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 第26章 移居(5)
作者:正牧的小说      更新:2020-01-21

  “怎么罚款?”杨氏问道。

  “没收全部家产。”李华回答道。

  “相关庶民拒不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你就没收相关庶民的全部家产?”杨氏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狠。”杨氏道。

  “在对待相关庶民的方式上,越狠越有用。”李华道。

  “大家,过于猛烈的手段有可能会起反作用。”郑观音对李华道。

  “倘若相关庶民改过自新,我可以退还之前没收的全部家产。”李华对郑观音道。

  “大家,退还之前没收的全部家产会让相关庶民不再敬畏你的强制手段。”杨氏对李华道。

  “可一不可再。”李华对杨氏道,“杨氏,退还之前没收的全部家产的机会只有一次。”

  “如此,相关庶民应该会对你的强制手段保持敬畏。”杨氏道。

  “大家,关于国民教育,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郑观音对李华道。

  “什么问题?”李华朝郑观音问道。

  “你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郑观音问道。

  “我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很奇怪?”李华反问道。

  “很奇怪。”郑观音回答道。

  “哪里奇怪?”李华问道。

  “自古以来,从没有人想过在一个国家推行国民教育。”郑观音回答道。

  “从没有人想过在一个国家推行国民教育不代表我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是怪事。”李华道。

  “大家,请回答我的问题。”郑观音道。

  “郑氏,出身海内望姓的你应该清楚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李华道。

  “我清楚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郑观音道。

  “我希望巴蜀两地繁荣。”李华道。

  “大家,巴蜀两地的官位是有限的。”郑观音道。

  “你是想对我说人才数量大于官位数量不是好事?”稍作思索的李华问道。

  “凡事皆要适量。”郑观音回答道,“过量,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你怎么会认为人才多了是坏事?”李华一脸好奇的问道。

  面对李华的询问,郑观音的脸上流露出犹豫之色。

  把郑观音的表情看在眼里的李华开口道:“郑氏,回答我的问题。”

  “我小时候曾听亲人说起寒门才子因求出无门而愤世嫉俗之事。”郑观音道。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李华用嘲讽的语气开口道。

  对于李华的嘲讽语气,郑观音有所预料。

  (郑观音通过她和李华的相处发现李华对门阀士族好感稀缺。)

  “大家,人才太多不一定对巴蜀两地有利。”郑观音道。

  “郑氏,我只嫌人才少,不嫌人才多。”李华道。

  “莫非你有办法安置多余的人才?”郑观音问道。

  “我有办法安置多余的人才。”李华回答道。

  “你如何安置多余的人才?”郑观音问道。

  “不是只有官位才能安置人才。”李华回答道。

  “你说的话,我不知如何理解。”郑观音道。

  “你以后会清楚我说的话的意思。”李华道。

  “我拭目以待。”郑观音道。

  “大家,关于国民教育,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杨氏对李华道。

  “杨氏,你想问什么?”李华朝杨氏问道。

  “皇后殿下知不知道你打算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杨氏问道。

  “皇后殿下还不知道我打算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李华回答道。

  “依你看,皇后殿下会不会支持你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杨氏问道。

  “我认为皇后殿下肯定会支持我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李华回答道。

  “其实,我也认为皇后殿下肯定会支持你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杨氏道,“毕竟——”

  “毕竟什么?”李华问道。

  “后面的话,我不敢说。”杨氏道。

  “什么叫做‘你不敢说’?”李华问道。

  “我怕你怪我。”杨氏回答道。

  “杨氏,你是不是希望言者无罪?”李华问道。

  “可以言者无罪吗?”杨氏反问道。

  “可以言者无罪。”李华回答道。

  “大家,巴蜀两地的人才多了,大唐也会受益。”杨氏道。

  “依你看,大唐如何从中受益?”李华问道。

  “皇后殿下可以为大唐招募巴蜀两地的人才。”杨氏小声回答道,“当然,巴蜀两地的人才也可以自行前往大唐谋出路。”

  听见杨氏的回答,李华眯了眯眼。

  “杨氏,你是不是不希望看到巴蜀两地流失人才?”李华问道。

  “考虑到你期盼人才越多越好,我不希望看到你出力不讨好。”杨氏回答道。

  “你真的只是不希望看到我出力不讨好?”李华意味深长的问道。

  “大家,我希望巴蜀两地的人才都能为你所用。”杨氏回答道。

  “我很高兴你为我着想。”李华语气平淡的开口道。

  “为你着想是应有之义。”杨氏道。

  把杨氏和李华的对话听在耳中的郑观音先看了看杨氏,然后朝李华问道:“大家,你会不会设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

  “你觉得我有办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李华问道。

  “我相信你有办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郑观音回答道。

  “郑氏,你是嘴上认为我有办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还是真心认为我有办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李华问道。

  “我是真心认为你有办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郑观音回答道。

  “没想到你对我的能力如此有信心。”李华道。

  “大家,你会不会设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郑观音再次问道。

  “我不会设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李华回答道。

  “你是不是担心你和皇后殿下的关系因你设法阻止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而恶劣?”郑观音问道。

  “你想差了。”李华回答道。

  “真的是我想差了?”郑观音问道。

  “郑氏,我乐意看到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李华回答道。

  这一刻,郑观音和杨氏皆一脸错愕。

  一两秒钟后。

  “你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收敛面部表情的郑观音开口道。

  “大家,我也没想到你会乐意看到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杨氏对李华道。

  “郑氏、杨氏,你们两人想不想知道我和天子的交易过程?”李华朝郑观音和杨氏问道。

  “想。”郑观音和杨氏齐声回答道。

  “起初,我对天子……”李华道,“……最终,我和天子达成共识。”

