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外传 第十三章 无名怪僧
作者:紫云山仁的小说      更新:2021-09-22

  从那以后,九渊天天去山壁后的小树林里参研《青冥经》及青冥剑法,再也不提去找飞绥子仙长爷爷拜师的事了,柴豫问了两次,九渊只说先打劳根基再作计议,柴豫寻思可能九渊先前只是一时兴起,也就作罢,没再放在心上。

  九渊白天练青冥剑法,晚上修练《青冥经》内功心法。

  时光匆匆,一晃三月已过。时值阳春三月,春和景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天九渊依然来到小树林,拿了一根木棍,以棍代剑。从第一招“鸿飞冥冥”、一直演练到第七招“冥府逍遥”,心里暗暗嘀咕:说什么功成惊天地泣鬼神,怎么没啥动静呢?败则走火入魔万劫不复,这个倒是有点可怕,但也没什么苗头啊?那定是自己下的功夫还不够,也不知此剑法需练多久才能“惊天地泣鬼神“,不求“惊天地泣鬼神”但求能“惊人”也是好的。

  想到此节,又亦步亦趋练了起来,但仍然觉得不得要领,便弃了目棍,也不扮高手了,还是用剑吧。略一凝神静气,耳边似乎想起那个不曾谋面的青冥子前辈的声音:“人剑合一,身与剑合,剑与人合。形神相应,动静相制而出奇制胜。虽仅七招,然招无定式,一生七,七生万,万归一。剑道最高境界乃是剑无招心亦无招,以无招胜有招,无招就是有招,有招即无招,无招即招数无穷无尽也,无招有招随心所欲皆不逾矩,何来无招有招之说。”

  九渊突然醒悟,原来自己为了学会这套剑法,一直一丝不苟地严格按图演练,反而招数停滞不畅,丝毫没有随心所欲之感,更别说人剑合一形神相应,全然与此套剑法背道而驰。就如自己临帖,先从摹、临、背临,然后再出帖,比如学笛或箫,先得看曲谱,熟练后就勿须再看了,再到后来已经“忘记”曲谱,连自己都不曾去思想手指就能自然而然、准确无误地演奏。看来剑道、书道乃至乐之一道,都有共通之处。

  一念及此,心中暗喜,心想那亦步亦趋也是必经之路,那是“临摹”、“记谱”阶段,只是自己走得太久了,这说明根基打得劳,也是有益无害,自己这样安慰自己,心里也就敞亮多了!

  的确如此,韩九渊之前要学会一套剑法,简单的可能一两个时辰,复杂的一两天即可。这次偶获青冥秘笈,自己如获至宝,所以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演练,才会苦练三月之久也只徒具其形罢了。

  深吸一口气,不再纠节于招式像与不像,动作有没到位,三个月的时光对这些基本动作要领早已烂熟于心,现在要做的就是“忘记”。

  从“鸿飞冥冥”、“茫茫无仪”、“凌波流风”、“青冥摅虹”、“白云扪天”、“霜雪俱下”、“冥府逍遥”一路演练下来,居然行云流水。剑气袭人,寒气森森。

  “鸿飞冥冥”大有居高临下天高地迥之势将敌人笼罩其间,让人倍感无穷压力无法动弹;“茫茫无仪”则让人正不知所措时,这种压迫感突然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不知剑在何处,何时会从无法预知的方位给自己致命一击;正不知所措时突见一人衣袂飘飘凌波驭剑疾驰而来,其势锐不可当,这正是“凌波流风”之意境;“青冥摅虹”、“白云扪天”则气势恢宏,如惊雷似狂潮如闪电;“霜雪俱下”则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霜雪飞舞,遮天蔽日雪上加霜,杀招一式狠过一式;“冥府逍遥”则飘逸洒脱,我已送你至冥府报到,我在人间仗剑任逍遥。

