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演开了外挂 第六十八章:一些浅谈
作者:替身的小说      更新:2020-05-19

  说道导演一职,如何理解的呢?

  先说一说比较浅显的理解:

  导演,是指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引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那么,稍微深刻一点的见解呢?

  导演、导演,尽管‘导’在前,但‘演’也很重要!

  导演本人不需要很会演,但他要知道表演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但对于杨丹青而言,演戏不再话下,至于导戏,这个也在路上,通过实践,及其梦境空间的模拟拍摄来不断实践!)

  举一个最浅的例子——哭戏。

  演员说:我哭不出来。

  导演不能说:那我哭一个给你看看。

  因为这种感情戏不是靠展现,亦或者模仿就能实现的。

  ...导演要做的,是帮助这名演员,理解该角色的情由——为什么会哭?感动的点在哪?这里是说导演的讲解能力。

  当然也不能一概全论。

  如果导演已经讲得很透了,演员也理解了,但还是没有泪水,那么导演就要懂一些技术手段,眼药水...对于眼药水来说,也不能全盘否定!

  一个演员高明的演技并不能是一个眼药水全盘否定的...当然,也有部分演员不是眼药水就能拯救的,例如前世换脸明星。

  这些“小道”正是导演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不是开玩笑。

  导演的调度本质上是对观众注意力的调度!

  导演这一工作便是通过视听手段调度观众的注意力。

  把电影的视听手段一个个列出来,掰开揉碎了讲它们如何调度观众的眼睛和情感,基本就是电影了。

  那么,如何“分解”每一个场景。

  理解摄影,为文本增加视听维度。

  理解剪辑:在剪辑室中再次创作。

  至于分解场景的话,又有两种思路:

  第一、不切割场景的时空连续性-通过画面内调度来影响观众注意力。

  第二、利用镜头设计和剪辑构建连续的时空。

  作为导演,并不需要完全掌握摄影技术,但需要了解摄影的工具和手段-它的武器库。

  ...总的来说,对于很多导演,片场的拍摄只是收集素材的过程,真正的叙事是从剪辑房开始的。

  剪辑的意义无需赘述,正如拍摄并非拿着故事板在现场呆板地依葫芦画瓢,剪辑的过程也不是拿着场记单和剧本进行的机械化拼接,而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很多剪辑师是在不看剧本不和导演交流的情况下根据素材和粗剪完成第一稿剪辑的,这牵扯到了导演和剪辑师的合作。

  导演需要具备对整部片子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个能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需要多年的积累,除非你家财万贯,否则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导演。

  ...当然,这个对于杨丹青而言,几乎不存在。

  他当导演,特别是对于剪辑这一块,有前世的画面在脑海中,这在简单不过了。

  而电影制作业,这也是一个分工非常明确的行业,每个人都专精于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比如剪辑、摄像、美工、录音等等。

  尽管杨丹青脑海中有画面,但他都能一一胜任吗?

  不能!

  就好比一个摄影师,没有好的摄影师,他如何能拍摄出自己想要的画面呢?就算脑海中在有画面,又能怎样呢?

  对于这一些杨丹青都在了解...前世虽然是导演,但都在片场时间出来的结果。

  实践的确是最好的老师。

  毕竟有一句俗话:实践出真知!

  尽管有实践,但也需要理论傍身...知道更多拍摄技巧,起步美哉?

  而此时,杨丹青就坐在书桌前,看着导演相关的书籍。

  对于导演一职,他是认真的...在加上今天在片场得到爷爷的肯定,及其晚上与爷爷的交谈。

  爷爷也说了他的导演手段有点像模仿...他当然知道是模仿,这就让他必须加深理论实践知识,早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导演体系。

  总结出来之后,对于他日后拍摄一日千里。

  对于导演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影视导演、舞台导演

  杨丹青只能算是前一类,也就是影视导演!

