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 第25章 移居(4)
作者:正牧的小说      更新:2020-01-21

  “大家,除了我和郑氏,还有谁要学习简体字?”杨氏朝李华问道。

  “皇后殿下和一万宫女。”李华回答道。

  (郑观音和杨氏已知道李华从李世民那里得到一万宫女。)

  这一刻,郑观音和杨氏皆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大家,皇后殿下也要学习简体字?”郑观音一脸惊讶的朝李华问道。

  “皇后殿下需要学习简体字。”李华回答道。

  “皇后殿下愿意学习简体字?”郑观音问道。

  “皇后殿下已同意我教她识字。”李华回答道。

  “难以想象。”郑观音道。

  “甫一听闻,你会因皇后殿下同意我教她识字一事而惊讶。”李华道,“细细一想,你会觉得皇后殿下同意我教她识字一事是十分平常的事。”

  “不管怎么想,我都觉得皇后殿下同意你教她识字一事是难以想象的事。”郑观音道。

  “郑氏,我日后会在巴蜀两地推行简体字。”李华道。

  “这下,我算是明白你为什么说皇后殿下需要学习简体字了。”郑观音道。

  “大家,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杨氏对李华道。

  “你问。”李华对杨氏道。

  “皇后殿下、我、郑氏和一万宫女总共一万零三人。”杨氏问道,“你一个人如何教一万零三人识字?”

  “我没必要独自教一万零三人识字。”李华回答道。

  “有人助你教人识字?”杨氏问道。

  “在一万宫女中,我会先挑选二十二名本身识字的宫女学习简体字。”李华回答道,“杨氏,被挑选出来的二十二名宫女掌握简体字后,我会赋予她们教授其他宫女学习简体字的任务。”

  说到这里,李华顿了顿,继续道:“由一到二十二,由二十二到四百八十四,由四百八十四到一万。”

  “三轮过后,一万宫女也就全部掌握简体字了。”

  “大家,你的想法过于理想了。”杨氏道。

  “我的想法怎么就过于理想了?”李华问道。

  “由一到二十二,有九千九百七十八名宫女执行本职工作。”杨氏回答道,“由二十二到四百八十四,有九千五百一十六名宫女执行本职工作。”

  “由四百八十四到一万,没有一名宫女执行本职工作。”

  “你嘴里提及的本职工作是指服侍人吧?”李华问道。

  “没错。”杨氏回答道。

  “相较于一万宫女全部掌握简体字,没人服侍我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李华道。

  “大家,服侍你不只包括服侍你本人的饮食起居。”杨氏道。

  “还有什么?”李华问道。

  “如洒扫庭除等一应事务。”杨氏回答道。

  “洒扫庭除等一应事务都可以免掉。”李华道。

  “看来,你真的很重视一万宫女掌握简体字。”杨氏一脸惊讶的开口道。

  “我十分重视一万宫女掌握简体字。”李华道。

  “其实,你的想法可以稍加变通。”杨氏道。

  “怎么变通?”李华问道。

  “首先,你挑选二十二名本身识字的宫女学习简体字。”杨氏回答道,“其次,由掌握简体字的宫女各教二十名尚未掌握简体字的宫女学习简体字。”

  说到这里,杨氏顿了顿,继续道:“大家,四轮过后,一万宫女同样会全部掌握简体字。”

  “杨氏,三轮比四轮节省时间。”李华道。

  “一万宫女学习简体字一事应该不是一件紧迫事!”杨氏道。

  “一万宫女学习简体字一事是一件紧迫事。”李华道。

  “大家,四轮比三轮多耗费不了多少时间。”杨氏道。

  “能节省一天是一天。”李华道。

  “假设按照你的想法行事。”杨氏道,“以假设为背景,由四百八十四到一万,芙蓉园会无人做事。”

  “继而,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的饮食起居会受到极大影响。”

