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一百七十四章 摘蕨菜、相亲结果
作者:花间一壶清酒的小说      更新:2022-12-24

  蒋非坐在桃树下吃早餐。

  他的早餐是一碗艾叶煮鸡蛋。

  艾叶切得碎碎的,放锅里翻炒几下,加入打散的鸡蛋。

  翻炒至鸡蛋和艾叶融合在一起了,加入一小碗水,开大火煮至汤色变浓白,加入盐即可出锅。

  艾叶煮鸡蛋,盛出来的汤是鲜绿色的,喝上一口,有浓浓的艾香味道。

  吃过之后,唇齿留香。

  村里生长的艾草有两种,长得比较矮的叫艾蒿,长得比较高的叫野艾蒿。

  艾蒿通常长在菜地里或者菜园子的边边角角。

  野艾蒿通常长在田边、路边、溪边、山脚。

  村里没有人特意去种它们,每到春天,艾蒿和野艾蒿就会偷偷冒头。

  用来做艾粄,煮鸡蛋的是艾蒿,植株矮小,匍匐在地上生长,叶子分的比较散。

  而野艾蒿能长到一米多高,叶大开小角,背面偏白色,它的味道非常清香。

  平时用来熏的艾叶就是野艾蒿的叶子,是一种医用艾叶。

  野艾蒿平时没有人摘来吃,但等到端午节,村里人会把它整颗植株挖起来,洗干净晾晒。

  晒干的茎可以用来煲老母鸡,煲出来的汤特别香,它的根晒干后可以留着泡脚。

  每年端午节前后,村里人都要拿着锄头,到处去挖野艾蒿来晒。

  云层越来越薄,阳光越来越明亮。

  清明后,气温迅速攀升,在室外穿短袖刚刚好,要是干点活出点力,穿着短袖能热得出汗。

  吃完早餐,蒋非去了一趟采摘园。

  蒋文康相亲去了,他妈妈李家梦跟着一起,两人今天没来上班。

  由媒人介绍的相亲,在家里见面的话,一般是由媒人和双方父母一起,在约定的地方相见。

  有些还会叫上七大姑八大婆一起,不过这种比较少见。

  叫上亲戚一块相看的,一般是男女双方都有结婚的意向,正式见家长的时候,才会喊上他们一起吃饭,人多热闹。

  李家梦一天没来采摘园上班,倒是没啥影响。

  蒋非主要是过来看温室大棚草莓的,里面的各种设施只有他和蒋文康熟悉,别人都不会操作。

  在太阳底下走路,有一些热,踏进温室大棚,瞬间感觉凉快了许多。

  草莓开花授粉期,大棚里的温度白天一直保持在22度左右。

  蒋非从栽培槽中间的过道走过,蜜蜂嗡嗡嗡地飞着,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

  他走去大棚一角的显示屏上看了一下棚内的实时温度、湿度等情况,在手机上操作了几下。

  有一小部分草莓开始结果了,比指甲盖还小的一颗果子,青绿色的,掩在叶子和花朵下,容易被忽略。

  通常草莓在开花后的十天左右开始结果,结果后二十天左右到达成熟期。

  蒋非算了一下时间,一转入到五月份,这批草莓就会陆陆续续成熟。

  到时菠菜、西红柿、胡萝卜、茄子等蔬菜也陆陆续续可以采摘了。

  等到了五月中下旬开始,采摘园里可采摘的品种就会丰富起来。

  蒋非计划了一下,可以着手准备为采摘园的开园做宣传了。

  从承包土地开始,前前后后有将近大半年的时间,看着采摘园一点一点变化、建立起来,离开园的日子越来越近。

  蒋非觉得浑身都是干劲,就像一年前养鹌鹑一样,从建造鹌鹑舍,到买鹌鹑苗来养,再盼到它们下蛋。

  后面养鱼、养血红龙,他都没有这种感觉。

  等鱼塘里的鱼长大的时候太长,而血红龙变化的速度过快,他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它们就长大了。

