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月明 第二百七十章 鸣梁海战(四)
作者:慈悲无敌的小说      更新:2023-08-10

  在敌船绕过中间毁损的两艘先锋船的过程中,敌人的船队自然分成左右两队。这两艘敌船在绕行的过程中,偏离了主航道,大部分船只离鸣梁海峡两岸的山体距离较近。

  李舜臣已经事先在海峡两岸埋伏了大量渔民,他们所用的武器是临时赶造的二十架投石机。不过,他们的“炮弹”可不仅仅是石头。每一架投石机跟前,都堆放了大量涂满柏油的木炭。每一架投石机前还配备五名手持火箭的朝鲜士兵。

  见敌船进入射程,二十架投石机就像一个个臂膀粗壮的巨人一般,将一块块点燃后的,涂满柏油的木炭抛向敌船。

  两岸的弓箭手也纷纷箭手中的神机火箭射向敌船。

  一时间,鸣梁海峡内火球纷飞,箭矢飞啸。被木炭和火箭击中的敌船顿时着火燃烧起来。

  “开枪,打死他们!”敌船上的士兵一边扑火,一边靠在船帮上,举枪射击岸上的兵民。

  部分操作投石机的渔民中弹身亡。在敌人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岸上的兵民只得停止抛投木炭、巨石,伏在岩石后面躲避敌人的枪弹。

  在鸟铳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来岛通总率领余下的三十几艘战船,冲过受损战船,重新列好阵型,向着李舜臣冲杀过来。

  “右满舵,调转船身,准备炮击!”李舜臣命令属下将船身调转,用船身另一侧的火炮对准敌船的方向。

  等敌船进入射程,李舜臣再次命令火炮射击。来岛通总命令船队冒着炮火全速前进,他心里很清楚,只要接近敌人,敌人的火力优势就可锐减,自己人数上的优势才可充分显现出来。

  朝鲜战船接连打出几个火炮齐射后,不再恋战,在李舜臣的命令下,调转船头,全速后撤。

  见前面的敌人全速撤离,来岛通总命令船队全力追击。

  此时,海峡内的战斗已经进行了近两个时辰。鸣梁海峡内,硝烟弥漫、杀气腾腾。

  全速追击的来岛通总突然感觉船体速度忽然慢了下来。

  “总指挥,海水落潮了。海峡内的海水突然回流向东,而且流速迅猛。我船难以高速行进。”副官查看水况后,向来岛通总汇报道。

  “命令摇橹手用力摇橹,继续追击。绝不能让李舜臣从我的眼皮底下逃掉。”来岛通总已经杀红了眼,他望着前面同样慢下来的朝鲜战船,命令道。

  来岛通总的话音刚落,就见从鸣梁海峡两侧的草丛中,快速驶出几十条小渔船。这些渔船借着水流的作用,快速向着倭军战船驶来。

  这几十条渔船是附近渔民按照李舜臣的御敌计划,组织起来完成火攻任务的。

  “总指挥,我们还是赶紧后撤吧,这密密麻麻的小船,应当是对方的火攻船。它们数量众多,难以抵御。”副官望着快速驶来的朝鲜渔船,对来岛通总建议道。

  “命令船队,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全速撤离。”无奈之下,来岛通总只得下令撤出战斗。

  “调转船头,跟上去。”见火攻船将敌人逼退,李舜臣立刻命令战船停止撤退,转身顺流而下,追击敌船。

  来岛通总望着退潮后,水位就下降的鸣梁海峡,内心生出一种不祥的感觉,多年的海战经验告诉他,李舜臣敢于以区区十几艘板屋船跟他的数百艘战船较劲,那肯定是有某些他不可预知的因素,影响甚至决定着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的胜负。而这些他不可预知的因素肯定是有利于朝鲜军队一方的。

  果然,就如来岛通总预想的那样,当他的二十多艘战船退至鸣梁海峡东入口处时,前面的水面上赫然露出一根根粗壮的木桩,这些深嵌在水底岩石中的木桩,密密麻麻地立在水面上,挡住了船只东去的路线。

  “总指挥,我们被挡住了,怎么办?”副官惊慌地问来岛通总。

  “八格!上了李舜臣的当了。命令部队,整理队形,准备战斗。”面对被堵死的退路,来岛通总抽出指挥刀,做好以死相拼的准备。

  前面我们说过,这鸣梁海峡每隔几个时辰就会发生涨潮退潮的更替。涨潮时,海峡内水位升高,船只可以在整个海峡内畅通无阻。退潮时,海峡东侧入口处水位变浅。李舜臣事先命令当地民众在海峡东侧水底打入木桩,为的就是切断敌人退路。

  李树臣整个的作战机会就目前来看,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不管是诱敌深入时间的把握,还是各作战单位出击的时机,都恰到好处。

  敌船进入鸣梁海峡时,正值涨潮期,埋入海底的木桩影响不到船只的进入。海峡内的战斗,也基本上按照规划好的计划行使,朝军大反攻的时间正好是退潮开始的时间。

  来岛通总派出五艘铁甲船列队于船队西侧,命令船上士兵用鸟铳和弩箭阻挡快速奔来的几十条朝鲜火烧船。

  火烧船的渔民部分中弹身亡,余下的渔民纷纷跳入水中,躲在木船后面,划水推船前行。

  这些体型较小火烧船在强劲海流的推动下,快速接近敌人的船队。当离最前面的五艘铁甲船约百米的距离时,渔民们点燃堆在船上的,用柏油浸过的草堆,然后,潜入水中,向后撤去。

