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全传 53.下坐坛玉真相托
作者:修梦山人的小说      更新:2021-11-25

  第53回

  来别馆太白拜谒

  下坐坛玉真相托

  (太白编年:玄宗开元18年/30岁)

  李白写好《上安州李长史书》和《上安州裴长史书》,在新亭聚会的头一天,赶到安州,分别到两个长史府投了书。两长史府和江油尉府决然不同,仅大门就修得富丽堂皇,连门环都是金的。两处门吏进去又出来以后,皆告知李白把所上之书已交送上去,长史大人在忙,暂时无暇顾及,李白只好离开,耐心等候消息。

  第二天,王司马举行别馆新亭聚会,李白应邀到场,出乎意料的是,刘胜也在人群当中,看到李白,满目恨意,趾高气扬,那受伤的耳朵用白绢包裹着,特别刺眼。不管他此来有何目的,李白并不把其放在眼中。人差不多到齐了,裴长史与李长史才慢慢走进亭中,在上首并排落了座,两人似乎都有意看了李白一眼。

  王司马看看应邀的已经全部到场,站起来大声道:“诸位,王某别馆内的这座新亭落成,虽够不上名胜,但地处青山秀水之间,仍可壮人胸襟,润君笔墨,何况今天应邀而来的,不但有裴长史、李长史这样的文圣词宗,尚有李太白等诗赋名家,可谓盛况空前。下面,大家可即席作文,记此盛会。先请裴长史、李长史腾蛟展凤,不吝挥毫,为此亭留下墨宝,则王某不胜荣幸之至!”

  说着,有人将文房四宝侍候上来,两位长史事先早就准备好了,走到案前提起笔来,刷刷点点,不一会便将这“新亭记”和“新亭赋”各自挥就,周围自然是一片盛赞之声。

  王司马喜不自胜,见两位长史回座,面向李白道:“听说太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作大赋,二十几岁在蜀中便诗剑双绝,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如此才情,何不展现此新亭之内,饱我等眼福?”

  李白再个性张扬,当此两位长史面前,也知适时藏拙,站起来刚要说话,谁知那边立起一人,大声道:

  “李白!出门怕见故乡人,我们都是蜀中彰明县人,让我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吧!”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刘胜,只见他嘻皮笑脸地说,“大家还不认识我吧,我是西蜀绵州彰明县令父讳刘德的儿子……”

  不想那边裴长史厉声道:“那边说话的人,你给我退下!刘县令有通匪之嫌,已受人弹颏,交刑部正在审理,还想来此逞口舌吗!”

  刘胜听罢,满面惊惶,想是新近消息,还不知道,只好满面窘色,灰溜溜退下。

  新亭之会结束后,李白又等了许多时日,所投书表终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他知道不会再有什么结果,决定北上长安,直接谒见王公大臣。许氏也相催道:

  “裴长史提婚不成,心中本来存有芥蒂,那位李长史,你又惊了他的车驾,引他震怒加责,那为官的,话已出口,怎可轻易收回,你在安州想拜谒进身,是不用想了,如你说的,还是北上长安,直接设刺王公大臣为上。比如燕国公张说,听说第三次被拜为左丞相和集贤院学士,奖掖后|进,贤名远达,你如果能敲开他的门限,得其赏识,回头就能把你举荐给皇上,何愁不能鹏路立展呢!”

  一番话说得太白连连点头,安置好家务,嘱咐梁二叔用心看护,便启程上路。先是快马加鞭,想一想又慢下来了:要见张说,如何进到丞相府中?总得有个直接引荐才好。哦,对了,我与玉真公主已有一面之缘,也不能说我李白京城无人,如果再绕道随州,求胡道长一封荐书,然后去见公主,想来这事十拿九稳。玉真公主是当今圣上的御妹,她在皇上面前替自己说句话,有何难的?呵,我李白在安州盘桓,真是虚掷时日。

  李白赶到随州餐霞楼,方知胡紫阳云游去了,护院见说是李白,递给他一个纸函,说是胡道长临行前特意留下的。李白打开看时,惊呼神人也!这位胡道长已算好李白会来求此荐书,早已准备停当。

  李白带着胡紫阳荐书,赶到终南山时,已到初夏。据胡道长介绍,玉真公主终南别馆在楼观台。那是巍巍秦岭下突兀而出的一个地方,如人的鼻翼一般。西周大夫尹喜曾在此地结草为楼,夜观天象。古圣老子曾在这里著《道德经》五千言,并筑台授经。李白寻到那里一看,果是茂林修竹、依山带水的好地方,玉真别馆坐落其中,但见:四周垒高墙,槐竹亦染香。院深参差碧,连甍惹辉煌。璇台举亭榭,玉树如伞张。宝象寓大道,珍龛氤氲芳。三山不道远,举足到方丈。仙游歌舞女,笙罄总绕梁。偶移玉叶冠,疑是到仙乡。

