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美食大王 第七十五章出谋划策
作者:沉默散步的小说      更新:2020-10-01

  听说老爷子有正事要跟自己谈,徐东灿在椅子上坐下来。

  心里暗暗猜测,难道跟宋映有关?

  从自己最近的表现来看,他没理由一下子就同意两人在一起吧?

  同样地,他也没有理由突然反对,除非是宋家突然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大事?

  “跟宋映无关,你不用多想。”见徐东灿脸色有些发白,宋老爷子哼了一声。

  虽然认可了他的人品,也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可是一想到孙女把全部心思放在他身上,死心蹋地要跟他在一起,心里就不痛快。

  这种感觉或许比不上即将嫁女儿的父亲,可是孙女从小跟自己最亲,现在她胳膊外拐,让他对徐东灿的感情越发变得复杂。

  “那就好。”徐东灿一听,咧嘴一笑。“爷爷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

  只要不反对我们在一起,其它都是小事。

  “上次你跟我说,就算不在机关工作,照样大有可为,你能详细说说这话的意思吗?”老爷子给自己的杯子加了水,又给徐东灿倒了一杯,在他面前坐下来。

  照他的理解,想帮在机关工作的儿子和孙子,只有同样在机关的人才行。

  甚至级别得比他们更高,普通人就算有这个心,也无能为力。

  “你想问这个啊!”徐东灿意外地叫道。“昨天晚上你匆匆离开,我以为你已经听懂我的意思了呢!”

  他一直觉得老爷子的情商很高,看问题很通透,应该能明白自己话里所指。

  没想到自己高看他了。

  “你小子——”被徐东灿这样揶揄,老爷子有些恼羞成怒地拍了一下桌子。“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你不仔细解释,我怎么可能明白——”

  早知道这小子不是好东西,现在终于原形毕露了。

  “宋爷爷别生气。”见他被自己惹恼了,徐东灿连忙陪笑装孙子。“这件事全怪我,没有跟你说清楚——”

  这样也好,他不明白,必须向我请教,那自己在他心里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

  “别耍嘴皮子,快说——”老爷子瞪眼叫道。

  再次暗暗叹息,如果他是自己的孙辈就好了。

  想在机关混得好,就必须像他这样的性格,脸皮厚,能屈能伸,与人相处时能软能硬,又有自己的主见。

  几个孙子要么性格太软弱,没什么主见,要么性子太刚,放不下面子,所以靠宋家的余荫,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取得了成功。

  “我的意思是,现在国家重视经济建设,只要在这方面取得成绩,就能获得往上走的机会。”徐东灿也怕自己真的把他惹怒了,只好放低姿态,老实地回答。

  在他看来,有些机关干部,观念依旧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开会时套路官话讲得很好,但是怎么样发展经济,却一窍不通。

  这从他们给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安排负责人的标准,就可以看出来。

  或者说他们习惯了计划经济,喜欢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根本不会去基层看一看,了解一下普通老百姓想致富,他们必须提供什么服务?

  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宁愿联系银行,把钱借给一家已经无药可救的企业,让企业领导去挥霍,而真正想贷款创业的普通人,却根本借不到钱。

  “这个道理我明白,你给我说一说具体的做法。”老爷子听完后,略微思考了一下,又继续往下问。

  其实他很清楚,儿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契机,只要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成绩,就能凭这个往上一步。

  到了那时,不管是县长还是书记,虽然依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却可以把具体工作,交给下面的副手去干,他的压力就轻了许多。

  去年年底,他通过以前的关系,联系到了一名本地籍的港商,并和他见了面,希望他在虞城办一家企业,安置一部分下岗职工。

  因为给的优惠政策很多,对方已经答应投资,还带队亲自过来考察。

  没想到消息泄露,大量下岗职工到县政府面前堵人,并提了很多苛刻的条件,比如工资待遇不变,退休后养老金发放,必须照国企退休标准等等,把那名港商生生逼走了。

  “我不清楚宋叔叔担任什么职务。”徐东灿猜测他问这个,是在为儿子的前途考虑,所以说得很直接。“如果他想在这方面做出成绩,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由政府出面,给普通老百姓提供创业的机会——”

  这是前世每个人都明白的思路,因为最容易成功。

  就是建专业市场,给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个平台,只要某类产品拢市,就不用担心没生意。

  这样一来,企业销量上去,工厂就可以扩大规模。

  同样的,因为生意好,有些个体户就能给某些企业做代理销售,同样赚到钱。

  前世虞城有几个比较出名的专业市场,比如石狮商贸城,最出名的是建材装饰广场和家具批发市场。

  单是那边,就有几百家企业和个人入驻,就业人数超过几千人。

  这是以开店为主的模式,另外还有办企业的方式。

  比如中国伞城,比如童装城,因为形成了行业规模,周边不但有几家上规模企业,单是家庭作坊,就有几百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通过建市场,来刺激老百姓开店和办厂——”听了徐东灿的解释,宋老爷子仿佛在听天书。“这样能行吗?”

  他表示怀疑,一方面是政府能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办市场,毕竟这个没有先例,他可不敢保证这样能成功。

  另一方面,徐东灿因为靠卖手剥笋赚了钱,然后投资开店,其它人也能拿出上万块钱来开店办厂?

  “当然没问题。”徐东灿见他这样说,更加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大家对商品经济的理解,还处于表面阶段,根本拿不出任何手段。“比如建市场,谁都知道有好处,只要政府愿意放权出去,大把的人愿意来干这件事——”

  这不是开玩笑,只要市场人气上来了,租金就会飞涨起来。

  到时候,不说拥有整个市场,只要手里有几家店铺,都能发家了。

  至少网购兴起前,店铺的价格会一路飙升。

  “那老百姓没有钱开店怎么办?”宋老爷子依然不放心。

  现在靠种田能存多少钱,就算在县城有正式的工作,一个月工资也不过两三百块。

  虽然万元户已经没有以前稀罕了,可是普通家庭想存一万块钱,没有几年时间的积累,根本不可能。

  “头一年可以把店免费租给他们啊!”徐东灿当然知道新市场想吸引人入驻,必须有优惠措施。“只要店开得多了,顾客愿意到这边消费,生意就会好起来,愿意继续开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这些商业手段很简单,就连徐东灿也非常清楚,更不要说专业人士了。

  可惜现在的人消息太闭塞,所以才会束手无策。

  “你让我先想想——”徐东灿一番话,把宋老爷子几十年形成的固有观念,冲击得七零八落。“这样想法太超前了,我一时消化不了——”

  心里其实已经认可了他的话。

  照着他说的去做,私人经济肯定会迎来大发展,那时候国企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唯一不敢确定的是,到时私有企业和公有企业的比例完全倒过来,会不会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