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水姜伯约 第二十八章 白马非马
作者:成名无望的小说      更新:2019-08-30

  正当曹魏迅速作出应变,火速驰援前线之际,前方的战事也在向着越发不利于曹魏的局面发展。继天水郡之后,安定郡也举郡叛魏,短短一月之内,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已失,形势岌岌可危。

  蜀汉北伐的形势则是一片大好。除去兵不血刃拿下的三郡,陇西郡与广魏郡的态度也比较暧昧,好似是在观望。这两郡的太守,估计早已命人缝制好了白旗,一旦形势不利,立马举旗保命。

  姜维孤身一人独闯天水,说得马遵来降的事迹不胫而走,已在蜀军士卒之间流传开来。人们都在好奇,是怎样的一个年轻人,有如此的胆魄和智识。

  姜维内心自然也是春风得意,自己在蜀营总算也有了些知名度。近日来他一直呆在营帐里,脸上时常挂着痴痴地笑容,如同思春一般等待着,期盼着有人主动前来拜访,搭起友谊的小桥梁。

  可事实却是,除了马盈之外,不多不少,再没有一人来过。

  活生生的事实摆在眼前,姜维才发觉是自己的梦做的太美了。本以为立下了功劳,便会令人刮目相看,可到头来却与初至蜀营时一样,依旧无人问津,大家对自己貌似并不感冒。

  当你对别人没用的时候,当然没人会来找你。听上去有些残酷,可事实往往都是残酷的。

  不过这倒也给了姜维空暇,他可以随意的在军营里四处走动,于细微处去观察这个庞然大物。

  经过几日的观察探访,他发现了不少隐忧。

  首当其冲的便是团结问题。蜀国的军队像个大染缸,里面汇聚着荆州人、东州人、益州人和少数族人,当然还有极少数像姜维一样由他国投奔或是投降来的。

  荆州人自不消说,主要是由先帝刘备依附荆州刘表,驻守新野小城时起,直至关羽为吕蒙所袭,痛失荆州期间招徕的荆襄人众,及其子孙。

  东州人是东汉末年流寓益州的中原人,主要由南阳、三辅一带流入,益州牧刘焉收以为兵,号称“东州兵”。东州人自此在川蜀大地生根发芽,直至今日。

  益州人自然便是指川蜀大地上的原住民,他们作为地方实力派,强烈要求“蜀人治蜀”。无论是刘焉父子,还是刘备父子,为了维护外来政权的统治,始终对益州人进行打压,可又需要倚靠他们构建军队,故而难免引得部分益州人心怀怨愤。

  蜀汉的少数族士卒,主要由西北的氐、羌诸族和南中地区各族共同组成,当然还包括了东南的几支蛮族人,其中尤以板楯蛮战力最强。羌人向来便视西凉锦马超如神明一般,对西凉马家也是敬服有加,借助仅存的马岱,或许还有马盈的一小部分影响力,蜀汉吸纳了不少氐、羌士卒。而南中各族的士卒则是诸葛亮南征之后,深得少数族民心,从而主动依附或是强行征发来的。

  而在兵士之上,自然是他们的统帅。这些统帅中,除少数族的实力相对较弱,其他三方势力的统帅均是在朝廷上身居高位,军队中担任要职,地方上虎踞龙盘,成为士族豪强。

  然而如此大的一口大染缸,却并没能将众多的染料融合在一起,诞生出一种新的色彩,而是像鸡尾酒那样,层层叠叠,上下分明。

  看清楚了这些,姜维陡然明白了为何自己至今无人理睬。作为一个刚刚投奔而来的魏国降将,只有区区四百手下,这似乎并不是件难以理解的事。

  不过他目前还不明白,为何同一国家的人,要分荆州人、东州人、益州人呢?

  这一日,姜维像往常一样,在军营中信步而行。走着走着,便听到了一阵剧烈的争吵声。

  “龟儿子,你敢抢老子的刀?赶紧还回来!”

  “你疯了吧?这是我从魏兵身上抢来的,你要强赖作你的?”

  “妈卖批!明明是我夺来的,是你刚刚从我手里抢去的。”

  “胡说八道!这是我从一个魏兵那里夺来的,你怎么这么不要脸?”

  “日你仙人板板哟!谁不要脸了哟!你睁着眼说瞎话。”

  ……

  姜维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个屯长级别的下级军官,为了一把刀起了口角。那个操着一口浓郁川蜀口音的汉子,生的面黄肌瘦,身材也较为短小。而另一个几乎没有口音的汉子,长得高大魁梧,虎背熊腰,大约有两百余斤重。两人之间的对峙,犹如瘦猴子碰上了大猩猩,实在不成比例。

  再瞧那把刀,姜维的眼睛都直了。刀长五尺有余,相对于时下最盛行的环首刀,略长一尺左右。这把刀并无刀鞘,刀身通体乌黑,就这样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可与寻常的刀剑迥然不同的是,阳光射在上面,没有散逸出夺目的光华,反倒像是被黑暗所吞噬,不见一丝光亮。只有刀刃处偶有寒光流溢,犹如黑夜中朦胧的月色,令人胆寒。相对于寻常的刀,此刀的厚度也要厚上不少,可提在那汉子的手里,却一点不显笨重。削铁如泥,姜维的脑子里突然窜出了这个词汇。

  “是谁在营中大声喧哗!”一道有些熟悉的声音突地响起,姜维转头去看,来人果然认识,正是参军马谡。

  那壮汉一见来人,脸上迅速掠过一抹兴奋的神色,双目放出精光,对瘦小的汉子说道:“正好军正大人来了,咱们找大人评评理,你敢吗?”所谓军正,是军队中负责军事审判的官员。蜀汉北伐军此次的军正,便由马谡兼任。

  那瘦小汉子的面色上仿佛有些不快,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应承道:“讲理就讲理,怕你不成!”

  马谡见状,捋一捋颌下胡须,拿出军正的口吻问道:“你二人争执,所为何事?”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先说,场面委实混乱。马谡只得让那瘦小的汉子先说:“昨天夜里,正轮到我去巡哨,恰巧在营外遇上一个鬼鬼祟祟的魏兵。我赶紧追上去,可他跑得很快,最终还是让他给溜了,不过为了逃了更快点,那把刀被他给扔了,我便捡到了。刚刚这人见我的刀好,便出手偷袭夺了过去!大人可要替我做主。”他说话的语速极快,川蜀口音也便更浓了。

  “他胡说八道,这是我今早上巡哨时从一个魏军军官身上抢来的,正准备献给我家魏昌将军。”说完魏昌这个名字,那壮汉刻意顿了一顿,方才继续说道:“刚刚他看中了我这把宝刀,硬说是我抢了他的,拉着我罗唣了半晌。”

  “拿来我看看。”马谡伸手要过刀来,端详了一会,也不知究竟懂不懂刀,发了一句赞叹:“果真是把宝刀!”

  姜维在一旁默默地琢磨着这事的原委,似乎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