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招安 第五十六章 梁山泊的前世今生
作者:狮与蚁的小说      更新:2018-12-17

  屏退了那报信的小厮,曾密又重新躺回到床上,自言自语道:“如今父亲与兄长都去了辽东,说不定史文恭已经将这消息告知了他们,不行,我得赶紧召集人手,防备梁山贼人前来偷袭。”

  说着,便要起身穿衣。

  那妇人见状便撅起了红唇,双手揽住曾密的右手,胸口紧贴着他的右臂,挤出一坳诱人的沟壑,撒娇道:“昨夜折腾了一宿,直到今早才睡,这又要去哪里?”

  “如今梁山泊贼人觊觎我曾头市,三番两次的派人过来打探虚实,此事不可不防。”

  “我曾头市这许多人,哪有什么贼人敢来?”那妇人拉住他的胳膊,仍是舍不得放手。

  “妇人之见!”曾密斥道,“若是梁山泊贼人杀进来,你我只有去地府相会了。”

  那妇人闻言赌气的扭过了身子,任由披着的锦被从香肩滑落,雪白的胴体晃得人眼前发昏,背着身说道:“你我这般偷偷摸摸的私会,还不如直接去了阴间痛快。”

  曾密见那妇人似乎真生了气,忙弯下腰搂住她的香肩哄道:“父亲和大哥临走之前将曾头市交予了我,万万不可大意,放心,我安排下便回来。”

  “你回就回,关我何事?”那妇人仍是在赌气,“我这便回房去,省的耽搁了你的大事。”

  “我的姑奶奶,你现在大白天的回去,若是让人撞见……”

  “你也知道怕了?”那妇人得意的努起了嘴,“私通姨娘,若是让你父亲知道,非得将你赶出府去。”

  “放心,”曾密却不见惊慌,“我们女真人的习俗与你们汉人不同,父死子则妻其后母,若是哪一天父亲死了,我就名正言顺的娶你过门。”

  那妇人闻言脸色一红:“你们女真人真是不嫌害臊!”

  曾密哈哈一笑,起身穿好鞋袜,回头在那妇人雪白的身子上狠狠的捏了一把:“你若是知羞耻,又何必日日想着与我私会。”

  “滚!”一个枕头从床上飞了过来,曾密忙躲过,大笑着出门去了。

  ……

  众人在路上又行了两日,来到黄河渡口。

  一行人马在此歇息了一夜,次日一早,找了一只大船,准备渡河。

  刚上了船,便岸上有人道:“船家且慢行。”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汉子正站在岸上冲他挥手,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伴当。

  这条大船众人已被众人包下,那船家见状便对众人道:“这两人看来也想渡河,不如且捎上他们。”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林冲说道,“让他们上来罢。”

  船家闻言,忙放下踏板,让两人小心上船。

  那中年文士上了船,忙向众人揖了一礼:“多谢诸位。”

  说完,便让伴当取出银钱付给林冲。

  “不过举手之劳,官人不必言谢。”林冲推却道。

  那文士见林冲不收,只好再次施了一礼表示感谢。

  “听官人口音像是东京人士?”此时船已开动,那文人见这一行人许多人马有些不同寻常,好奇的问道。

  “小人早年在东京待过,”林冲答道,“后来便来往山东、河北各地做些小生意。

  “原来如此。”

  两人随口聊了几句,便各自坐在甲板上,开始打量沿岸的风景。

  “相公,听说这山东地面不太平,常有强人出没,咱们还是要多加小心。我昨日便听那客店中人说,梁山泊现今有一夥贼寇,刚打败了济州府的数千官军,这强人怎地如此厉害?”那文士身边的伴当说道。

  众人闻言,都不动声色的竖起耳朵倾听。

  却听那文士叹息道:“不是强人厉害,而是朝廷太无能,一意搜刮民脂民膏,不懂爱惜百姓,逼良为娼。”

  “是了,”那伴当说道,“就连相公这样的人,不过多议论了几句朝政,便被罢了官。”

  那文士似乎不愿多提这件事,岔开话题道:“你刚才说梁山泊,你可知道这水泊的来历么?”

  那伴当闻言茫然的摇摇头。

  “这梁山泊自古便有,原是大禹治水时用来泄洪的一处洼地。后来湖水渐渐干枯,便成了一片沼泽,秦汉时期称作大野泽。”

  “既然是湖水渐渐干枯了,如今梁山泊的水又是从何处而来?”

  中年文士闻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指着船板道:“如今梁山泊的水都是来自你我脚下。”

  那伴当闻言“啊”了一声,很快反应过来:“黄河?”

  那文士点了点头,便说起了黄河与梁山泊的渊源。

  “庆历八年,黄河河道大改,冲毁澶州商胡埽,滔天洪水直奔大名,经博、济、棣数十州县,方才东流入海,洪水所过之处,哀鸿遍野,饿殍遍地……此后,黄河泛滥愈加频繁,多次冲毁堤防。”

  “又过十二载,黄河再次在商胡埽决堤,夺御河入海。此时朝中多位大臣上书,言黄河于蓟州入海于边防不利,怕辽人溯流而上,直取中原。众臣建议将黄河改回横陇故道,孰料改道当晚,河水便冲毁堤防,一夜之间,泛滥千里,数万生民百姓死于滔天洪水,无家可归者达数百万。”

  “其后又经多次反复,黄河在熙宁十年再度大决堤,泛滥之水注入梁山泊,形成一片汪洋之势,这才有了今日的八百里水泊。”

  这些话从他嘴里娓娓道来,不仅那伴当听的认真,就连身边的一行梁山好汉也听的入了迷。

  “黄河的这次泛滥,不只是天灾,更多的还是人祸。”那文士说道,“大禹治水的时候便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满朝士大夫却妄想凭借人力改变河水流势,反倒不如古人。”

  晁泽听了不禁暗自点头,本来北京大名府到东京汴梁不过数百里的路程。杨志押送生辰纲却为何要绕道山东?

  只因为黄河多次泛滥,致使原来连接二京的道路都被冲做了泥沼地,几百里的路程变成了一千多里。

  而黄河泛滥造成了大批百姓流离失所,没了生计,这才导致中原一带盗贼四起,山头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