  还有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样。

  采摘园从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变成现在的模样,蒋非看着就很有成就感。

  无关以后开园了来采摘的人多不多,能不能赚到钱。

  蒋非从温室大棚里出来,看到一只燕子在半空中飞过,飞进了接待区的木屋里。

  燕子的巢已经筑好了,它们由下往上修筑,衔来泥土、草茎,一层一层交错码放,用唾液粘合,筑得很结实。

  巢里铺了柔软的干草、羽毛。

  燕子每年繁殖2窝,第一窝产蛋4—6枚开始孵化,第二窝会少一些。

  它们的蛋白色或者灰色,蛋上有斑点,椭圆形,一头大一头尖。

  木屋里的燕子在巢里下好了三枚蛋,还没开始孵化,因为雌燕子还准备接着下蛋。

  在采摘园转了一圈,蒋非看时间还早,决定上山摘蕨菜去。

  野生蕨类植物的嫩芽、幼叶统称蕨菜,又可以称为“龙头菜”、“吉祥菜”。

  蕨菜幼苗小而尖,卷曲地向内弯抱着,形似猫爪状,也有人形象地叫它为猫爪菜。

  惊蛰以后到清明间,蕨菜的嫩芽破土而出,一支支嫩茎独立,茎顶嫩叶卷曲成圆圈,出土3—5天约15厘米左右采摘为最佳。

  蒋非在采摘园拎了一个竹编菜篮子,从山的背面往上爬。

  虽然他经常在山上活动,但山峰的背面,他是比较少来的。

  刚往上走一会,蒋非就看到了蕨菜的踪影。

  不过,个头有点小,应该是刚从土里冒出来一两天。

  这样的蕨菜很嫩,炒起来缩水严重,摘掉有点浪费了。

  但蒋非伸出了魔爪。

  反正山上的蕨菜多得是,吃都吃不完。

  在周围没有高大树木的地方,生长的蕨菜大多很小就开枝散叶了,可能是光照足的原因。

  它们长得看起来不高,可底下的叶子已经老了。

  而靠近大树生长的蕨菜,它们长得又高又嫩。

  山上的蕨菜多,蒋非只挑了嫩的来摘,要叶子还未展开的,采下顶端最嫩的部分。

  采摘的时候,要注意看蕨菜生长的周围有没有毒蘑菇或者其他有毒植物。

  如果有的话,最好不要采摘。

  因为这类蕨菜可能含有有毒物质,人食用后可能会引起中毒。

  蒋非摘了半篮子,停下来掏出手机,拍了几张采摘蕨菜的照片。

  过两天周末,会有人过来看血红龙。

  除了看鱼,他们可以在村里踏青,挖野菜,摘野果。

  不想上山的,田边地头的荠菜、蒲公英都还能挖来吃,还有艾草。

  爬山的话,可以摘蕨菜、桑葚,也可以观鸟。

  山上有很多鸟儿筑巢、繁殖。

  有些鸟儿已经孵出小鸟来了。

  在树林里走过,不时能听到雏鸟稚嫩的叫声,看到它们从鸟巢里仰出头来,张大了嘴等着鸟爸鸟妈投喂。

  有些鸟儿还窝在巢里孵蛋,有些鸟儿才开始筑巢。

  在一棵松树上,蒋非看到两只红嘴蓝鹊在筑巢。

  红嘴蓝鹊的嘴巴和双足都是红色的,头部、颈部、胸前都覆盖着柔软的黑色羽毛。

  但从头顶延伸至后颈的羽毛却是白色的,而这块区域中还会有淡蓝、灰紫色的斑块。

  除了身上的色彩之外,它们的尾羽特别漂亮,中央是灰蓝色泽,越往外颜色越浅,仿佛是精心配比过的。

  红嘴蓝鹊身体颀长,飞行的时候展开色泽艳丽的翅膀,拖着长长的尾羽,看着就是视觉上的享受。

  蒋非拿了手机,点开相机,关了声音和闪光,对着在鸟巢里飞进飞出的它们拍了几张,又录了一個视频。

  山上的植物都长得枝繁叶茂,更多的时候,在树下听到了鸟叫声,可往上一看,却连根鸟毛都看不到。

  蒋非听到四声杜鹃不停地“豌豆苞谷—豌豆苞谷”,努力找寻了一遍,没有看到它们的踪影。

  来到山上,要是对各种鸟儿不感兴趣,还可以赏花。

  苦楝树开了满树淡紫色的花儿,远远看去,就像漂亮的紫色云雾。

  白色的油桐花一片一片往下飘落,地上落了一层花瓣。

  虎耳草,它的叶子形状有点像老虎的耳朵,开着白色的花。

  它的花有点特别,花瓣中有两片特别长,看起来衣袂飘飘。

  蒋非拿着手机,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不知不觉走远了。

  回头一看,摘的蕨菜忘了提过来了。

  他赶紧跑回去,提上菜篮子,继续采摘。

  采摘蕨菜时,蒋非看到树叶上已经有凤蝶的幼虫了,也就是毛毛虫。

  它们现在还很弱小,为了不让鸟儿吃掉自己,会用各种拟态来保护自己。

  大多数种类的毛毛虫都善于拟态。

  一身金黄色的毛毛虫,会拟态成蛇、树枝等等。

