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寒门 第61章 调职
作者:北京懒龙的小说      更新:2019-04-10

  随后半个月是宋家人最欢喜的半个月,江贵进步为教育局长,宋在经由副校长转正为校长,正式进入了正科级干部的行列,一中是庆安重点中学,校长的含金量颇高,宋在经本人现在也才44岁,正是男人的黄金年龄,往上再进一步,也是看得见的事情。

  据说之前教育局内部会议时,有人提出宋在经提的快了点,建议再考察一下,林县长知道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改革的步伐不是快了,而是太慢”,宋在经这才一路绿灯。

  按照江贵的意思,宋在经提议提拔李老师为新任副校长,提议也顺利通过,有了江贵和李副校长的支持,宋在经稳住了局面,正式履行起校长的职责,新教学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

  高三年级马上就面临高考,这是宋在经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天上午,他终于接到了期待已久的北京来信和消息。

  “王秀,郝老师的信到了,我过两天就要去一趟北京出差,家里你多担待。”郝老师就是王人昌的表哥,北京HD区的一名教师,上次吃饭时,宋在经曾经拜托他收集HD区考卷,后来随着宋在经的水涨船高,他对试卷的胃口也越来越大,现在北京那边已经联系的差不多,是时候过去捋顺关系了。

  “爸,妈妈工作的事你可要放在心上,也差不多该办了。”女儿都是妈妈的小棉袄,宋燕对此最为关心。

  “今天就办,晚上我就去给你妈请长期病假。”看宋燕不明白,宋在经解释起来,他刚提拔,给王秀请个长期病假还没问题,他官位还是太低,还不具备调换一个好工作的能量,只能慢慢来,反正现在家里也不指望王秀那点工资,还不如在家休养。

  “爸,林红托人告诉我,说今天晚上让我们两去她家坐坐,是为了上次她受伤的事情。”宋义突然冒出一句。

  “这个嘛。”宋在经有点踌躇,上次的送礼经历,让他对林书记家有点心理阴影。随着QA县委刘书记的调走,林县长升级为林书记,正式成为中国官场中的一个小诸侯。

  “这什么这,人家请你是看得起你,现在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王秀责怪起来,声音中却满是欣喜,她连忙起身去收拾上门礼物。

  ......

  “宋校长,稀客稀客,快请坐。”林书记一脸和气。

  “什么稀客,人家是怕耽误你工作,才不来麻烦的,宋校长,来,喝茶。”王莉亲自端上了茶水。

  “这就是宋义吧,阿姨早就想去谢谢你,就是领导说你爸是关键时期,不合适出面,才等到今天,来,喝茶吃点心。”林红端着糖果点心也坐了过来。

  “宋义,不错,还是见义勇为的小英雄!”林书记朝宋义挤挤眼,“听说那天你也在场,案件已经基本查清,这是个大案,你们都是功臣,县里正研究怎么表彰你们。”

  “都是几个孩子瞎胡闹,在那装修铺面,做点小生意,正好碰上了。”宋在经连忙谦虚。

  “哦,那是你们开的店?”林书记有点诧异,大街上开始有了摆摊,又新开了几家店铺,秘书已经把它列为庆安经济正在起步爬坡的证据之一,这他知道,也看过几眼,心里是满意的,只是没有想到和宋在经有瓜葛。

  “我一个老朋友的孩子孙军,一直没有工作,所以我让他做点生意,免得年轻人没有事做,荒废了光阴。”宋在经不方便说宋义联合孙军瞎倒腾的事,只能含含糊糊回答。

  “林书记,我爸说了,庆安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商业也一样,盘活各方面的资源必须靠商业,可惜就是力度还不够大,老百姓现在胆子小,不太敢做生意,如果政府能加大支持就好了。”抓住机会,宋义又开启“我爸说了”的谈话模式。

  “商业,盘活资源?”林书记又化身为搞活经济的林县长。

  “是啊,我爸说了,庆安就这么一条大街,就一个百货大楼,老百姓兜里不是没钱,是买不到合适的东西,如果能有个商业街就好了,想买什么商业街都有。”宋义适时推出了前世“商业街”的概念。

