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月明 第二百六十九章 鸣梁海战(三)
作者:慈悲无敌的小说      更新:2023-08-10

  七天后的中午,鸣梁海峡以东两海里左右的海面上,出现了倭国水师的三条斥候船。这三条斥候船刚刚拐过一道水湾,就被李舜臣派出的两条哨探船发现。

  一条哨探船上的士兵立刻调转船头,火速赶回朝鲜水军大营向李舜臣汇报。另一条哨探船则悄悄躲进岸边的水草中,继续监视敌人。

  得到探报的李舜臣立刻派出五艘板屋船,由李戴率领,驶出鸣梁海峡,全速东进,前去迎敌。

  五艘板屋船驶出约一海里的路程,远远看到倭军的三条斥候船已经调转船头,全速逃离。

  “就让他们回去汇报吧。命令各船,一字排开,铳炮准备。”李戴高声命令道。

  随着旗令官发出旗令,朝鲜水军的五艘板屋船依次散开,横排在水面之上。船上的士兵架炮举铳,做好迎敌准备。

  约一刻钟后,东面的海面上,驶来倭军的二十几艘战船。敌舰旌旗猎猎,满帆向着五艘朝鲜水师战船冲了过来。

  “开炮!”眼见敌军进入射程,李戴大声命令道。

  顷刻间,五艘朝鲜战船上的数十枚火炮向着敌舰射出愤怒的火焰。

  驶在前面的数艘倭军战船相继被炮火击中,船身起火。船上的倭军士兵顿时乱作一团。

  其他的敌船见状,立刻从被击中船只的两侧绕过,向着朝鲜水军包抄过来。

  李戴并不恋战,他命令战船掉转船头,向后撤退。

  倭军战船仗着数量的优势,快速追赶。

  李戴命令战船同倭国战船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炮火射程内,不断用船上的火炮杀伤敌船。

  倭国战船虽然数量占优,但船上配备的火器是射程远远不及火炮的鸟铳。武器的落后,使得他们在跟数量远少于己方的敌人的较量中,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李戴边打边撤,很快来到鸣梁海峡东面的入口处,“降低速度,慢慢驶入海峡,把敌人引过来。”李戴命令道。

  倭国战船驶到鸣梁海峡入口处时,突然停止了前进。它们在指挥船的带领下,纷纷调转船头,向后撤去。

  海峡内的朝鲜战船也不追赶,李戴命令现场的两条哨探船留下监视敌军动向,然后,率领手下驾驶战船,返回水军营地。

  李舜臣听完李戴关于战况的汇报,稳稳坐在椅子上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站起身来,对屋子里的手下战将及石朗、叶茹柳等人说道:“咱们就在这海峡之中静待来岛通总的光临。”

  “统制使,倭军会不会绕道而行?”李戴提出疑问。

  “放心吧,不会的。首先,倭军如此庞大的船队如果绕行鸣梁海峡,那他们只能走珍岛南面的外海,这条线路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风大浪高,风险较大;

  “其次,根据石大人提供的情报,来岛通总在倭国境内素有海战奇才的美誉。试想,一个有着如此声誉的人物,仅仅因为我们几条战船的阻拦就绕道远行,这不符合他这种人物分析判断问题的思路;

  “第三,对方有一百多艘战船,我们只有区区十几条。从实力来看,在如此悬殊的对比下,他们没有道理避而不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虽然我们从实力上来看不堪一击,但作为倭国的海战奇才,我想他还是很想和我过过招的。

  “如果我没判断错,接下来,来岛通总在明知道我们采取的是诱敌深入战术的情况下,他仍然会派重兵前来鸣梁海峡,而且极有可能亲自率队前来。我想,现在的他,很想亲手击败我。”

  “统制使分析得有道理,一个是倭国的海战奇才,一个是咱们朝鲜的海战英雄,这位奇才此时肯定很想借此机会,跟咱们的英雄面对面较量较量。既然他自投罗网,我们就让这鸣梁海峡成为他的葬身之地。”石朗说道。

  “那咱们就按原计划行动,消灭来犯之敌。”李舜臣目光如炬,语气斩钉截铁。

  打前阵的倭军战船返回后,立刻向来岛通总汇报战况。

  “前面海况如何?”听完汇报,来岛通总问身边的一位负责侦查的斥候首领。

  “前方两海里的地方有一海峡,名叫鸣梁海峡,峡内水流平稳,海水流向正西。适宜行船。”斥候首领躬身说道。

  “总指挥,从方才的战斗来看,对方明显是想引诱我们进入鸣梁海峡。里面恐有埋伏。”来岛通总身边的一位副官说道。

  “大明有一部兵法奇书叫,其中就有诱敌深入之策。很明显,李舜臣采用的就是此计。

  “不过,在我看来,孙子的这一妙计要想顺利实施,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敌’深入之后,你要有足够的兵力消灭之。大家说说看,李舜臣现在还有多大实力?”来岛通总对副官说道。

  “根据情报,李舜臣的战船不超过十五艘。”

  “那我们呢?”