  九渊愈领悟内心愈通透,青冥七剑并不是要从第一剑逐一施展,临敌时任出一招均威力无穷,既连贯又是独立的个体。九渊喜不自胜,复又演练了几遍,方才作罢。

  晚上早早的吃了晚饭,就急匆匆地赶到小树林,此时皓月初升,繁星点点,晚风习习,松柏影影绰绰。

  稍作歇息便盘膝而坐,开始默记了一遍《青冥经》内功心法。然后开始敛神吐纳。

  《青冥经》内功心法讲究“魂不内荡,神不外游。”专门传授呼吸运气之法、周天搬运之术及静坐敛虑之道。

  遂吸一口气,真气自涌泉发出,升于两胁,自两胁升于前胸,自前胸升至人中,渐升于印堂、百会,逐渐下移至玉枕,达于脊背、尾闾沉至会阴,沉于丹田,归与五脏。

  突然丹田有跳动感,继而跳动愈发剧烈,紧接着全身奇冷无比。之前练《青冥经》时也有这种情况,当时腊月天气本来寒冷也没在意,后来一二月也依然有寒冷感,可能春寒料峭,寒冷似乎也是有的。只是修习内功不是说可以抵御寒冷强身健体吗?怎么前几天娘还给我炖了只鸡说我太瘦弱了。

  寒冷感觉越发强烈了,似乎要将整个人凝固成一个冰人般。韩九渊心下大骇,突然丹田真气向四处乱窜,丝毫不受约束,如脱缰野马似万马奔腾,身体似乎要爆炸一般。

  真气四处奔流,无处释放,再反攻入心脉、头部,窒息感眩晕感愈来愈强烈。寒冷、窒息、眩晕让人痛苦不已,死神似乎在召唤自己。

  情急之下,韩九渊双掌下击,击在身侧下方巨石上,“噗噗”两声沉闷的响声过后,巨石上赫然留下两个深深的掌印,深逾尺许,掌印四周裂纹纵横。更不可思议的是掌印处赫然结有冰块。

  这一惊非同小可!拍了两掌后,身体并没有加轻痛苦,相反窒息感眩晕感及寒冷更加严重,无奈之下双手又向身前下方猛击一掌,“噗噗”两声后,身前出现了两个掌印,比先前那两个掌印明显要浅一些,中掌处依然有冰块。

  拍出这两掌后,痛苦更苦不堪言,痛不欲生。身体也虚脱不堪,慢慢意识越来越模糊了,仅有一点点意意到可能自己是走火入魔了,看来即将死去,死去倒不怕,但大仇未报深感遗憾无比。生命似乎在一点点消逝一点点被抽空,多想再看一看这个世界,然而眼睛都很难睁开,想着别了人间爹娘就会与泉下爹娘相见,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不觉两眼流出两行泪水来……

  正渐渐没有知觉时,突然觉得有一只手掌按在自己的灵台穴上,瞬间,一股浑厚温暖的内力传入自己体内,沿督脉行走四肢百骸,寒冷瞬间减轻了许多。只听那人“咦-“了一声,似乎非常惊讶。然后深吸了一口气,手上的劲道加强了许多。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那人收功打坐,半晌不语,似乎疲惫不堪。韩九渊觉得身体已正常,全然无刚才那种寒冷、窒息和眩晕感了。

  转身向身后那人施礼致谢,那人也不回应,仍在吐纳调理,显是刚才一番施救耗费他太多真气。

  此时月已中天,借着月光,见救己者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身体虚弱不堪,身体瘦削,须发俱白,身穿一件破旧的僧衣。

  “小友所练何门何派功夫?老衲从未见过如此阴柔霸道的内功。“那老僧人缓缓睁天眼睛,看了看九渊道。

  九渊忙欲跪下施礼,九渊对老者有一种莫名的敬重,加之人家救己一命。

  只觉一股无形的内劲将自己托住,身子再也无法往下移动半分:“小友不必多礼!“

  九渊只好作罢,然后简略将自己如何偶获《青冥经》及青冥剑法等经过说了一遍,老僧听后白眉微皱:“青冥子?青冥子乃一代武学奇才,为裴将军师父。“

  “唐代裴将军?”

  “是的,世人皆知裴将军剑法天下第一,却不知他师从何人,真正无敌与于天下的是青冥子。”说罢,伸手把了一下韩九渊的脉,微微皱了皱眉道:“不妙不妙,你身中阴寒之毒已深,有性命之忧,不可小觑,青冥子何等高深,修练其内功心法怎会身中阴寒之毒呢?”

  老僧人思忖良久:“小友可否方便将秘笈给老衲借阅片刻?”

  “当然可以!”然后从怀中掏出《青冥经》双手递给老僧人。老僧人接过秘笈借着月光展卷观之。少顷,老僧指着影影绰绰墨迹斑斑的一行字问题:“这些是什么字?”

