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寒门 第三卷挺进中原 第124章 安排
作者:北京懒龙的小说      更新:2019-04-10

  “富华大厦是我们的根据地,最顶层留给富华自用,除自用外,其他部分全部留给富华的文化公司,暂时用不上的,都出租出去。但以后的物业均不再保留,包括尖沙咀的龙泉楼,全部出售以回笼资金,以后富华在香港的物业均照此办理。”

  因为阿珍身体不方便,没有参会,众人说话也比较放松。

  宋义带头抽起烟来。大家有样学样,都在喷云吐雾,一时间会议室里面烟雾腾腾,房间里就如同着了火一般。

  “房价要跌了?”阿兵忍不住喊出了声,今年年初,他利用银行贷款,囤积了3套房产,正是得意之时,当然关心香港的房价走势。

  “房价跌不了,只是除了奢侈品和文化公司,富华公司以后业务重心以后要转向大陆,公司现在暂时不缺资金,龙泉楼我们可以慢慢卖,不急。”宋义示意李叔开始发言。

  李叔扶了扶眼镜,开始作报告:“截止目前,富华大厦已经全部完工,罗闻的文化公司现在只需要半层即可,下面4层均可对外出租。尖沙咀的龙泉楼下个月即将完工,正常的利润应该是一倍以上,预计能回笼资金一个亿,去除银行贷款,能回笼资金5000万。”

  听到此处,宋义心中大喜,这两个项目做完,等于是白赚了一栋富华大厦,他和阿珍沟通过,两人都同意将李叔提拔为分管房地产业务的副总经理。

  只是李叔毕竟刚来半年,又有卖身性质,宋义决定还是再等等,只是私下里给了李叔100万奖励,并暗示了年底转正后会给予相应股份。

  他带头鼓掌后说道:“阿信介绍了几个新项目,你觉得怎么样?”

  “又是鬼屋和遭遇过火灾的楼?”明叔开始冒酸气,但大半年来,李经理的业绩有目共睹,为富华创造了5000万的价值,只此一条,就奠定了他副总经理的位置,不可动摇。不过,想到宋义前几天和自己的私下沟通,承诺将来物业大部交由自己经营,明叔又高兴起来。

  “这三个都是好项目。”李叔不禁又扶了扶眼镜,他略带兴奋地说道:“工期短,利润高,正常的话都是一倍以上的利润。尤其是明华楼,升值潜力很大,属于优质资产,建议公司保留,捂盘惜售。就是如果同时开工三个项目,资金方面存在问题,龙泉楼的回笼资金至少要等到年底,存在5000万的资金缺口。”

  李经理把难题抛给了老板,点起烟,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宋义承诺上半年奖金为100万,下半年如果这三个项目做完,顺利的话又是100万奖金,没想到,不到一年自己就无债一身轻,明年还能升为副总经理。

  想到大陆市场,李经理更是两眼放光。

  他现在对宋义心服口服,利用富华大厦和何议员搭上伙伴关系,只付出极小的代价,就解决了寡妇睡觉,上面没有人的风险,顺便又解决了部分项目来源,而且安保力量强大,黑道也能吃得开。

  如此看来,黑道白道连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富华公司想不赚钱都不可能。

  尤其掌门人目光长远,早早就盯上了大陆市场,自己算是没有明珠暗投。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何议员介绍了富豪李家成,昨天我们已经签订协议,他将以9000万,买断龙泉楼。所以,公司资金不存在缺口,李经理,你就放手干,公司将全力配合。”宋义得意洋洋地拿出协议,他又强调道:“李经理,你的主战场不是香港,而是在大陆,特别是北京和上海,年底我要看到你在大陆的工作进展。”

  接着,宋义示意罗闻发言,文化公司作为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而且很可能是富华资金投向的重点,有必要让公司的中高层干部了解情况。

  因此,罗闻作为富华下属的文化公司总经理,也列席会议。

  罗闻眼看着宋义在短短的3年时间,就跃居富豪行列,也暗自惊叹,他先拿出了纸质版的工作报告,递给宋义观摩,自己则开始介绍。

  文化公司自组建以来,已经网罗了部分未来的文化精英,其中吴与森和周星星两人赫然在目,还有任大华,吴猛达......