  “共有大小战船一百二十一艘。”

  “呵呵,这不就结了吗。他们的战船连我们的零头还比不上。我们就是深入,他们又能奈我何?”

  不错,正如李舜臣和石朗分析的那样,傲慢自大的来岛通总根本没把李舜臣的残兵败将放在眼里。

  “总指挥,我们是不是谨慎一些为好?”副官低声说道。

  “水谷茂,你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你知道吗?这既是你的优点,也是你的不足。不错,小心驶得万年船。但是,对于战争来说,有时过于小心谨慎,就会贻误战机。”

  “看来……总指挥是胜券在握了。”见来岛通总执意进攻,副官也就不便再说太多。

  “大明还有另外一部兵书,其中有‘反客为主’之计,这一次,我就要反客为主。李舜臣,我早就想领教领教你这位海战英雄的功力了!”来岛通总眼望前方,杀气逼人。

  信心满满的来岛通总亲率五十多艘战船,气势汹汹地来到鸣梁海峡东面的入口处。

  倭军船队呈三角阵型,两艘先锋船充当箭头,来岛通总的旗舰居中,左右两翼是配备有枪铳火力的护卫舰船。

  午后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全速前行的,倭军船队正前方的天空中。

  倭国船队很快行至鸣梁海峡中间地带。

  “总指挥,前方发现敌船。”倭军旗舰指挥塔上的哨兵对身旁的来岛通总汇报道。

  来岛通总从哨兵手中接过了望镜,举镜远眺。

  前方约三百米的水面上,横向排列着十三艘朝鲜水军的板屋船。板屋船一字排开,像一堵横着的墙挡在倭国水军前行的水面上。

  “看来这就是李舜臣的全部家当了。发令,全速前行,杀向敌船!”来岛通总嘴边显出一丝嘲笑。

  得到命令的倭军水手奋力摇橹,五十多艘战船顺流而下,压向朝鲜战船。

  朝鲜战船面对强敌逼近,岿然不动。

  当敌舰行驶到离自己约二百米距离时,居于中间的两艘朝鲜战船忽然向斜前方散开,朝鲜船队中间部位闪出一处空档,从后面快速驶出一艘大型木船,木船不但船身包着铁甲,而且船头处还包着一块厚厚的铁板。

  这艘铁甲木船由十名身强力壮的渔民摇橹,虽然是逆流行船,但十名摇橹手娴熟的操作和强力的臂膀还是让这艘满载炸药的木船飞速冲向敌船。

  “这是敌人的火烧船,射击,不要让他们靠近!”敌船上的水兵发现了快速冲来的木船,立刻举枪射击。

  “呯、呯、呯……”一颗颗铅弹从倭军士兵手持的鸟铳中发出,打在铁甲木船前面的铁板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倭军船上的火器就是这种射程和杀伤力均一般的鸟铳,它所发出的铅弹根本打不穿铁甲木船前的铁板。

  铁甲木船在枪林弹雨中快速来到最前面的一艘敌船边。十名水手停止划船,用力将事先准备好的连着铁索的抓钩抛向敌船,十条抓钩死死地将敌船勾住。

  “赶快拉开铁钩!”敌船上的士兵试图将铁钩拉开,但铁钩深深地嵌入船身,一时难以解脱。

  铁甲木船上的一位矮壮的水手,用事先准备好的火把,将火药引线点燃后,纵身跳入水中。其他九名水手紧跟其后,纷纷跳进水中,潜水向远处游去。

  “轰——”

  随着一声巨响,敌阵最前面的两艘战船瞬间被炸起火。船上顿时一片火海。被烧伤的士兵哭嚎着纷纷跳入水中。

  这艘铁甲木船船舱内满载炸药。炸药的引信是施天济安装的,引信的长度充分考虑了十名朝鲜水手逃跑的时间。所以,威力巨大的爆炸没有伤及已经逃至安全距离以外的朝鲜水手。

  两艘先锋船被炸,倭国水师队形顿时大乱。

  李舜臣看准时机,命令十三艘战船同时开炮。

  一发发炮弹无情地砸向敌军船队。鸣梁海峡内顿时炮火连天,驶在前面的敌船顿时帆樯横飞,浆橹毁损,船体断裂。

  “两翼齐进,快速接近敌船!”来岛通总一声令下,两翼的敌船立刻调整阵型,绕过前面毁损的船只,向朝鲜战船包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