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被李二逼着造反 第18章 伪装庶民暗查商州赋税
作者:作家TqsaN3的小说      更新:2022-09-30

  “等等俺,好啦好啦!”

  村子里,一个又高又瘦的男子从土屋里走出,扛着两个大麻袋,往村口走来。

  那麻袋又大又沉,把这瘦高男子都完全压在里面。

  男子劲大,一步踩出一个脚印,挪到村口,把麻袋摔在牛车上。

  停在原地喘气、擦汗。

  那戴草帽的红脸壮汉应该是个领头的,检查了牛车上的麻袋,对大伙说了一句“走喽!”

  这诸位壮汉便赶着三辆牛车,往大路上走去。

  宋璟带着郭待封正好经过,看到这一幕十分诧异。

  他追上那红脸壮汉,问道:“老乡,你们这是做什么去?”

  红脸壮汉看了宋璟一眼,答道:“还能干啥去,去县里交秋粮啊!”

  随后又反问道:“你们是哪里人哟?”

  宋璟随口诌道:“我是洛南县的,去山阳县探亲。”

  大唐严格限制庶民百姓流动,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自己所在的县。

  所以宋璟不怕身份穿帮。

  “老乡,朝廷不是免了商州府十四个县的赋税了吗?”宋璟自报家门后,依旧问道,“怎么你们还要交秋粮?”

  这正是让宋璟不解的地方。

  同时,也让他警觉。

  李泰密令他来商州稽查腐败,说不定这里就是突破点。

  红脸壮汉一脸奇怪道:“你们县免了秋粮吗?”

  “不可能啊!”

  “夏天交麦黍,秋天交稻谷,从来没有免过的。”红脸壮汉连连摇头,“不可能的!朝廷怎么会不收粮?”

  随行的壮汉们,也都摇头,笃定道:“秋粮怎么会免嘛?”

  “官府收粮,每年都收两次的,咱老庶民百姓只要种地,就得交……”

  夏秋两税,从来没有免过?

  宋璟面色一凝。

  在出发前,他看过商州府两税的卷宗。

  朝廷已经连续五年,免去商州府五州十三县的赋税;连续三年,减免商州府的夏税。

  然而这里的庶民百姓似乎毫不知情,每年都照常交税?

  商州的田税,看来确实存在腐败!

  宋璟随即讪讪笑道:“我家是匠户,不种地的,可能听县里人说话,听岔了。”

  红脸壮汉释怀:“我说嘛,原来你听错了。”

  宋璟又随口问道:“你们交了秋粮,家里粮食还够吃吗?”

  红脸壮汉闻言,神情变得难看,摇头叹气:“哪里够吃哟!”

  “留的种粮是不能动的,剩下的稻谷,吃到入冬就没啦!到时候就得拿钱买粮,挖野菜、葛根什么的……”

  “反正每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要是交粮的时候出点差子,那大半年都要饿肚子喽。”

  也许是说到愁闷的事,红脸壮汉拿出一小包草叶,用一大张麻纸仔细卷好。

  然后点燃,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宋璟心中一叹。

  商州的庶民百姓为了交粮,自己都吃不饱饭。

  要去挖野菜充饥。

  朝廷减税的举措是对的,但却没有被地方官府执行。

  “正好跟着这些庶民百姓,看山阳县是怎么征收秋粮的,最后又进了谁的私囊!”

  宋璟心中有了计划。

  便和红脸壮汉一路闲聊,紧赶慢赶来到山阳县。

  在县城南门外,已经积聚了一大片来交秋粮的庶民百姓。

  到处都停着牛车、驴车,黑压压的都是人头。

  顶着日头,排着长队。

  粗略估计,现场有上千人!

  在城墙根下,一字摆开二、三十张桌子,都坐着官吏。

  旁边还有小吏负责称重。

  红脸壮汉告诉宋璟,他们的秋粮,就是交给那些坐在桌后的主簿手中。

  得主簿检查合格,再过了秤,拿到兑票,才算把秋粮交掉。

  人太多,宋璟无法挤到前面查看,索性便跟在红脸壮汉的牛车身后,看他如何交上秋粮。

  金吾卫校尉郭待封,则紧紧站在宋璟身侧,保护着这位李泰口中的“大唐宝贝”。

  排了近两个小时,总算轮到红脸壮汉村的牛车,上前交粮。

  红脸壮汉庆幸地对宋璟说道:“还好,还好!若是再晚半个小时,官爷们吃饭,就得等到下午去了。”

  “宋兄弟,我说你也是,非要看俺交秋粮。”红脸壮汉嘟囔道,“交粮有什么好看的?大太阳地下站两个小时。”

  宋璟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他来商州,就是看老庶民百姓如何交粮。

  看商州官府如何收粮。

  红脸壮汉上前,谄笑着对主簿道:“官爷,这三辆牛车是俺们村的,今年的秋粮足数在这里,您点收下。”

  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缝的口袋里小心地掏出一串钱。

  约有两百来文。

  轻轻放在官吏面前的桌角上。

  宋璟看的眉头直皱,拉着与红脸壮汉同村的一个人问道:“怎么还给钱?”

  那人低声答道:“这是炭敬!”

  “有钱给钱,没钱给烟叶、酒肉什么的也行。你要是不炭敬,官爷说你稻谷晒的不够干;或者说你稻谷里沙子多,让你拉回去筛筛,折腾不死你!”

  晒得过干的稻谷,会缩水。

  将粮食拉回去,再拉回来,至少两天农活不要干了。

  庶民百姓们怕被折腾,宁愿舍钱消灾。

  听到这话,宋璟脸色直接黑了。

  “连收粮小吏都敢这么贪,谁给的胆子?”

  “小声点,小声点。”那人赶紧拉住宋璟,“都这样,行规。”

  确实是“行规”!

  不然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万民之前,堂而皇之地收刮民膏!

  宋璟气怒攻心。

  一瞥眼,发现两名官差已经把红脸壮汉要交的秋粮,都倒在一个大箩筐中。

  这是量具。

  装满一个大箩筐,为一石粮。

  但宋璟眼瞅着大箩筐都装的冒尖尖了,后面倒下来的粮食顺着箩筐边缘洒了一地,但两名官差依然不停手。

  红脸壮汉看的眼皮直跳,却不敢说一个字。

  直到地上的粮食都成堆了,两名官差才停手。

  其中一名官差熟练地踢了箩筐两脚,大箩筐装的冒尖的稻谷,顿时滑落一大截。

  “收粮加一石!”

  另一名官差唱喏。

  坐在桌子那的小吏便记录下来。

  而后红脸壮汉和同村人便把大箩筐的稻谷重新倒入麻袋,扎好,搬运到城墙根下堆放整齐。

  而现场两名官差,熟练地拿着扫帚和铁簸箕,将地上散落的稻谷收起,倒在另一边的半截麻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