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阴雄 第三章 世道(二)
作者:雪楼楼的小说      更新:2020-01-15

  中阳里去往沛县的一条古道上,一辆牛车缓缓前行。

  车夫是一位憨厚老实貌不惊人的少年郎,他骑在老牛背上,缓缓策牛前进。他身后的板车上躺着两个年龄与他相仿的少年,一人翘着二郎腿袖管习惯性卷起,嘴里习惯性叼着一根杂草。一人一袭白衣,面貌俊逸,他一手作枕一手放在腹上似有节奏一样轻轻拍打,颇有闲情逸致。

  距相约起,时隔五日,林启年、卢绾、刘交三人终于要去找好友樊哙“算账了”。他们要找的这位在刘季意外身亡也没来送行没心没肺的家伙是沛县人,父母早故,无兄无弟,好在父母有留下一栋小院子,他才能在沛县立足。他没有什么技能,但天生臂力又长得魁梧,于是他就选择了比较费力的屠宰为业。他的主业是屠狗,偶尔也会屠猪,有时还会去城外附近各里购回里民补获的野猪屠杀后再卖个好价钱。最初他只是单纯卖生肉,后来发现生肉当天如果卖不完到第二天容易有异味,尤其是夏季。后来他在无意间发现煮熟的肉如果有汤汁储存时间会久些,尤其是那些容易凝固的汤汁,于是他就去山上找了熬汤的食材,回来后煮了自己作为实验品尝试,于是在多次尝试多次腹泻后选了一种最为美味的植物作为汤汁原料,然后就开始了他卖熟肉的生涯。

  林启年三人这次说是去找樊哙“算账”,质问他为何没有去给刘季送行,实际上是去趁吃趁喝的。以前刘季就经常带着他们去樊哙那里白吃白喝,刘季最爱吃樊哙所熬的狗肉及肉汤,每次去县城都会逛集市直到把樊哙找到为止,然后就在摊前吃碗肉汤才心满意足的离开。长此以往,哪怕樊哙“家大业大”也受不了啊,樊哙又不好意思与厚脸皮的刘季哭诉,即便哭诉了也没用,以厚脸皮著称的刘季多半会死缠烂打不会罢休。惹不起那就躲吧,于是樊哙就不在原来熟悉的地方摆摊,宁愿累些,挑着担子到城外其他乡里集市去吆喝。只是这也不济事,据说有一次刘季带着三玩伴来沛县集市找樊哙没找到,一打听就知道了方位,然后又屁颠屁颠跑到城外一个乡中的集市找到樊哙,樊哙免不了肉疼一次。

  快到城门时,每次入城基本都是充当车夫的刘交如往常那般下了牛改牵牛默默而行,牛车上的林启年和卢绾还在有完没完闲聊着。牛车入了城,轻车熟路拐了一个湾进入一条各种吆喝声不断的热闹街道,最终在一个贩卖狗肉的摊前停下。

  一个身材魁梧相貌普通留有络腮胡子的年轻人站在摊位上,他的前面木桌上摆满肉,身后小铺子里还挂有一排肉,旁边有一个热气腾腾的炉子。大概是摊前门可罗雀,年轻人神情显得有些颓废。当看到三少年站在摊前,年轻人神色复杂,有看到他们的惊喜,也有不想看见他们的丝丝厌恶,更多的却是愧疚。兴许是觉得躲也躲不过,因络腮胡而显老的年轻人还是干笑着打了招呼,“你们…你们来了啊。”

  卢绾绕过木桌来到樊哙身边,伸手缠住后者脖子,佯怒道:“樊哙你可真够义气,刘兄走了也不来送最后一程。”

  樊哙只是干笑着,默不作声,也不解释。卢绾也不继续纠缠,在樊哙那结实的胸膛锤了一拳,然后很不见外地走进铺子里坐在一张木桌边,倒了一杯水喝完,继而在铺子里找吃的,还嚷嚷着这次要樊哙请吃肉还得请喝酒,说这算是后者因为没有送刘季最后一程的惩罚,自觉理亏的樊哙只好干笑着答应。