  几十条燃烧着大火的小船凭着海流的推动,快速驶向倭国水军船队。驶在前面的十条火烧船很快来到倭军的五艘铁甲船旁。

  “用长钩勾住它们,决不能让它们烧到咱们后面的战船。”铁甲船不怕火烧,船上的士兵纷纷抛下长钩,将十条火烧船拉住。

  可令敌人想不到的是,这十条火烧船船舱里堆满火药,火药和上面柴草之间用一引信相连,引信的长度充分考虑了从引燃到冲入敌阵的时间。这些都是施天济的杰作。

  “轰、轰、轰……”

  伴随着十声巨响,敌人的五艘铁甲船几乎全部被炸毁,船上的士兵死伤无数。幸存者也掉入水中,拼命挣扎。

  剧烈的爆炸波掀起一股股水浪,将后面的部分火烧船掀翻。剩余的火烧船在水浪中颠簸几下,然后,稳住船身继续借助海流冲向敌船。

  没有了铁甲船的阻挡,余下的火烧船燃着熊熊大火,冲进敌阵中。

  敌阵中的木制战船纷纷被引燃。一时间,倭军战船阵型大乱。

  此时,在倭军船队的东面,两岸的岩石后面窜出一个个手持弓弩的朝鲜士兵,他们快速地在露出水面的木桩上穿插跑动,将手中的一支支绑着火球的神机箭射向敌阵。

  倭国士兵方才只顾应对海峡西面的威胁,没想到身后突然蹿出奇兵。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木桩上的朝鲜士兵已经射完神机箭,快速消失在岸边的岩石中。

  前后两个方向的火攻,顿时让敌人的船队陷入一片火海中。烧死的、跳入水中淹死的敌军士兵比比皆是。

  李舜臣亲率十三艘朝鲜战船,奋力杀入敌阵。

  与此同时,鸣梁海峡北岸的水草中,驶出一条渔船,黑姑站在船头,吹响手中的螺号。螺号声响过,两岸的乱石、水草中驶出一百多条渔船。渔民们手持鱼叉、铁锨、铁耙等武器,高声喊叫着杀向敌船。

  这一百多条渔船的加入,彻底改变了现场敌我力量的对比。渔船在混乱的敌方船队中间游弋穿插,择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黑姑手持钢叉,跳上一艘大火燃烧的敌船,和其他跳上来的渔民一起,和船上的敌人展开肉搏。

  石朗、叶茹柳等人此时正在李舜臣的指挥船上。石朗今天的首要任务,就是择机射杀来岛通总。为完成此任务,李舜臣特地将自己指挥船的了望台进行了伪装,让石朗和杜衡隐身其中。

  李舜臣命令指挥船冲入敌阵中,一边杀敌,一边向来岛通总的指挥船靠近。

  隐在了望塔内的石朗和杜衡此时早已架好两杆掣电铳,机警地搜寻者敌人的指挥船。

  来岛通总的指挥船体型最大,船身包着铁甲,船上建羽葆红旗,围着青罗帐。

  离来岛通总的指挥船百米左右的距离时,石朗就发现了来岛通总的身影。此时的来岛通总正站在指挥台上,手挥令旗,指挥战斗。

  “看到了吗?前方敌船指挥台上挥着令旗的,便是来岛通总。”来岛通总奇异的五官特征让石朗一眼便认出他。石朗调整一下掣电铳的射击角度,示意杜衡准备射击。

  “等会儿再靠近一点,咱们俩同时射击。我打他的头部,你打他的胸部。只要他不倒下,我们就连续射击,直到将他击倒。”

  “好,没问题。今天就是这家伙的死期。”

  “调正船身,驶向敌人指挥船。”李舜臣此时也发现了敌人的指挥船,他立刻命令手下将船身调正,以方便石朗射击。

  当李舜臣的战船向前行驶了二十米左右的距离时,石朗和杜衡找准时机,果断扣动扳机。

  “呯、呯。”随着两声枪响,两颗子弹分别击中来岛通总的头部和左胸。

  来岛通总身体摇晃了一下,用力扶住栏杆,鲜血从他的头部和前胸涌了出来。

  “总指挥……”来岛通总身边的副官出手将来岛通总扶稳。

  “我……不行了,悔不该……”来岛通总的话音未落,只听得又是两声枪响,来岛通总胸部又中两枪。这位海战奇才终于倒了下去。

  统将被杀,倭军士气大跌。

  朝鲜指挥船的士兵抛出抓钩,勾住来岛通总的指挥船,将对方拉至近前。

  “杀!”李舜臣拔出佩刀,率领手下,冲上敌船。

  石朗、杜衡、叶茹柳等人也纷纷冲上敌方船只。石朗和杜衡手举掣电铳,接连点杀几名敌方将领后,敌方士兵纷纷后退。

  “你们的主帅一死,快快投降,可免一死!”李舜臣手持滴血钢刀,喝令敌兵。

  胆小的敌兵扔掉手中兵器,跪地求饶。也有不怕死的亡命之徒冲上来,他们的结果只能是死亡。

  望着鸣梁海峡内熊熊燃烧的大火,在海峡外接应的倭国战船畏葸不前,后撤自保。

  在朝鲜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场鸣梁海峡御敌之战,以近乎完美的结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