  任李白多么啸傲不群,也觉道风扑面,仙氛浴体,来到别馆门前,把拜帖和胡道长的荐书一起恭谨地投了,那看门的老道姑见有胡道长荐书,打个稽首道:

  “施主来的正巧,公主长年在外云游,刚回别馆,请在山门稍等。”

  老道姑说完,飘然向馆里走去,过了好一会儿,满面笑容来引李白。李白随她穿亭过榭,半天才走到正殿面前,但见雕梁画栋,蔚为壮观,里面供奉着太上老君坐像,左厢房供奉着碧霞元君,右厢房便是玉真公主的净室,李白被引到里面,那玉真公主正在打坐,但见:金映虚幌珠胜雪,太极八卦镜常开。四六金书展净案,符印星阵钟镇宅。发髻高耸铅华淡,宏道法衣挂令牌。九重不染真仙子,扶尘轻甩步瑶台。闭目盘膝常打坐,意根一守无尘埃。

  李白见玉真公主闭目打坐,不敢打扰,正进退无地,玉真公主已睁开眼睛。

  “哦,不要走,我的功课已完,坐吧。”玉真公主虽年近四十,仍丰姿绰约,看去尚不到三十岁年纪。此时已拿了扶尘,从坛上下来,坐在太白对面几步之遥,寒暄了一会道,“听说你餐霞之功已开?”

  李白点头道:“已经一年了。”

  “你来的正好。”玉真公主道,“此前我一直在外云游,近日才回别馆。你既已开了餐霞之功,便想和你商量一下,能否助我一臂之力,使贫道心愿达成?”

  李白不解,堂堂公主,当今圣上的御妹,尚有求于自己?开口答道:“在下李白能给公主效劳,不胜幸运之至。”

  玉真公主放低声音道:“我这实属秘事相托。不瞒你说,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贫道遍找合适人选,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你最合适,你存交重义,身怀绝技,没人像你那样喜欢漫游名山大川,对我来说,定是有始有终最可信托之人。”

  李白越发感到惊异,豪气冲天地说:“公主,诚如您所说,太白是义气中人,如此大遇,白某必精诚动天,直渡易水,不以为寒。”

  玉真公主开心地笑了,说:“我果然没有看错。是这样,我想请你同炼餐霞阴阳丹,如此可驻颜、避谷、提神、轻体,以便身心无滞,更好地云游天下。其实这对你也是一样,来日你遍游名山大川时,自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李白笑道:“这有何难,何况我也是受益者呢。”

  玉真公主道:“这是一件牵累人的事情,一旦开此功课,三五年便须同炼一次,才能将功力补足,并不断提高层次。否则便筋骨酸软,连走路都感吃力。所以,我们必须约定,不管将来仙游何处,都要给对方留好下一站的游踪。怎么样,你还说没有问题吗?”

  李白道:“我们都是属意山川胜境之人,太白求之不得。”

  玉真笑道:“如此,我们便就此结成生死之交,一人谢世,另外一人大限必到,你想过吗?”

  李白道:“公主刚才一说,太白心里就有准备了。”

  “那好,”玉真公主道,“终于可以问问你了,我方才看了胡道长的荐书,你可是来京城拜谒王公大臣的?”

  李白点头道:“正是。”

  玉真公主想一想,说出一番话来,直叫李白喜不自胜。有诗曰:

  密事忍将心中藏,

  一世相托安可忘

  滚滚红尘遮红颜,

  至今猜解费思量。

  不知玉真公主说出什么话来,李白到京城还会有哪些遇际,拜谒王公大臣能否成功,请看下回。

  【著后手记】

  据说(源自百度百科名片),在宣城敬亭山下,地方政府给玉真公主修了塑像,还建了坟、立了碑,碑文如下:

  玉真公主(?~七六二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

  公元二00一年九月十日

  许锡照撰文聂华军书程家仁刻

  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立

  此碑文多属荒诞不经,本回故事肯定不是本乎此。有材料称,李白初去长安,是先敲的张说及其驸马儿子张垍的大门,再由张垍派人送到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笔者细细研究,似觉如本回所写更合理些。此后,著者对李白循踪洒墨,玉真公主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线索人物。无论怎么说,李白与玉真公主,除了历史上实有其人,太白确实在玉真公主终南别馆住过,并写下几首重要诗作外,本回细节皆属虚构,虽然著者创作时如亲历其境,觉得事实也有可能就是那样,但臆想不一定是事实,读者只当文学作品欣赏可也,不必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