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被李二逼着造反 第17章 仁孝何以治天下
作者:作家TqsaN3的小说      更新:2022-09-30

  “这次的商州赋税问题,这是秦王要办的第一个大案,我琢磨着这就是圣上对秦王的考验。”

  “商州勋贵多,那边发生的问题,多半与勋贵脱不了关系!秦王查案,可能会得罪中书侍郎那帮人,届时就是你我出面,镇场子的时候。”

  秦琼、王珪一齐点头:“到时候我们一定会出面的。”

  ……

  李泰打发走了李治,又派人将自己的衣物从偏院搬到宣政殿。

  以后,他就常住宣政殿。

  一边守着李世民,一边处理朝廷大事。

  什么时候把李世民整服气了,主动禅让给他,什么时候才算结束。

  搞定了早朝,敲打了皇子,送走宋璟,忽悠李治,还搬了家。

  一个上午,李泰办了五件大事。

  李世民坐在对面,扒着饭,抬眼看了他一眼,漫不经心问道:“李治没来看咱吗?”

  李泰笑道:“怎么没来?”

  “李治端了碗姜汤,来看望您老人家哩!”

  李世民闻言,不由感动:“李治这娃孝顺呐,这次委屈他了……”

  感慨还没发完,李泰便加了一句:“不过父皇感染风寒是假的,所以姜汤用不上,我直接泼了。”

  什么?

  李世民气的瞪大眼睛,骂道:“你这个逆子!”

  竟然把李治对咱的孝道给泼了?

  气煞我也!

  李泰笑着安抚:“父皇莫生气,儿臣这是在教导李治呢!”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骂道,“你也配教导他?”

  “懂不懂长幼尊卑?”

  “呵呵。”

  李泰闻言冷笑:“儿臣若懂长幼尊卑,父皇又怎会困在这宣政殿?”

  尼玛!

  李世民一口气差点没顺上来。

  这个逆子!

  以下犯上,谋逆造反,还搁着炫耀呢!

  手中碗筷一摔,饭都吃不香了。

  李泰见状,笑了。

  他这是故意挫李世民的锐气,免得李世民说话太嚣张。

  “父皇,你也别气,儿臣说的都是事实。”

  “您老人家现在就是儿臣的阶下囚;而李治,儿臣也确实有教导他的资格。”

  李世民呵呵两声,冷笑道:“你给咱说说,你有啥资格?”

  就等你这一句!

  李泰正色道:“父皇为李治请了三位鸿儒,教他仁孝之道。李治学的也算用功,熟读儒家经典,圣人之言张口即来。”

  李世民点头,满怀欣慰:“李治可不比你,他勤奋上进,不仅学到了儒家精髓;还身体力行,满朝文武都赞他宽厚孝顺。”

  “狗屁!”

  李泰直接爆了粗口,不客气道:“父皇以为,满朝文武称赞,就是一位合格储君的标准吗?”

  “会不会是父皇对待百官太过严苛,所以满朝文武都希望下一任皇帝是个仁孝之君,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这一句话,直接把李世民问愣住了。

  连李泰的粗话都没有在意,若有所思问道:“仁孝之君有什么不好?”

  李泰反问道:“父皇,‘仁、孝’能够解决大唐田税问题吗,能够惩治贪官污吏吗?”

  “能够让老庶民百姓都吃饱饭,让大唐强大兴盛吗?”

  “我大唐立国不过四十余年,百废待兴,需要的是高瞻远瞩的君王,精今日实干的能吏,先进高效的制度,需要的是实干、革新和创造;而不是儒家鼓吹的以“仁、孝”治天下。”

  李泰笑了笑,依旧道:“父皇,儿臣试问:仁孝能当饭吃吗?北边草原那些突厥余孽,我大唐边军,是用仁爱恭孝击退他们的吗?”

  这一番崭新言论,直接让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

  再次重新认识李泰。

  随后叹道:“你就是这么教导李治的?”

  李泰点头:“差不多吧。”

  “李治总想着在父皇面前,表演的如何孝顺,实在是走上歧路!”

  “孝顺不能理政!所以儿臣泼了他的姜汤,顺便给他上一课。”李泰看向李世民,笑问,“父皇现在觉得,儿臣有没有资格教导李治?”

  李世民沉默,随后还是不服气地道:“李治也并非只懂得‘仁、孝’,郝处俊、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都有济世安民之才。有他们辅助李治,理政守成不是问题。”

  “倒是你,商州府赋税的案子,派出的人还在半道上吧?也不知,最后能不能将案子办好。”

  李世民看着李泰那一脸得意样,反怼一句。

  “啪啪啪!”

  李泰鼓起手掌,笑道:“巧了!儿臣今日给李治上了一课,他回去后就急召郝处俊等人入宫,说是请教学问,商量的却是如何查今日赋税案,抢在儿臣前头把案子办成,好向父皇邀功。”

  李泰在宫内安插了大量内侍省内侍,处处都有他的眼线。

  东宫那边自然是监视的重中之重。

  李治自以为隐秘的行动,根本就是在他眼皮子地下进行。

  “儿臣这次便和父皇口中的‘济世之才’们比划一下,看谁的手段高今日。”

  李泰要的就是这个机会。

  在李世民面前,和李治以及支持他的文臣们,比划一下理政的手段。

  让李世民看清楚,谁更适合做大唐的储君!

  而李世民听到这话,也来了兴致:“行啊,父皇就看看,你和李治,谁能把商州的案子办好。”

  经过和李泰的接触,李世民才发现:这个以前故意装作胆小怯懦的嫡儿臣,有何等的手腕和天分;以及似乎还有那么一点远见卓识。

  但李治也不错啊!

  宽厚、孝顺,勤奋好学。

  不如就让两个儿臣比比。

  大唐储君何等重要,他也着实该仔细考察。

  ……

  朝会风波之后,宫内宫外,渐渐平静。

  三日后。

  宋璟一身布衣,在金吾卫校尉郭待封的随行保护下,进入商州地界。

  山阳县。

  宋璟一身粗麻布衣,背着一个灰布包袱,包袱上盖着一顶草帽。

  走在乡间的小道上。

  金吾卫校尉郭待封,同样是粗麻短褂打扮,手里拿着一条破麻布绑着的扁担。

  里面夹着李泰亲赐的绣春刀,以及代表皇权的尚方宝剑。

  李泰给了宋璟密旨,让他暗查商州府的田税腐败问题。

  所以宋璟便乔装成庶民百姓,来商州府直接管辖的山阳县附近,打听急报。

  也不知经过的是哪个村落。

  村口积聚了诸位庄稼壮汉。

  有个戴草帽的红脸壮汉冲着村内喊道:“宋璟家的,咱们去交秋粮呐,你家好了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