屡发命案,幸存者皆将矛头指向恶鬼,且依据他们的描述,我们推测极有可能是同一恶鬼所为。我等今日前来,便是想向大师讨教对付恶鬼的办法,好为民除害!”

  “哦,原来如此,谢县令为民之心可贵啊!”惠文和尚不禁对崔慎露出赞许的目光,可接下来的一句又立刻让崔慎郁闷至极:“可是,老衲只懂念经,不懂抓鬼啊!”

  崔慎与谢乔不禁有些失望。

  “谢县令,不知那恶鬼是何模样啊?”惠文和尚这时反而来兴趣了。

  崔慎颇感无奈,却又耐心地将幸存者们对恶鬼的形容对惠文和尚仔细说了一遍。

  “哦,黑身、朱发、绿眼、巨手、利爪,咦,那不就是罗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