  “没有钱怎么办商业街?”林书记抛出了主要问题。

  “我爸说了,一个字,借;两个字,集资或摊派。”

  “宋校长,你来一下书房。”林书记懒得再和宋义玩“我爸说了”的游戏,直接把宋在经提溜到书房细谈。

  客厅里只有王莉,林红,宋义三人,气氛终于轻松起来。

  “宋义,你从哪里学的,怎么知道急救的方法,我妈问了医生,都说专业人员也不过如此。”林红心里一直有这个疑问,终于找到了机会。

  “我舅教的。”宋义早有准备,把舅舅又推了出来。

  “你舅舅是做什么的?”林红穷追不舍。

  “我舅舅在农村,为了挣钱支持我妈上中专,才自学的郎中,回老家过年时学了点。”宋义脸不红心不跳,不露声色地把话题转移到了母亲王秀身上。

  “哦,你妈妈中专毕业?那应该是干部啊。”王莉果然来了兴趣,她也打听过宋在经的情况,知道王秀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没想到居然还是高学历。

  “阿姨,我们老家亲戚多,每年都要寄很多钱回去,我妈为了工资多点,让我们三姐弟能吃饱,就去做工人,没想到现在生活好了点,想换回原来的干部工作那么难。”宋义开始时为了渲染悲伤气氛,使用的是悲伤语气,后来想起前世母亲王秀为宋家做出的奉献和辛劳,动了真感情,说到最后,眼圈真的红了,“我爸说了,我妈岁数也不小了,也不想进步什么的,哪怕去图书馆都好,就是不想她辛苦半辈子,老了还要以工人身份退休。”

  王莉开始时也有些伤感,不过,她见多识广,很快就明白了宋义的意思,想让自己帮忙安排王秀去图书馆工作,县图书馆工资不高,但工作清闲,最适合女同志,宋家人眼光还不错。平心而论,这个要求不高不低,但前一阵宋在经成功转正,已经用掉了宋义救治的情分。

  官场上最讨厌的就是挟恩图报,贪心不足,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一码归一码。王莉有些迟疑,正要打个哈哈过去,林红在边上早已红了眼框,她轻轻摇了摇母亲王莉的手臂。

  王莉心中突然警铃大作,女儿林红是何等样人,虽然长相一般,但眼光奇高,从来没对男同学这么上心过。这次邀请宋家父子上门,就有林红坚持的因素,林红的原话是请他们来家吃晚饭,是王莉坚决反对,以林书记的身份,哪至于请吃饭,能让上门,就已是天恩。

  王莉看了看宋义,长的虽然清秀,但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她护女的警惕性才稍微放松下来,“是啊,你爸说的真对,来,吃个孝感的芝麻糖。”

  宋义内心失望,却不敢透露半点,乖乖吃起糖来,顺便掩饰自己的情绪。

  林红在边上又摇了摇王莉,王莉拗不过女儿,暗中叹了口气,对宋义笑道:“不过呢,你妈单位也是不错的,就在本单位换个岗位吧。”

  宋义明白了王莉的意思,调职不能去图书馆,只能留原单位换个清闲的工作,但总算达到了自己目的,虽然离期望值只有一半。宋义心中大定,王莉卖出了人情,随后的聊天更是轻松惬意......

  “你爸爸要去北京海淀出差?”

  “是啊,我爸说了,今年我们一中一定要实现北京大学,华清大学的零突破!高考就是指挥棒,全国看北京,北京看海淀,想考出好成绩,就必须和海淀拉上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说到后来,宋义又有点小哀伤,“就是我爸不让我跟着去。”

  “好,宋校长,今年一中只要考上北京大学,华清大学,哪怕一个,县里就给予重奖!”林书记结束完谈话,出来正好听见,忍不住表了态。

  对于读书人而言,北京大学,华清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庆安只是个小县城,历年高考这两个学校都是鸭蛋,重点大学也就4到5个,宋在经的目标如果能实现,对于文教领域工作,算是杰出成绩,林书记当然是支持的。

  “书记同志,刚才宋家想把宋校长爱人调到图书馆,我没答应。”睡前是林书记家传统的议事时间,王莉随即简单介绍了一下王秀的情况。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