  刘交道了声樊兄,也走进铺里。

  樊哙在细细打量着眼前那白衣少年,后者也在打量着前者。

  其实在脑海里,林启年已经“看过”樊哙这个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是如今站在街道上,以前世的灵魂第一次看此人,脑海里想的不是此人如何不修边幅如何强壮如牛,他想到的是眼前此人日后在乱世中竟然能大放溢彩,从一个屠夫成为刘邦靡下一名将领。在他的认知中,汉朝之所以能建立起来,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靠的不是他刘邦的本事,恰恰相反,刘邦不仅没本事还是忘恩负义之辈,当了皇帝后与项羽犯了同样致命的错误—疑心,只要谁说某某某会造反他就二话不说,也不细细调查就带兵平反,无法平反的就利用手下对其信任加以陷害,根本不知道有人诬告谋反只是因为那人与其所诬告之人有私人恩怨而已。正是这种担忧手下功臣会夺了他的江山的疑心在作祟,流氓出身的刘邦不念往日一起打江山的旧情,逼反了韩信,樊哙差点也被杀。虽说逼反韩信实际上是吕后所为,但若没有刘邦的默许,他若没有那些除异己的心思,吕后也不敢妄为。这只是林启年所知道的,历史上寒心的绝不止韩信、樊哙两人。

  刘邦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身边有诸多将才谋士,如萧何、韩信、张良、陈平、樊哙、周勃、夏侯婴、曹参等。当然还有许多帮助刘邦的人,只是林启年记忆不是很好,历史知识也不是很好,只会记得这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大概是被盯得有些不自在,樊哙挠挠头跟神游万里的林启年说道:“小年你脑袋好了果然与过去大不同了啊。”

  收回思绪的林启年微笑道:“这应该就是我正常的样子吧。”

  林启年走进铺子,樊哙为他们准备狗肉汤。

  四人围坐一张木桌,喝着热腾腾的狗肉汤。林启年吃了两口感觉素然无味,不似卢绾、刘交、樊哙三人吃得津津有味。这种俗话说的“草药汤”林启年不是第一次吃,以前小时候家里经常会把山上挖来的“草药”熬成汤,然后再与排骨、兔肉等一起慢煮,那样煮出来的肉味道不仅鲜美,而且从外到里都有草药的味道,不像眼前这碗汤,汤虽有草药那种灰色,肉表面也是灰色,但咬进去还是略显苍白,这说明煮得太快,味道没有完全渗透到肉里。林启年忍不住给樊哙提了一个建议,“樊兄啊,你这汤若是慢熬味道想必会更鲜美,若是加点酒味道就更好了。”

  樊哙还在细细品味林启年这话,卢绾抬起头含糊说道:“小年你吃过?如何知道那样煮味道就更好?樊兄这狗肉铺可是整个沛县最好的,方圆十里也找不到更美味的肉铺了。”

  林启年没好气道:“你最远只来过沛县吧,还方圆十里?吹牛也不打草稿。”

  卢绾讶异看着林启年,“真是怪哉,小年,为何你脑袋好了说话如此与众不同?所言多是我们未曾听闻之事。”

  林启年故作高深姿态,伸手“捋须”,缓缓道:“一朝明悟,知天下。”

  樊哙大概明白了林启年所言,恍然道:“小年所言甚有理,下一炉煮煮试试。”

  林启年又说道:“你这草汤有点涩,可加点其他清淡的药草中和下味道应该会好些。”

  樊哙又陷入沉思。

  林启年冷不丁想起历史中刘邦好像与樊哙同是沛县人,当时刘邦起义时身边就有樊哙萧何等人,虽然刘邦并没有什么本事,他也不崇拜刘邦,不过在乱世即将到来前能加入他的阵营日后至少也能在乱世中生存。看着正埋头思虑记忆中哪些草汤是清淡的樊哙,他试探性问道:“樊兄,你可认识一个叫刘邦之人?”