  “大家,你对我和杨氏讲述你和天子的交易过程的用意是什么?”郑观音朝李华问道。

  “郑氏,你难道没有发现我在我和天子的交易过程中很轻易就做出相当大的退让?”李华朝郑观音问道。

  “经你这么一问,我才发觉你在你和天子的交易过程中确实很轻易就做出相当大的退让。”郑观音回答道。

  “我在我和天子的交易过程中很轻易就做出相当大的退让的原因不是我畏惧天子。”李华道,“在我眼里,天子不足惧。”

  “你的意思是,你有足够的力量对抗天子?”郑观音面色异样的问道。

  “我有足够的力量掀翻大唐——只要我想。”李华回答道。

  闻言,郑观音和杨氏对视一眼。

  “大家,你为什么在你和天子的交易过程中很轻易就做出相当大的退让?”杨氏朝李华问道。

  “杨氏,我从来就没想过永久据有巴蜀两地和长江南岸入海口。”李华回答道。

  “你从一开始就只想暂时性据有巴蜀两地和长江南岸入海口。”杨氏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暂时性据有巴蜀两地和长江南岸入海口不如永久性据有巴蜀两地和长江南岸入海口。”杨氏道,“永久性据有巴蜀两地和长江南岸入海口不如得到天下。”

  “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李华道。

  “鉴于你说你有足够的力量掀翻大唐,我想不明白你为什么不从天子手里抢走天下。”杨氏道。

  “隋末大乱对汉人造成了伤害很大。”李华道,“杨氏,我不愿看到汉人再受伤害。”

  “有时候,有些牺牲是值得的。”杨氏道。

  “你认为某些牺牲是值得的不代表我也认为相关牺牲是值得的。”李华道。

  “大家,你不愿看到汉人再受伤害和你乐意看到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有何关系?”郑观音朝李华问道。

  “在这个世界上,大唐聚集了九成九以上的汉人。”李华回答道。

  “不明白。”郑观音道。

  “郑氏,我想改变大唐。”李华道。

  “我还是不明白。”郑观音道。

  “只有改变大唐,汉人才能真正崛起。”李华道。

  “你认为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能够改变大唐?”郑观音问道。

  “没人会甘心屈居人下。”李华回答道,“郑氏,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后,肯定会为自己的前程拼搏。”

  “巴蜀两地的人才流入大唐后,是为自己的前程拼搏,不是为你拼搏。”郑观音道,“还有,天子不会允许大唐从巴蜀两地吸纳的人才为你拼搏。”

  “巴蜀两地的人才是通过我在巴蜀两地推行的国民教育培养出来的。”李华道。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郑观音问道。

  “我在巴蜀两地推行的国民教育是以我的思想为核心的教育。”李华回答道。

  “请你把话说透彻些。”郑观音道。

  “巴蜀两地的人才通过国民教育汲取知识等同于汲取我的思想。”李华道。

  “请你把话再说透彻些。”郑观音道。

  “考虑到巴蜀两地在我的掌控之下,大唐君臣会对来自巴蜀两地的人才抱有疑虑。”李华道,“继而,巴蜀两地的人才在大唐出头的凭借就只剩一样——功绩。”

  “郑氏,巴蜀两地的人才在大唐谋求功绩时,会发现自身通过国民教育掌握的知识最容易出彩。”

  “鉴于巴蜀两地的人才通过国民教育汲取知识等同于汲取你的思想,巴蜀两地的人才在大唐运用自身通过国民教育掌握的知识治理大唐是为你改变大唐?”郑观音问道。

  “巴蜀两地的人才在大唐运用自身通过国民教育掌握的知识治理大唐是为我间接改变大唐。”李华回答道。

  “大家,你的想法有一个问题。”杨氏对李华道。

  “什么问题?”李华朝杨氏问道。

  “国民教育教授的知识不见得最容易出彩。”杨氏回答道。

  “杨氏,你是我的身边人。”李华道,“日后,你会见识到国民教育教授的知识是多么强大。”

  “大家,我可不可以现在就见识一下国民教育教授的知识的强大?”杨氏问道。

  “我可以简单说说国民教育教授的知识的强大。”把身旁的一物看在眼底的李华回答道。

  “请说。”杨氏道。

  李华一边指着身旁桌案上的琉璃莲花灯,一边问道:“杨氏,你喜不喜欢这盏琉璃莲花灯?”

  杨氏看了一眼琉璃莲花灯,回答道:“我喜欢琉璃莲花灯。”

  “你为什么喜欢琉璃莲花灯?”收回手指的李华问道。

  “琉璃莲花灯精美绝伦。”杨氏回答道。

  “在你眼里,琉璃莲花灯算不算宝物?”李华问道。

  “琉璃莲花灯是世间罕见的珍宝。”杨氏回答道。

  “没想到你如此看重琉璃莲花灯。”李华道。

  “我想世间再无其他宝物能够如琉璃莲花灯一般——依照主人心意发光、熄灭。”杨氏道。

  “郑氏,你喜不喜欢琉璃莲花灯?”李华朝郑观音问道。

  “我喜欢琉璃莲花灯。”郑观音回答道。

  “在你眼里,琉璃莲花灯算不算宝物?”李华问道。

  “我的看法和杨氏的看法一致——琉璃莲花灯是世间罕见的珍宝。”郑观音回答道。

  “你为什么认为琉璃莲花灯是世间罕见的珍宝?”李华问道。

  “在亲眼看见琉璃莲花灯前,我从未想过世间还存在能够依照主人心意发光、熄灭的宝物。”郑观音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