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音乐家 第521章 这交流真是被你俩玩明白了!(求订阅~月票~)
作者:武剑仙的小说      更新:2023-07-14

  马屁这玩意,归根结底还是得看是谁拍的。格鲁伯就在李少杰这一声声“我的朋友”中彻底的迷失了自我。彼此之间的关系那是瞬息拉近。看的旁边的领导都有点目瞪口呆。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对这种事儿其实也不是没想过。但谁要跟领导说,会有这“杰哥式”的“外交”方式,领导一向是嗤之以鼻的。你当这是儿戏?就这么简单就能搞定?怎么可能!!跟我俩闹呢?!............结果它真的就出现了。不过,仔细一想,倒是也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比方说,一个国际上都享有名誉的科学家。你普通人去拍他马屁,人家可能都不太鸟你。换成他的领导来拍马屁,效果不大,但能给加层振奋buff。可如果是爱因斯坦呢?老爱同志亲自来拍马屁的话,好家伙,那鸡血成分可就太足了。而且,还架不住拍马屁之余一口一个“哦我亲爱的朋友”“你当然是我最亲爱的朋友”之类的洗脑暗示。没有人能不迷失自我。莫名其妙的。跟着李少杰一起的这些国内人士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船消......看李少杰接待格鲁伯,就好像看到一个疯子在给另一个疯子洗脑的过程。洗着洗着,突然两人一起狂热的高喊口号。做大做强!共创辉煌!我们就是最强的!我们一定会成功!干干干!嘿哈呼!!在众人的脑补中,大概就是这样的既视感。“我相信,以东西方不同的艺术传承与艺术观念所诞生的不同的艺术视角去看,去评判,去鼓励,能更好的发掘青少年们展现音乐艺术之美的潜力!”“传承!发扬!创新!交融!”“和谐共进的国际化才是艺术真正的未来!”李少杰越说越激动。用力的一振拳头,声音都激烈了许多!!而旁听的格鲁伯更是感觉浑身热血沸腾。这种进步探索,锐意进取的感觉,许久都没有过了!!“我们要以身作则!携手并进!于合作中探讨艺术更多的可能!让东西方文化碰撞出更多,更耀眼的火花!”“这样,才能成为年轻人的领路人!”“之后两国的年轻人,都将会以这种真正开阔的视角与胸襟,去探索,去拥抱真正的未来艺术,将合作与发展延续下去!!”“好!”“好!”“好!”国内的音乐家们找准了最好的时机!大声叫好中,开始疯狂的鼓起掌!不止格鲁伯,就连奥方的其他几位随行音乐家都鼓起掌来!用德语康慨陈词的李少杰,让这一幕,似曾相识。只不过,从画画的变成了弹琴的。不得不说,这捧跟做的可太到位了。一瞬间,激情在燃烧!这更是让领导目瞪口呆。看向李少杰的眼神都开始有点不对了。刑啊!真刑!可太刑了!也就你李少杰这辈子是搞音乐的。这tm换个岗位,弄不好你都得进去踩缝纫机!换古代甚至可能五马分尸。这艺术上的情绪色彩渲染属实是被你玩明白了,这扇动力怎么这么眼熟?!“来吧我的朋友,让我带你在我们华夏的土地上,享受一场极致的文化之旅。”李少杰微微一笑。对外宾说,让其在自己的土地上去“享受”一场“极致”的文化之旅,这里面蕴含的强烈自信简直爆棚。这句话,如果放在棒子口中,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但放在华夏这片土地上,那就叫大国风范!文化底蕴是由无数名家,悠久时间所积累的。这方面,顶级文化自信。不得不说,格鲁伯感受到了一丝丝莫名的压力。是的,压力。纵使双方关系已经非常友好了,但依然感受到了一点压力。一开始,格鲁伯觉得,这样的感觉似乎是来源于李少杰。但仔细想想,又总感觉并不是。可能是来自其他更深层次。下一步干什么?自然是去历史博物馆!烤鸭,故宫,长城,天An门。必备四板斧了属于是。实际上,在外交中,对外国来访者介绍本国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格鲁伯对华夏的了解,虽然很深,但很多东西理解上还是会有偏差。就个人本身来说,格鲁伯对这方面非常的有兴趣。李少杰介绍文化的方式,恰到好处,甚至堪称精妙。并不是一味的展示我国文化艺术,历史渊源,然后大摇大摆的问一声“你看我吊不”。这样的交流是最为低级的,更像是一种暴发户的炫耀。大国风范,是要藏锋于内,稳重,谦虚不卑微,自信不自大!比方说,介绍道历史上一些《诗经》相关的书画作品时,李少杰便对格鲁伯说道。“曾经,无论是奥地利,还是华夏,在欧洲的视野来看,都曾被称为东方之国,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但丝绸之路却早就将其连在一起。”