  正寻思哪种草药味道不涩的樊哙抬起头讶然道:“额,没有,姓刘的我只认识刘季一人。”

  林启年皱了皱眉,还没等他细想,喝完汤的卢绾伸袖抹了抹嘴,诧异地看着林启年,“刘邦就是我们的刘兄刘季啊,小年你该不会这都忘了吧,当时我们在山上那巨石上玩耍时,刘兄曾坐在巨石上大声说过,若有一天有机会功成名就,他就会改名刘邦,因为邦有封疆之意,刘兄说以后我刘邦就该封疆烈土,当万户侯,而非屈居山下无所作为。”

  卢绾好似记起什么,恍然道:“也难怪你不知道此事,当时刘兄说这些时你趴在他腿上睡着了,还留了很多口水……咦,你既然睡着了为何还会知道刘兄日后要改的这霸气名字?”

  林启年微笑道:“大概当时迷迷糊糊的好像在梦中听见这名字,刚才突然间想起甚感奇怪于是有此一问。”

  随便编了个理由,林启年低头慢慢喝汤,陷入沉思。

  他完全没想到刘季居然就是历史上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历史上传言刘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如今细想刘季所作所为、品行,完全符合流氓身份,看来刘季就是刘邦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因为自己的到来刘季死了,这就是天意啊,上天是要自己取刘邦而代之吗。原本还想着日后在乱世中能找刘邦当靠山,如今看来不必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能结识萧何、韩信、张良这三杰及其他如樊哙、曹参、周勃、夏侯婴等将才,自己也就有了日后能在乱世中生存的信心。本来还想问问樊哙是否认识同是沛县人的萧何,但看卢绾喜欢寻根究底的样子也就打消念头,有缘,日后总会相见。

  喝完一碗还不尽兴的卢绾将空碗推到樊哙面前,笑嘻嘻道:“樊兄,好久没喝了再来一碗呗。”

  樊哙瞪了卢绾一眼,却拗不过后者的嬉皮笑脸,不情不愿又给他盛了一小碗。

  卢绾嘴里吃着狗肉同时还含糊不清说道:“樊哙你太小气了,装这么小碗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樊哙置若罔闻。

  这两位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历史上可谓是刘邦的至交好友,尤其是秉性与刘邦相似的卢绾,大概因为两人同乡又同年同月同日生,故而关系莫逆。历史上刘邦称帝后,唯有卢绾能自由出入皇宫,哪怕萧何、曹参等人能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事而受刘邦礼遇,但都不及卢绾,可见刘邦对卢绾的信任程度。只是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在刘邦晚年他还是怀疑卢绾会造反,以为卢绾与匈奴有勾结,逼得卢绾只能投奔与他封地毗邻的匈奴。当时卢绾在逃亡途中听闻刘邦病重,还带着妻儿亲卫等在长城城下等候,还希冀着刘邦能收回对他发兵的命令,更想着等刘邦病好后亲自去长安谢罪,结果却等到刘邦病逝的消息,无路可退的卢绾只能无奈投靠匈奴。当时,即便没有反心的卢绾也只能背这黑锅了。

  历史上,相比卢绾的悲剧,人高马大壮如牛的樊哙就幸运多了,不过他险些也被刘邦所杀。好在他是当时已专政的吕后的妹夫,可以说是皇亲国戚,被刘邦派去杀樊哙的周勃、陈平考虑到这点所以没有立即杀他,只是把他押解回长安。不得不说樊哙的运气极好,在押解途中因过去被项羽一箭射胸留下的创伤复发而病重的刘邦死了,自然而然,吕后自不会杀了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妹妹的丈夫,而让她守寡。樊哙就此逃过一劫。

  吃饱喝足,林启年三人终于要离开了,樊哙肉疼地看着足以见底的锅底,如释重负,终究还是给自己留了点不然成本都回不来了。离开前,兴致犹然勃勃的卢绾意犹未尽,忽然提议去那刘季以前经常带他们去的张寡妇酒肆不醉不归,林启年、刘交自然无意见。樊哙本来不想去,说要看铺,把剩下的狗肉汤卖完,但最终受不了卢绾的冷嘲热讽只好关了生意冷清的狗肉铺舍命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