  有些幼虫还会给自己制造“保护伞”。

  蒋非在树叶上看到一团唾沫,不是人吐的,而是一种幼虫分泌液体形成的。

  它在唾沫的泡泡中躲避天敌。

  有时候想想,它们比想象中聪明,刚出生的幼虫就懂得保护自己了。

  摘满一篮子蕨菜,蒋非顺手摘了几个桑葚。

  桑葚大多数还没成熟,大半是青色的,小部分是红色的,他只找到几个黑色的。

  青色的不能吃,红色的时候摘下来吃是酸酸的,变成了黑色才会甜。https://

  但完全成熟的黑色桑葚,有些人会嫌它虫子多,喜欢吃半红半黑的。

  蒋非塞了一个进嘴里,吃起来挺甜,流出来的汁水紫红紫红的,一沾到衣服上就很难洗掉。

  桑葚旁边的山坡上长着些刺泡,一颗颗刺泡接近小球形,密被短绒毛。

  它们也还不到摘的时候,还是黄绿和橙黄的。

  等到了可以摘的时候,远看刺泡丛是“红星闪闪”的。

  蒋非看着还没成熟的刺泡,吃着桑葚,看到一只熟悉的狗子远远跑了过来。

  “球球,去哪里耍了,又沾了一身草屑。”

  等狗子跑近了,蒋非给它清理了一下毛发上沾的草叶和泥土。

  “走了,回小木屋坐会儿,差不多该回家了。”

  蒋非说完,狗子跑到前面去了,在前面带路,时不时停下来等他。

  在小木屋里坐了一会,逗了下金丝雀,蒋非提着蕨菜下山。

  “妈,我摘了蕨菜,用来凉拌怎么样?”蒋非回到家,问厨房里做饭的妈妈。

  “可以啊,凉拌蕨菜好吃。”陈小梅应道。

  蒋非把蕨菜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焯水捞出,放到凉水下冲洗,用盆浸泡着备用。

  然后开始调制凉拌汁,将蒜泥、姜末、生抽、食盐、豆瓣酱、陈醋等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再把浸泡好的蕨菜捞出,沥干水分,切段装盘,淋上凉拌汁,撒上葱花。

  凉拌蕨菜做好了,吃起来又鲜又爽脆,也是山野的味道。

  吃完午饭,蒋非整理了上午拍的照片和视频,发了朋友圈。

  想了一下,他又联系了上次宣传血红龙的几个自媒体,让他们加上些照片和视频,再宣传一波。

  跟自媒体商量、敲定下来,蒋非点开朋友圈一看,收到了好些回复,都是老熟人了。

  白萍:哇,好漂亮的鸟,好漂亮的花,还有蕨菜看着好好吃啊,这个周末安排!

  江嘉:哥看着流口水了,上次过去,这些都还没熟。

  汪来鸿:哈哈,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先摘为敬!

  ……

  下午三点多,蒋文康他们从县城回来了。

  在家族小群里看到消息,陈小梅和蒋非马上走了过去。

  蒋非一脚踏进四叔家,视线从伯娘、四叔、四婶和堂弟的脸上扫过。

  有戏!

  他们脸上的表情看起来是舒展的,聊天的气氛也愉悦的样子。

  “大康,相亲相得怎么样了?喜欢人家女孩子吗?”陈小梅笑着问道。

  蒋文康略显羞涩地点了点头。

  “这是喜欢咯!”

  陈小梅看大家的样子,知道这次相亲的结果肯定是好的,看向大嫂金妙:“女孩子那边怎么说?”

  金妙是媒人,相亲第一次见面,一般来说,不管成不成,结束后都会给媒人表个态,好让她给对方回话。

  “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女孩子的妈妈就打电话来了,说初次见面,女孩子对大康的印象还不错。”

  金妙笑道:“大康,接下来就看你的了,你加了人微信,平时多聊聊,有空约出来看看电影什么的。”

  “嗯,我知道了,大伯娘。”蒋文康认真地点了点头。

  “主动点啊!”李家梦拍了下儿子的肩膀。

  蒋文康只得继续点头。

  围着蒋文康的相亲说了一阵,蒋非说了下采摘园准备五一开园的事情。

  说到这事,大家都很兴奋。

  金妙盼着采摘园正式开园,能吸引来更多的游客,农家乐才能有更多生意。

  在采摘园工作的李家梦和蒋文康也很期待。

  尤其是蒋文康,温室大棚的草莓基本是他一手打理的。

  聊完,金妙让他们晚上到农家乐吃饭。

  蒋文康相亲初步成功,采摘园终于定下开园日期,都值得庆祝一番。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更新,第一百七十四章摘蕨菜、相亲结果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