“哈布斯堡王朝时期,便曾经以A.E.I.o.U五个拉丁字母来扬起威名,AustriaeEstImperareorbiUniverso,意思是天下民众皆为奥地利的臣民。”旋即,李少杰便指了指眼前的书法作品。对格鲁伯说道。“这篇书法作品,写的内容叫做《诗经》,而《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春秋时收录,收录内容包含西周,距今的时间,已经两千七百余年。”“这其中,便有一句话,曾与哈布斯堡王朝的A.E.I.o.U.异曲同工。”说到这里,李少杰的眼中精光一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我们华夏,纵观数千年风月,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甚至让我们这些后人们都感觉到强大的压力。”“不得不说,同样被称为东方之国,也同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说出同样的话。”“只能说,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文明,总是有共同的伟大气魄。”李少杰意味深长的一笑。基本到这里就可以了。奥地利和德国,匈牙利的那点事儿可太复杂了,夸赞可以,别碰雷。在这种谈论中,夸对方,那就等于变相的夸自己。大概就有种......【卧槽兄弟你是真Nb啊!!】【你看看我,我也挺不错的。】然后澹定的掏出了更Nb的Nb。“不可思议,历史惊人的重合。”格鲁伯感叹。如果用网络语言来形容的话,那多少有点感觉到了“世界线收束”。李少杰的夸奖其实很鸡贼。听起来好像很Nb。但仔细一想,其实也没说到底哪Nb了。表面上好像夸的是奥地利。但总感觉夸的是自己。而且,从格鲁伯个人看来,这夸奖很受用,没有冒犯的地方。如果单说奥地利,实际上,在1945年往后,才真正的构建了一种同德国人分离的民族身份。但他们成功了。选择与历史和解,以文化驱动,在战后重建中成为了非常不错的一个国家。之所以选择与奥方交流,原因也正是如此。奥方靠着自身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靠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做到了很多事。华夏的文化底蕴不用说,实际上,无论从时间,民族,以及统一性,认同感上,都要远超奥地利。但这不该是自大的借口。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国际舞台背景下,华夏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确实做的还不错,但不够,而且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成的效果。向奥方学习,学习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之所以说《诗经》,便是因为......诗经中记载的一些诗歌,实际上是要与乐配套的。”“诗书礼乐,是当年社会高层必要掌握的技能,文化,审美,礼仪,这些东西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根。”“只是年过久远,音乐难以保存,而且时间太久了,数千年中,就连语言的读音也难以考证,只能靠现存方言与古籍的蛛丝马迹中,去尝试着还原。”李少杰带着奥方乐团的人走着。阐述着独属于华夏的历史。“诗乐舞,这些东西本就是一体的,代表了古代东方的审美,而这些东西,也代表了一种礼仪......”“在我们华夏,对于音律的开发是自成一脉的,虽然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但很多技巧上却殊途同归......”这不同于西洋音乐的发展脉络,让格鲁伯一行人如痴如醉。格鲁伯早就知道,东方的这个国度,音乐与西方的体系完全不同。并且,也早就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于李少杰所说的东西,很是了解。但再了解,也是从国外得知的。很多细节,很多思想哲学,很多理念,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用法,肯定是没有李少杰到位的。