  而影视导演有分为这几类:电影导演、电视剧导演、综艺导演

  杨丹青属于电影、电视剧双重导演。

  严格来说,影视导演也没有细分,就是这样...至于综艺导演,本就是不属于影视导演的范畴,可分要说舞台导演,更加不属于。

  舞台导演的话,工作是一个贯穿的完整过程,从剧本的阅读、演员的选择与合作,到舞台空间、服装化妆、灯光等的设计,都是导演工作的组成部分。

  而导演的职责与义务——

  导演与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负责整部剧的艺术准则;

  与制片人联合提名和推荐演员角色人选;

  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指导现场拍摄工作;

  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指导拍摄现场的灯光、剧务、演员、摄像、录音、美术、化妆、服装等各部门工作。

  这一些都是书本上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也包括实践得出的结果,不管是前世还是今世。前世他好歹也是一个动作导演。

  至于今世的话,更加不用说,得到了一个导演外挂!

  有导演外挂的话,更加不用说,正好比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外挂在手,天下我有!

  这一句话正是道出了杨丹青此时的心酸...好吧,装的过了一点,但也道出了杨丹青此时的心情。

  有外挂,真累。

  这个就不能说是装,的确如此。

  尽管导演外挂傍身,但还是有声明危险的存在,那就是失败惩罚:一年寿命倒计时()

  对于这个,他容忍不了,但他能怎么办?

  只能顺从!

  不然还能咋地?

  反抗吗?

  想多了,只能顺从。

  顺从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完成系统给予的任务吗,这几乎轻而易举,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系统任务就行。

  对于这个系统,他还是很满意,毕竟没有其它杂七杂八的,就是这么的善解人意...暂且这么说吧。

  在睡觉前,只要有空,杨丹青都会补习相关导演知识...睡觉之后,也就是进入梦境空间,那么就是模拟拍摄。

  也不全是模拟拍摄,也有些时候是创作剧本!

  第一阶段的三部电影剧本有了,可电视剧剧本呢?

  这个也需要好好的规划...第一阶段三年,三年三部电影、三部电视剧,这还不包括绑定系统的赠送任务的奖励电影。

  他时间上很赶,必须很好的规划好第一阶段的拍摄计划。

  于此,他就在梦境空间中规划,创作剧本、模拟拍摄。

  创作剧本,这就是创作天龙、仙剑两部电视剧的剧本,这个是成全柳依菲的剧本,将他推上一线明星的剧本。

  神雕、天龙、仙剑三部电视剧下来,必定能让柳依菲登上小花旦宝座。

  这还不加上黄飞鸿三部曲...一旦加上,那就稳坐一线明星的地位!

  这一点毋庸置疑。

  倘若这个还捧不上的话,只能说...

  无论是神雕、天龙、仙剑,亦或者是黄飞鸿三部曲,这都是将柳依菲碰上一线明星的地位,而非是演员。

  一线明星,也可以称之为花瓶,无论是三部电视剧还是电影三部曲,柳依菲在其中饰演的都是花瓶。

  而如何摆脱呢?

  那就必须依靠她自己,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正如前世张曼玉一样,一开始不就是花瓶吗?后来不正是摆脱了花瓶的标签,走上影后之路。

  她还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获得最佳奖项的演员。

  她也并非是第一部电影就获奖,也是一个漫漫长路,日积月累,一个质变的过程...她可行的话,柳依菲可行吗?

  一想到前世的‘柳依菲’,杨丹青心里没底,但也好在他让柳依菲进入话剧院磨练演技,有话剧院的表演,应该能会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吧。

  就算没有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国内的奖项肯定可以的。

  张进入娱乐圈,初入影坛,接下来她接拍了大量的电视剧,但她的演技非常稚嫩并且没有深度,虽然大家都承认她的美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大众对她的印象定位为“花瓶”。

  随后转战大银幕之后,这才是张的质变的过程...但这一个质变的过程是大量电影的,某一年接拍12部电影,真正的拼命十三郎。

  可那是港台的九十年代,那时候可以做到,现在吗?

  别想了。

  后面就是张的一个实力派的积累,这才有质变的过程。

  张演技的质变过程不能复制到柳依菲身上,至少电影的‘量’不行,那么就只能走话剧的量。

  话剧是考验演员演技最好的地方!

  ......

  PS:求推荐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