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影笛风 第三章 客座 1
作者:石桥月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池晓景到外语学院时,几个年轻的女老师正在讨论《实习医生》、《疯狂主妇》之类的美剧,这是她们最近追的剧集。

  她们的话题和已婚的老师不一样,也谈不到一起去。

  几个年轻的妈妈成天谈论老公、小孩、婆婆之类的琐碎事,抱怨情绪相互感染,对待教学,则好坏无所谓。哪怕事关己利的职称论文,也在上东拼西凑,哪里谈得上学术研究?

  这几年大学扩招,生源质量急剧下滑,学生的习惯和能力大不如从前。

  有的女生忙于校外“公关”,有的学生沉溺络游戏,有的热衷出双入对,学生旷课混堂、老师敷衍教学成了常态。

  池晓景的年龄和学生相差不过七、八岁,没有太多心机,平时贪玩,和学生自然少了代沟。

  外语学院女孩居多,这些学生把她当作姐姐,生活中分享心情,学习上共同探讨。一旦有活动,总少不了踊跃的身影。

  自从上次参加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们拿了几个一等奖,池晓景的人气更旺了。

  池晓景研究生毕业留校,她对教学认真,待学生用心,与院里怨天尤人、懒散懈怠的老师形成对比。院领导看在眼里,有意给她安排重要工作。而她唯恐落人口实,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蓄势待发。

  两周前池晓景接到院里的通知,将和音乐学院一起,筹备一台音乐会。

  她收集着戏剧、声乐的素材,好半天,才听明白几个老师的谈话重点。

  女性聊天,局外人很难适应话题转换的速度和广度。

  这时,兴趣点早就不是主妇、医生了。

  原来,美院请来一个客座教授,年轻英俊,讲课生动,引起轰动。几个好事者打算借旁听偷艺的名义,一睹教授风采。

  池晓景最喜欢凑热闹。于是,上午没课的女老师越发雀跃,讨论如何变装,以防被学生认出。

  美院那间最大的阶梯教室,几乎座无虚席。她们花枝招展地赶到,看到眼前盛况,惊呼道:什么时候风水转换,英语课堂也能这样!

  四个人好不容易从人缝里找出四个空座,就跟学生说好话,把分散的四个座位调到一起。

  那些学生见她们不像美术系的学生,十足蹭课的模样,不免露出不屑一顾。好在一个老师腆着脸,一副死缠烂打、誓不罢休的韧劲,打动了几个男生,终于答应了换位要求。

  上课铃响了!翘首以盼的客座教授终于出现了!原本嘈杂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教授的确很年轻,姿态却与常人不同,走路缓慢,步履蹒跚。

  几个人面面相觑,观察周围学生的反应,镇定自若,根本没有将教授的异常放在眼里。

  咳!只有她们是外貌协会的脑残拥趸!搞艺术的人果然异于常人,每天对着人体作画,什么帅哥美女没见过?

  投影上的动态ppt简洁明快、没有太多的花哨设计,一目了然,处处散发专业气息,让她们眼前一亮。

  平时她们花大量心思,一味堆砌课件的画面,注重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反而忽略了课件本身的教学功能。

  教授轻点手中的激光笔,侃侃而谈: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米隆、乔托、波提切利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从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到抽象派、印象派再到现代画派,从莫奈、马奈、塞尚、罗丹再到高更、梵高、毕加索……不同的艺术流派、迥异的表现风格,本来很枯燥的理论课,他却娓娓道来。

  满满三个小时,学生听得入迷。偌大的阶梯教室,除了他的讲课,就只剩来回走动的声音。课堂上屡见不鲜的睡觉、听音乐、看小说、打游戏、讲话、化妆、吃东西的现象在此绝迹。

  池晓景盯着教授,看他艰难移动的双脚,真想搬一把椅子,让他坐下来。

  她细细打量这位教授:前额很宽,长眉入鬓,眼眸深邃,鼻梁挺直,五官非常立体,皮肤比女孩还要细腻光滑,而且很白,却是毫无血色的苍白。

  一般搞艺术的人,不是长发披肩,就是服装****。他倒干净,短发修剪得层次分明,穿一件白色休闲西服,内衬鹅黄t恤。他的声音低沉磁性,语言幽默诙谐。

  池晓景跟着学生们一起开心地笑着,并不时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

  池晓景的初衷是来看帅哥,听课倒次要,谁知听入了迷。时间悄悄滑过,全然没有理论课的乏味。

  教授特别推崇米开朗基罗,介绍了这位雕刻家、画家兼建筑师的生平,讲解了《大卫》、《摩西》等作品的创作背景。讲到兴奋时,修长的手指在胸前比划着,双眉高扬。

  池晓景不禁愣住:进阶梯教室的瞬间,就觉得他眼熟,神态像极了一个人。她哪肯承认,心有不甘地问后面的学生,得到的答复是老师姓叶。

  下课了,几个人一路感叹:天妒英才啊!老天造人一定要留瑕疵吗?

  “哎,晓景,怎么不说话?难道也替帅哥抱不平?”见她沿途沉默,同伴打趣。

  “嘘!能不嗡嗡乱叫吗?”池晓景心里烦躁,嘴上一点不饶人。

  “我好像生活在昆虫世界!”难得她安静,教授的影像挥之不去,丝毫不躲避“噼里啪啦”挥过来的拳头。

  池晓景的好奇与不安越聚越浓:世上有无缘无故相像的人吗?

  她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找美术系的学生打听,知道了教授刚刚留学归来,有自己的工作室。

  两周后,晓景再次溜进了阶梯教室。

  教授正介绍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个作品太有名了!池晓景总算找回一点自信。

  接下来,他继续讲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唐寅的《落霞孤鹜图》……这次的重点是中国画中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水墨画、院体画、文人画等种类,工笔、写意的技法及其代表作品。

  窗外的阳光照射在诺大的教室,空气中弥漫着暖阳的味道。在座的学生沉迷在教授的讲述中,恍如中了魔咒。

  池晓景双手托腮,仔细端详着投影下的身影。

  那双专注的眼神!跟哥哥如出一辙!

  池晓松在她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眼前突然冒出的这个人,如同独一无二的完美作品出现了复制品,带有残缺!

  池晓景难以接受,心里好像被挖了一块,空空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