  九渊摇摇头:“应是青冥子撰写有误而涂抹,应是无甚用处。”

  “不对,墨迹着笔轻重与别处无甚区别,不是涂抹,如果涂抹,涂抹处着墨较浓较重。”老僧人将绢帛翻过面看了看说道。

  老僧人继续说道:“绢帛沾水不似宣纸,宣纸遇水不洇墨,即便将写有字的宣纸泡水里,字也是完好无损不会洇墨,然绢帛则不一样,遇水则洇墨,是故这行字是被谁不小心打湿了,是故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这个九渊当然明白,因为从小就读书练字,对宣纸的性能自然是懂的。那老僧将那内功心法反复看了几遍,思索良久,又把了把九渊的脉道:“你修练此心法虽仅三月之久,但你悟性甚高,目前已有三成功力,但此三成功力未入里而仅位于表皮及五脏,脏属阴,你每次行功均在五脏及其他诸穴行走,因脏属阴,是故久而久之,原本阴阳中合的青冥内功心法被你练成了奇阴无比的阴柔内功,每次收功你将真气纳于五脏,五脏无法承受这奇寒无比的阴寒之气,日积月累五脏不堪重负,是故今晚发作。”

  韩九渊听闻后,茅塞顿开。难怪自己总是怕冷,如今已时至暮春自己还常常觉得奇冷无比。

  “所幸你适才连击四掌已将功力输出大半,不然老衲也无法驾驭你当时体内四处乱窜的真气,但如果当时你继续击掌输出内功则会虚脱而死。

  目前你阴寒之气已入五脏,每隔七天就会发作一次,发作时全身奇冷无比,有窒息感眩晕感,每次都有性命之忧,一月之后,会三天发作一次,第三月时便每天发作一次,几无生还之机。”

  九渊心下大骇,难怪青冥子前辈开宗明义就写明:功成则惊天地泣鬼神,败之则走火入魔万劫不复。想到刚才寒毒发作时自己随手两掌就将巨石击出深深的掌印,那真是不可思议,真说得上惊天地泣鬼神了,而走火入魔那滋味自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自己两种极端都经历过了,死有何憾,想到这里心里顿宽。

  便道:“生死有命,不必强求,既然如此,那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接着又道“那也只好如此了!”

  “你真不怕死?”

  “说不怕死,也怕死;说怕死,其实也不怕。”

  “此话怎讲?”

  “其一,怕死,是人的自然反应,人天生就会恐惧死亡,但看是为何而死,如果为了亲人朋友为了道义不得不死那也没甚可怕的,因为死得其所。其二明知道必死无疑无法避免,那就坦然接受吧。就如同我现在,而且刚才我还体验了之前从未体验过的身负高深功夫的这种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如今死有何憾?”

  “哈哈,小家伙有点意思,与一般人不一样,合我胃口。”

  这僧人在这之前一直不苟言笑,现在突然笑起来还让韩九渊始料未及。觉得这僧人与一般出家人不一般,从见面到现在,自始至终不曾宣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之类的,穿一件破得不像样的僧衣,完全不像一位得道高僧,以他适才救自己之功力,绝对是一位绝世高人,但性格却如此随性洒脱。

  “你既然连死都不怕,那索性死马当活马医,你敢与不敢?”

  “有何不敢?”

  “好,一言为定!从明天开始,你依然来此地练功,不过改成白天练青冥内功心法,晚上练我教给你的一种内功心法。”

  “有何不一样么?”

  “《青冥经》系阴阳相济之内功,而你现已练成至阴至柔之内功,白天你练时须太阳直射,以吸天地之阳气,并将真气导入五脏六腑之中,之前你只导入五脏,而六腑属阳,你却从未行功通关,《青冥经》缺损的那一行正是标注的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如此重新完整地练习《青冥经》还不足以清除你五脏寒毒,须再练一种至刚至阳的内功,由我传你“空相神功”,如此以阳驱毒,阴阳相济你不但功力有增无减,而且随着功力增加寒毒自然而然也清除一空了。“

  九渊一听,可以不死了,那自是欢喜。然还是忍不住问题:“前辈爷爷,你也会“空相神功”?”

  “哈哈,我为什么不能会‘空相神功’?”

  “嗯,不是,不是那个空竹禅师、本相大师才会吗?”

  “哼,一个只有两三成功力,一个六七成而已,算不了什么?”

  “啊?那么厉害还不算什么?那前辈爷爷,您,您是谁啊?”

  “我是本相大师的师叔。”说罢早已飘然而去,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