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演开了外挂 第六十七章:十三姨
作者:替身的小说      更新:2020-05-19

  拍摄现场。

  爷爷客串的戏份很少,也就是黄飞鸿开头的戏份——十三姨出场的时候,介绍十三姨留学归来。

  作用吗...就这样。

  但张翁的戏份不能少,这是点开主题的关键人物...黄飞鸿接触西方文化的一个开端。

  照相机、西方的服饰、饮食、礼仪、语言和机器接踵而来...等等。

  拍摄爷爷的戏份,基本上没有难度,爷爷是老演员了,就是拍摄十三姨出场的戏份浪费了一点时间。

  十三姨的演技...就花瓶吧。

  虽然是花瓶,但并非是一般的花瓶。

  十三姨的人物很关键。

  对于十三姨这一个人物,在这一方世界也是真实存在的,她就是黄飞鸿的第四任妻子莫桂兰。

  ...第四任?别惊讶,在当时的时代(清末),这属于正常。

  这里说一说黄飞鸿的婚姻...历史中的黄飞鸿爱情与婚姻非常惨淡。他一共结过四次婚,三任妻子相继死去。直到第四任妻子莫桂兰,才陪他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黄飞鸿的婚姻不像某些人,那么风流,前任还没死的时候就续上弦了。

  历史中,莫桂兰可是不一般,自幼练飞南拳五大门派之一莫家拳。少女时代的莫桂兰十分任性,好勇斗狠,一副男儿性格,媒人给她提亲,要么是别人嫌她没有女人味,要么是她认为对方没男人味。

  但黄飞鸿这这一部电影中十三姨并非如此设定。

  十三姨的设定是:一个白富美,留学归国,既有西方现代女性的大方开化,又含传统中国女性的保守优雅,是完美的恋人,是梦想的情人!

  而历史中的情况...莫桂兰自从嫁与黄飞鸿后,二人感情深厚。黄对外称不再收徒,然而对莫桂兰却是悉心传授绝技,他把自己独创的虎鹤拳、铁线拳、四象标龙棍毫无保留地传给莫,为其后来成就英名。

  现在我们所看的十三姨,就是以莫桂兰为原型的。值得一提的是,在黄飞鸿死后,莫桂兰在黄飞鸿弟子的帮助下携两子到香港开馆授武。

  十三姨这一个角色虽然是虚构的,以莫桂兰为原型,可是她的作用可不仅仅如此,她是整部电影中除黄飞鸿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缺一不可的角色。

  说了这么多,回到拍摄现场。

  十三姨的出场虽然拍摄断断续续,但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比之前好多了,毕竟开机已经大半个多月了,已经磨合的差不多了。

  一开始柳依菲出错,心里很紧张,毕竟爷爷在现场看着。

  张翁的戏份,也就是爷爷客串的戏份,一上午就搞定了...当结束上午戏份之后,杨丹青来到爷爷身边,笑着说道:“爷爷,怎么样,我当导演还是不错的吧。”

  爷爷看了他好一会儿,点点头道:“的确不错,但手法上有一种模仿吧...但这种模仿是模仿哪一位导演,我也看不出来,呵呵...”

  闻言,杨丹青心中大呼一声:不愧是老艺术家,姜还是老的辣!

  至于模仿,不言而喻...他也不可能说出来。

  杨丹青笑着说道:“爷爷,好眼力,我毕竟没有学过导演,这是集百家之长的拍摄手法!”这话并没有说错。

  百家之长!