【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huanyuanapp.】而李少杰这一行人就简单了。学学人家奥地利对音乐产业是如何运作的。这便也是交流的意义所在。音乐承载着人类的美好。如西方文艺复兴,打破宗教束缚的枷锁,解放人性一般。东方的音乐,也承载着独属于东方的韵味与美学。近些年,对于“古曲”的挖掘也一直都在做。但实在是太费劲了,不能说是难如登天,只能说是大海捞针。“几十年来,我们中奥两个文化强国,于文化上进行深度合作!一直保持着友谊!”“并且,我们将继续合作!”“这一定会成为国际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话音落地,李少杰伸出手来。“让我们一起做大做强!共创辉煌!”格鲁伯激动的伸出手。但周围的国内音乐家们开始绷不住了。好家伙!杰哥!你真的就不掩饰了!这口号都让你给喊出来了!“好!”“好!”“好!”捧跟一如既往的敬业。而老格鲁伯也逐渐失去了自我,开始进入到杰哥的节奏中。此时,格鲁伯感觉,能来华夏交流,见一见李少杰,真的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之一了!这架势。真就好像如果条件允许,自己恨不得连金色大厅都要送给杰哥。......众人经过下午的交流,当晚便下了一顿馆子。私人交流性质的。文化战略上怎么走,那都是听大老的。自己这边就是提提建议。真正需要自己做的,是搞好文化内容上的质量。聊一聊过阵子的比赛,评委的一些事宜,以及关于合作的作品设计,场地需求等正经事儿。忽悠归忽悠,喊口号归喊口号。但不能一直往死里忽悠。事实证明,忽悠的同时也做实事的话,这成果可不只是1+1。在李少杰好一通忽悠的乱锤之下,迅速拉开切实的业务,效率极高。而且,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最大的话语权与极大空间的决策权。比赛还好说。如果是合作举行音乐会的话,选曲,整个演出流程设计等多方面问题就会涌现。到时候,必然会是有主导的一方与配合的一方。以往的交流中,主导的一方往往是东道主。不过,这一次,为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在金色大厅中的演出,李少杰必须要求手握一个主导权。。并不是独裁,或是以身份压人。而是希望许多主导方面的思路,可以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来。但这样也极其容易喧宾夺主。所以,在前往金色大厅准备之前,早在比赛开始前的这个阶段,自己就要把一系列的事情处理好。反正,不能忽悠就再想办法,能忽悠就忽悠一下呗,万一呢。结果没想到,格鲁伯这一行人的抵抗力有点低。还真就给“忽悠”成功了。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口号一喊,再加上个人魅力,以及文化的厚重,还真就给格鲁伯搞定了。对于隐隐之中,李少杰在主导的这种事儿,格鲁伯完全没有任何抗拒感。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迎宾音乐会过后,双方的各种合作也依次展开!首先便是军乐团的一系列交流。在青少年的音乐比赛筹备过程中,军乐团率先开展交流,干脆利落。军乐团,接待,司礼是其重要职能的一部分。从音乐上来说,可以说这是管乐团,或者说,是管乐+一部分打击乐形成的乐团形式。只不过,和李少杰与格鲁伯这边,倒是没看到军乐团的人。在领导接见外宾领导的那边,军乐团是要负责担任礼仪部分的。属于是系统分化的一次非常有序的交流。在之后,自然是会有重合的部分。但一开始,还是会各自领域去进行交流,这样以免乱套。大家任务都很重。除了杰哥和格鲁伯。这俩人凑到一起后,开始研究整活的事情了。说真的,李少杰一个人异想天开也就算了,但能拉到格鲁伯一起异想天开......双方达成共识,于是这就变成了“巧妙的交流形式”。这形式便是......在之后的深度合作中,除了李少杰精心准备的曲目以外,还会让杰哥去指挥维也纳爱乐,反过来让格鲁伯去指挥民族乐团。作出这个决定后,几乎全员都惊呆了。纷纷劝慰“大老三思啊”!毕竟,与一个陌生的乐团合作,还作为作品的灵魂----指挥。这样的决定可以说是非常的随缘了。多少带点任性。但没办法。杰哥和格鲁伯觉得好玩。而且指挥本来就是这俩人。汇报上下点功夫,两人“沆瀣一气”下,这事儿虽然离谱,但也定了下来。不得不说,这“交流”属实是真让两人给玩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