  “我可以雇人代替宫女完成洒扫庭除等一应事务。”李华道。

  “你打算雇什么人代替宫女完成洒扫庭除等一应事务?”杨氏问道。

  “长安城内的民家妇女。”李华回答道。

  “大家,我认为雇佣民家妇女代替宫女完成洒扫庭除等一应事务不合适。”杨氏道。

  “你为什么认为雇佣民家妇女代替宫女完成洒扫庭除等一应事务不合适?”李华问道。

  “芙蓉园是皇家园林。”杨氏回答道。

  “芙蓉园是皇家园林并不妨碍我雇佣民家妇女代替宫女完成洒扫庭除等一应事务。”李华道。

  “芙蓉园有许多贵重物品。”杨氏道。

  “杨氏,你担心民家妇女偷盗芙蓉园内的贵重物品?”李华问道。

  “民家妇女应该没胆子偷盗芙蓉园内的贵重物品。”杨氏回答道。

  “你担心什么?”李华问道。

  “我担心民家妇女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小心打碎芙蓉园内的贵重物品。”杨氏回答道。

  “可以事先把贵重物品收起来。”李华道。

  “大家,我也认为雇佣民家妇女代替宫女完成洒扫庭除等一应事务不合适。”郑观音对李华道。

  “你的理由是什么?”李华朝郑观音问道。

  “安全。”郑观音回答道。

  “你认为民家妇女会刺杀我?”李华问道。

  “民家妇女有可能刺杀你。”郑观音回答道。

  “我和民家妇女无冤无仇。”李华道。

  “某些心怀叵测之人可以用民家妇女的亲人逼迫民家妇女刺杀你。”郑观音道。

  “郑氏,你是不是也希望我变通一下我的想法?”李华问道。

  “可以的话,我希望你变通一下你的想法。”郑观音回答道。

  “从我搬进芙蓉园起,至我前往巴蜀两地止,只有四年多的时间。”李华道,“对我而言,相关时间很宝贵。”

  “杨氏提出的变通可以在你前往巴蜀两地前完成。”郑观音道。

  “郑氏,我对一万宫女的要求不只是掌握简体字。”李华道。

  “还有什么?”郑观音问道。

  “在我眼里,一万宫女是种子。”李华回答道。

  “种子!?”郑观音一脸迷惑的问道,“大家,何谓种子?”

  “我前往巴蜀两地后,会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李华回答道,“届时,一万宫女就是负责教授巴蜀两地孩童知识的教导。”

  “你不会是打算让巴蜀两地的所有孩童都接受教育吧?”郑观音一脸惊讶的问道。

  “我就是打算让巴蜀两地的所有孩童都接受教育。”李华回答道。

  “不可能的。”郑观音道。

  “怎么不可能?”李华问道。

  “教育很费钱财。”郑观音回答道。

  “我知道教育费钱。”李华道。

  “教育费钱意味巴蜀两地的庶民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郑观音道。

  这一刻,李华知道他和郑观音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

  “郑氏,国民教育是免费教育。”李华道。

  “巴蜀两地的所有孩童接受教育时,可以不用缴纳学费?”郑观音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大家,就算你免除学费,巴蜀两地的庶民也不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杨氏对李华道。

  “为什么?”李华朝杨氏问道。

  “除了学费,书和笔墨纸砚也要钱——收入微薄的庶民不可能把有限的收入花在买书和买笔墨纸砚上。”杨氏回答道。

  “杨氏,我会免费发放书和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李华道,“另外,我还会负责孩童在学习阶段的衣食。”

  “你是不是早就决定免费发放书和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负责孩童在学习阶段的衣食?”杨氏问道。

  “我早就决定免费发放书和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负责孩童在学习阶段的衣食。”李华回答道。

  “大家,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杨氏问道。

  “我当然知道我在说什么。”李华回答道。

  “依我看,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杨氏道。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李华问道。