  待罗闻介绍完毕,宋义鼓掌后说道:“前几个电影,建议考虑低成本的片子,我这里有几个剧本供参考。”

  说完,宋义拿出自己高考后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他根据前世的回忆,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国产电影资料,此时先拿出了几个适合现阶段的剧本。

  罗闻打开一看,剧本名字是《疯狂的石头》,《赌圣》,《逃学威龙》......

  ......

  8月底,宋义送别阿珍和黑子阿红等人,留下丈母娘和阿花婶照顾女儿舒布达,自己回到了汉武。

  “阿义,我想在上海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女装。”宋燕已经把公司的主攻方向定为女装和童装,她想把童装生产基地安在汉武。踏底裤和新产品为她贡献了500万的收益,宋燕现在底气十足。

  “上海未来的用工成本会很高,不合适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议挪到广东,最好是深圳。”宋义笑着说道:“不过,可以在上海购买商业类地产。今后光靠炒房,收益没准比你辛辛苦苦开工厂都高,这个可以有。”

  “炒房?!”宋燕眼睛开始发出亮光。

  “阿军,安子,你们把珍珠粉厂交给别人打理,今后你们工作的重点就是配合李叔,为进军房地产做准备,可以考虑前期没有资质的情况下,开展旧楼包装业务。”

  安排好孙军和何安后,宋义发现阿毛同志鬼鬼祟祟的,似乎想说什么,他笑着说道:“有事说事。”

  阿毛现在负责带着宋八,只是除了偶尔回香港,整理香港和RB和美国的股市数据,其他大部分时间都闲的发慌,直到他发现了一个新鲜事物。

  “国库券?”

  宋义暗中佩服专业人士的眼光,确实敏锐,一眼就看到了政策的小漏洞。

  “高价收购国库券……”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许多街巷尤其是在一些县城、企业,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他们低买高卖,从中牟利。

  中国于1981年第一次发行国债,在相当一段时期里,由于其流通性不够,发行并不顺畅。不少地方政府以党性为号召,要求所有党员和公务员必须购买,有的政府和企业甚至在工资中强行摊派发放。

  1988年,国库券允许上市流通交易,但在当时,只有大城市有交易点。渐渐地,一些有资本意识的人便穿梭在大城市和小城乡村之间,收购国库券再卖出去。

  严格来说,这种交易在当时属于法律所不允许的“黑市”行为,不过也成就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很多人以5到6折低价收购国库券,然后到上海高价卖给银行,如此循环往复,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个年代正是拓荒的年代,三教九流,群魔乱舞,这是一个阶级没有固化,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

  上海杨怀定当年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一天,一条“沪海将开放国债国库券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杨怀定的关注。

  在这政策之前,因为国库券之前是不能流通的,只有钱才能流通,所以很多人急着用钱就把国库券打折了甩卖。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在八十年代,由于国家在基础建设上面缺少资金,便发行国库券,也就是国家形式的借条,然而现在不论是国家还是民众都是极度缺钱的,国库券的利息不如银行的,买了以后,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才能兑换,不能流通,其价值一直以来就大打折扣,所以一直以来,老百姓都不愿意买这国债,国家面对这种情况,采取了摊牌的方式,强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购买,甚至有些企业直接就是用国库券当工资派发。

  员工吃喝拉撒每个地方都需要用钱,根本等不到到期日,如果短期要用钱,只能私底下交易,国家一直以来都规定国库券都不能自由买卖,但是民众需要钱啊,于是诞生了黑市交易,现在黑市交易惊动了上层,与其这样,不如先试点开放,政策诞生。

  现在有试点城市能流通了,那把不能流通地方的国库券低价收购过来,然后再在开放的试点城市以高阶转卖给已经试点城市的银行,这有价差,就能套利!

  政策是想让老百姓买卖国库券到时候搞活市场,一批人脑子里开始利用这点来做生意。

  杨怀定就是其中之一,据媒体报道,上海的“杨百万”,其第一桶金便掘自国库券,他用区区2万元本金,切分了百万的财富蛋糕,获利50倍之巨。

  “阿毛,你也想倒卖国库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