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E 第四章
作者:深秋梧桐89的小说      更新:2019-07-04

  生活在这急于分享、易于分享的时代,哪怕是一点点不起眼的事情也总是想往朋友圈里放一放,心里才能得到莫名其妙的满足和存在感。翻阅了一下自己朋友圈,也是已经许久没有更新了,朋友们估计也早已经把我遗忘得一干二净的了。

  起初,也只是想写一点看完电影后的感触,写一些关于电影里书信交流的一些感想,然后往朋友圈里发表一下自己的心情,好让朋友们知道我也还存活在这世上。然而现在写着写着就莫名其妙的停不下来了,越写越长,越写越精神,而且内容好像还和电影以及书信的交流方式并没有太大联系。也只是一些雨夜里、乱七八糟的意识跳跃引发的往日回忆,然而写出来了的东西想发表朋友圈的心情又是很急躁。

  也就不管这些写出来的东西,是否与自己的初衷相同,也管不了它三七还是二十一。于是又把电脑打开,把电子文档里的内容复制了出来,粘贴到我的微信公众号机发了出去。然后打开手机,再打开微信,把这些内容转发到了朋友圈里。也心满意足向床边走了过去,脱下外套就躺了下去,可能是还处于写作的兴奋状态,虽然已经是十一点钟,但是根本就没有一点睡意。辗转反侧了半个小时之后,我竟不知觉的又摸出了手机,划开了屏幕,习惯性的打开了微信,翻阅着关闭手机的这段时间里朋友圈都更新的一些内容。

  这些发表到朋友圈里的东西,从按下发表这两个字之后,心里也就开始有了期待,期待能看到朋友们的评论,期待朋友们的谈论,哪怕是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事情都行。所谓的存在感,或许就是这么一种心理吧,所做过的事情,也总是期望能引起他人的关注,期待能有人来注意。

  果然在半个多小时之后,也就是我打开微信几分钟之后。终于有人评论了我在半个多小时前转发过来的内容,是我的初中时期的一位好哥们,海哥先评论的。

  海哥这样说到:“写得不错,真情实感,可以的,要多多向你学习!对了,初中的政治老师是谁呢?”

  看到有人评论,而且还是好评,内心自然是高兴。

  于是回复了海哥:“哈哈……初中的政治老师,是我初一第一个学期的班主任,思玲老师,很好的一位老师呢。”

  嗯,确实的呢,我初一的政治老师,思玲老师,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呀。初一的时候带了我们一年,她是我的班主任,而我是她的班长,后来因为个人原因调去S中学去了。我去了南乡的邮政所找到了S镇的邮编,就这样开始给我的老师写信了。起初给老师写信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然而老师最终也是给我回了信,这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害得我高兴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因为那时老师对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处在那个叛逆的青春时期,老师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好像是海岸边耸立的灯塔,指引着黑暗里的方向。

  然而到高中的时候,写信的联系方式也已经是慢慢的被淘汰了的,电话的普及或许是一个原因吧。但是电话也只能传达出来声音,并不能传输文字,而书信则是文字的沟通,和电话的交流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因此往邮局里寄信的人,也还是有人在的,比如我,在高中时期就常常往距离学校并不远的城北邮局跑。也因此,在邮局里也总是能看到邮差的邮包里,装有着人们你来我往的信件。也从而才得知,在那个已经渐渐被淘汰的写信联系,除了我在使用之外,还是有人在使用的。

  要知道以前还没有电话或者电报的时候,或者电话还没普及的时候(电报的专业性比较高,普及到每家每户并不容易),要想和远方通信,书信可算是最重要的方式了。虽然没有电话和电报传达的及时,然而及时的也总是最贵的。所以书信的联系也是普通人最主要的通联方式,虽然慢,但是慢也有慢的期待,久等来信的那种喜悦也是电话和电报无法体会得到的。

  然而写信沟通的方式最后还是被淘汰了,被那更快捷、更方便的互联网取代了。在多元化的互联网里,视频、语音、图片、文字交流方式应有尽有,远在千里的两个人,一个互联网就能让两个人近在眼前。然而我的怀念写信,并不是说现在的科技进步就有多么糟糕,也不是要把写信这已经被淘汰的方式从新推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