  “假设按照你的意思推行国民教育。”杨氏回答道,“以假设为背景,你就算把巴蜀两地的赋税掏空,也不可能供养巴蜀两地的所有孩童接受教育——即便我不清楚巴蜀两地的赋税情况。”

  “根据我的估计,巴蜀两地的学龄孩童至多三四十万。”李华道。

  (在隋末大乱中,巴蜀两地并未遭受太多战火。)

  (根据《隋书·地理志》的记载推测,武德末年的巴蜀两地应该有两百多万人口。)

  (六抽一——李华对学龄孩童数量的估计应该符合实际情况。)

  “我把话再说一遍——以假设为背景,你就算把巴蜀两地的赋税掏空,也不可能供养三四十万学龄孩童接受教育。”杨氏道。

  “杨氏,我知道按照我的意思推行国民教育需要耗费很多钱财。”李华道。

  “大家,你是不是想告诉我说你能够供养三四十万学龄孩童接受教育?”杨氏问道。

  “对我而言,供养三四十万学龄孩童接受教育不是难事。”李华回答道。

  “在我眼里,你供养三四十万学龄孩童接受教育的途径只有一种——搜刮民财。”杨氏道。

  “杨氏,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不会对巴蜀两地的百姓横征暴敛。”李华道。

  “大家,在不对巴蜀两地的庶民横征暴敛的情况下,你如何供养三四十万学龄孩童接受教育?”郑观音朝李华问道。

  “在未来四年,我会设法造出一样东西。”李华回答道,“郑氏,我造出那样东西后,供养三四十万学龄孩童接受教育就不是难事了。”

  “什么东西这么神奇?”郑观音问道。

  “蒸汽机。”李华回答道。

  “蒸汽机是什么东西?”郑观音问道。

  “郑氏,你日后会知道蒸汽机是什么东西。”李华回答道。

  “蒸汽机真能助你供养三四十万学龄孩童接受教育?”郑观音问道。

  “千真万确。”李华回答道。

  “未来之事充满变数。”郑观音道。

  “什么意思?”李华问道。

  “你可能无法在四年内造出蒸汽机。”郑观音回答道。

  “郑氏,我依旧会在巴蜀两地推行国民教育。”李华道。

  “大家,你没有造出蒸汽机意味你无法供养三四十万学龄孩童接受教育。”郑观音道。

  “我可以做些变通。”李华道。

  “怎么变通?”郑观音问道。

  “到时候,我可以放弃负责学龄孩童在学习阶段的衣食。”李华回答道。

  “由庶民负责自己的孩子在学习阶段的衣食?”郑观音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对庶民而言,自己的孩子在学习阶段的衣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郑观音道。

  “巴蜀两地的孩童在家也要穿衣吃饭。”李华道。

  “大家,在庶民家庭中,孩子也算半个劳动力。”郑观音道。

  (郑观音说的话基于她被李世民软禁的经历。)

  “郑氏,我不明白你说的话的意思。”李华道。

  “在我解释我说的话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郑观音道。

  “你问。”李华道。

  “大家,你承不承认有一部分庶民会认为知识不重要?”郑观音问道。

  “鉴于世人的见识有长有短,我承认有一部分百姓会认为知识不重要。”李华回答道。

  “在相关庶民眼里,让自己的孩子帮自己做事意味产出,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意味没有产出。”郑观音道。

  “我明白你说的话的意思了。”李华道。

  “你明白就好。”郑观音道。

  “郑氏,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民心似铁、官法如炉?”李华问道。

  郑观音先摇摇头,然后问道:“大家,什么叫做‘民心似铁,官法如炉’?”

  “铁再坚硬,也经不起火炉的锻炼。”李华回答道。

  “你打算用强制手段强迫相关庶民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郑观音问道。

  “没错。”李华回答道。

  “大家,你打算用什么手段强迫相关庶民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杨氏朝李华问道。

  “考虑到相关庶民看重钱财,我可以用罚款的方式强迫相关庶民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李华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