  对,就是百家之长。

  尽管是模仿前世徐导的拍摄手法,但其中也添加了其它拍摄技巧...在梦境空间一直模拟拍摄。

  到了现实中,那就是实打实的拍摄。

  两相比对,并无任何差别。

  爷爷叹息一声,而后说道:“不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听到这话,杨丹青脸色一红,也不知道该説什么,这时候,杨沁打趣一声,“哥哥,你脸怎么那么红呢。”

  杨丹青瞪了她一眼,道:“天气热的。”

  而后,他立即转移话题,道:“爷爷,咱们吃饭...爷爷,我专门让人定了几个小菜给您吃。”

  “有心了。”

  爷爷点点头,而后轻声开口,道:“丹青,我这一趟就在这待几天,顺便看一下你剧组的拍摄情况。”

  “爷爷,您待多少天我都欢迎。”

  杨沁嘟囔着嘴巴:“马屁精。”

  杨丹青瞪了他一眼,眼神警告道:别说话,赶紧吃饭。

  ......

  下午开始准备火烧宝芝林的戏份。

  下午准备好之后就开始拍摄...虽然是电影中是晚上的戏份,但能通过色调调整成晚上的戏份。

  这会儿清末时间,火车也有,雾气很大,可呈现的雾蒙蒙的远景。

  火烧宝芝林,虽然是假烧,但也要有火焰...一旦拍摄通过,第一时间扑灭火焰。

  影片拍摄一旦涉及到火焰、爆破、水下戏份...等等,安全第一!

  在开拍前,杨丹青特意吩咐特效组,让他们仔仔细细的检查一遍,特别是灭火器要每一个都检查一遍,保证每一个都能用。

  水源也需要有很多。

  ...火烧宝芝林的戏份,这肯定是不能大火烧,只能小部分的火焰,然后进行拍摄,后期特效做成火烧宝芝灵。

  烧了之后,那么就剧组加工,让宝芝林做成火烧的模样。

  这里有一场经典的剧情片段:烧毁的扇子!

  沙河帮偷袭宝芝林,一把大火烧了整个宝芝林,十三姨一心拿着照相机,而没有护好刘永福临走前赠给黄飞鸿的那把写有“不平等条约”的纸扇。

  黄飞鸿回来之后,看到十三姨拿着照相机对着烧毁的房子拍照,就说房子都烧快完了你还在拍照。

  而后,他走进房间,看到了地上的扇子,急忙打开纸扇,条约的内容还在,可唯独“不平等条约”中的“不”字被烧毁了。

  这一下子就从不平等条约变成了平等条约,这心情是何等的落差!

  与此同时,镜头给到烧毁的纸扇一个大大的特写,给予黄飞鸿此时的心情落差。再看看旁边“吾土吾民”的牌匾,一时怒火中天,将十三姨一顿痛骂,骂她整天就知道玩这些西洋的破玩意儿。

  宝芝林被烧,纸扇被毁,一切代表着传统与民族自尊的旧的东西都不在了,可是西洋的东西善存,家仇国恨、民族的屈辱、文明的冲突,一时间百感交集,这一怒是对过去的痛心更是对前途的迷茫。

  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消失殆尽时,面对未知的新的未来,我们是全然接受,还是原地观望?这不是黄飞鸿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晚清那一个时代的问题。

  “我本来带在身边,但我惦记着给宝芝林照相,所以我...”

  “你跟洋鬼婆一样,什么轻重都不懂,整天玩这些洋玩意,以后不准带这些东西来宝芝林...不然的话,我见一样砸一样!”

  这一段剧情之后,扇子的暗喻,黄飞鸿的心态从这一刻开始转变...抵制西洋玩意,和面又见识西洋火枪之后,深刻认知西洋玩意也有他的长处。

  ...这一场火烧宝芝林的戏份拍的不太平,主要是火焰的控制上面,一次次排练,又要还原,然后开拍。

  这是必要的。

  通过一遍遍演练之火,能做到心里有底,这才是最好的,安全为上!

  不知道因为什么,火烧宝芝林的戏份拍摄的很顺畅,基本上都一两条就过了。

  下午跟晚上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就一鼓作气的将火烧宝芝林的戏份完美呈现...至于扇子的暗喻,爷爷也表扬了一下,特别是镜头感很好!

  ......

  PS:求推荐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