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河之北 第五十六章 靖淮
作者:民生综治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五十六章

  靖淮

  余保辉在会上提出:合理开发八公区生态资源,打造发展新模式,开发八公山,建立森林公园景区,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申请国家评估考察,争取建立aaaa级风景区。这一提议,引起众人哗然,aaaa级的风景区就这么容易批下来?简直就是开玩笑!

  俞书记心里也是充满疑惑,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一窝蜂的搞什么开发区、文化节,最终结果证明大部分是雷声大,雨点小;投入大,收益小,很多类似的项目纯属就是地方政府的炒作,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是让大家记住有这么个地方,实际结果就是出彩不出果。你余保辉搞这个风景区,莫不是也想出风头?

  余保辉何尝不知道众人所想,但是八公山不能就这样一直空着,保护八公山,最终还是开发八公山,至于怎么开发,绝对不能再走从前那条路,一定要走一条能够长远的路。

  韩文中这几天把历年的防汛抗洪资料都研究个遍,越想越觉得马校长的话,不是空穴来风。

  韩文中在例会上提出,根据今年的春汛情况,要对防汛抗洪工作加强重视,要求各村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一是要按照防汛要求做好物资保障、人员组织等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要对辖内的堤坝加高加固;三是做沿河居民的撤离、救济预案,尤其是东津河中的沙洲那几家;四是向区里汇报,与寿州县加强合作,共同对九里联圩进行整体加高加固。

  刘痣中颠着二郎腿,这小子走到哪折腾到哪,看样子是非要给你踩到底,你才折腾不起来。

  李荣光态度很坚决,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无一不重视防汛抗洪工作,唐家山镇在这一块要全力做好煤城西大门的守护工作。要发动群众,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

  刘贵州点了点头,这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不能碰的红线,谁敢反对?而且李荣光现在又把姓韩的拉了过去,腰杆子也硬了点,今天这个表态又这么坚决,何必弄的这么僵。自己已经听到风声,已经有人向区里打些小报告,唐家山镇的领导班子不和谐了!

  刘贵州想到这,心里暗骂几句,眯着眼扫了一下刘痣中和柴红青,你们两个的那点花花肠子老子不知道?真把老子当聋子了。不过上面听多了,自己这个党委一把手的威信难免受影响。

  刘贵州拍板子定了下来,“防汛工作,理应重视,那就由李镇长牵头,向区里汇报,有些工作,要提前准备,落实到位。”

  柴红青表示支持,韩文中这小子虽然最近过的不舒坦,但是保不准哪天会翻身,虽然咱不会雪中送炭,但是也不能落井下石。

  李荣光最后补充了一句,“这项工作主要是韩镇长主抓,我只是协助。”

  这句话引得刘贵州十分诧异,这个韩文中看来还不简单哪,谢集区现在是朱书记当家,李荣光还敢力挺韩文中?刘贵州不由重新思付,自己是不是做的过头了?

  朱国喜听了韩文中的汇报,面无表情,历年防汛工作,由国家统一部署,省、市指挥,你小小的一个副镇长,倒是走到了省市领导的前面!是显得你韩文中高人一等,未雨绸缪,还是你小子是借着汇报工作,投石问路,找个机会向我好呢?

  朱国喜肯定了唐家山镇在防汛工作方面的积极性,至于联合加固联圩的事情,还要向市里汇报。

  韩文中回去以后,马上就干,一点不敢马虎,不管市里最终怎么安排,先把能做的工作提前做好。立刻组织人员,要求各村防汛责任落实到人,做足准备。东津村的江老支书心里却嘀咕,东津河只是淮河的小支流,也就是隔几年内涝一次,淹了几亩地,就算九一年的大水,也没漫过俺们村的坝子,没必要这么小题大做的。而且现在正是春耕刚过,马上就要农忙,就算加高坝子,也都是冬末春初的农闲时间,哪有这时候打坝子的!

  韩文中可不管这么多,趁着还有一段时间时间的农闲,立刻组织东津村先把东津渡口的坝子加高,村里的人不乐意了,这不是瞎折腾吗,就算要修坝子,也得在冬天呀。韩文中带着老支书在村里做工作,大伙虽不乐意,但是也知道,修坝子不是坏事,再说了,韩政府说了管饭,还有工钱,而且政府既然这样要求,那得执行。中国的农民本质上还是非常的淳朴的,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美德。

  刘痣中陪着区里的几位打麻将,找个机会借题发挥,“有的家伙简直就是瞎折腾吗,耽误农民的时间不说,而且劳民伤财,下面群众的意见很大嘛,在群众影响很不好哪。”

  在座的又不是傻子,能当领导的,哪一个不是人精,还能听不出来?

  刘痣中接着上眼药,“区里、市里的统一安排都还没下来,有人就开始抢着表现了,好大喜功不说,简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吗。分明不把上级放在眼里!”

  罗建业从皋城视察结束回庐州,想了想,“小李,顺便到煤城看看,不要通知地方。”

  李业华明白,从皋城到庐州只要几十公里,从皋城绕道煤城,再从煤城回庐州,这要多走一百五十多公里,又不惊动地方,罗书记这是想沿途看看。

  李业华让司机换了块庐州的地方普通车牌,平时车上都是带着三幅车牌,一副是三号车牌,一副是地方的普通车牌,还有一副是军车牌照,当然,这三幅车牌都是备过案的。不换车牌的话,估计还没出皋城呢,地方上早就惊的鸡飞狗跳,那些官员们还不早早的守在路边,警车开道,还怎么微服私访!

  毕竟不是在省城庐州市区里,为了安全起见,李业华还是安排了内勤人员开了一辆车跟在后面,所谓的内勤人员,就是保卫人员!这是原则,就算罗书记发了火,李业华也不会让步。

  出了皋城,沿着203省道,两边尽是农田,隔十几里才有一个小集镇,车速很快,一个多小时,已经到了寿州县城,县城极小,人口密集,车子挤了半天才挪到城门口,罗建业没有进城,让司机绕着外环城路开了一圈。寿州城墙历经千年,保存完好,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共有四个城门,每个城门上都有名字,自北宋流传至今。东门名宾阳,南门号通淝,北门曰靖淮,西门称定湖。

  罗建业下了车,登上城墙,护城河足有三十米宽,水流缓慢,芦苇丛生,几头水牛浸在河里,悠然嚼着水草。几名村妇,蹲着护城河桥边的的青石条上,拿着棒槌捶洗衣服,旁边放着几个盛衣服的大木盆。护城河绕城一圈,北流入淮,抬头远望,远处八公山由南向北,连绵一片,森然矗立,只是山头尽是缺口,早被开采的如同狗啃过一样,有的山已经甚至被采的只剩山底,罗建业皱了皱眉头,李业华如何不懂罗书记的想法。

  “业华,城门上的名字,有什么意思?”

  李业华仔细思付,小心答道,“东门宾阳,取紫气东来,迎日出东方之意,故古代以东门为正门,迎宾纳客,皆走东门。南通淝水,因此称通淝;北临淮河,所以名靖淮。”

  李业华只是根据文学、历史常识来理解这几个古城门名字的意思,但李业华不是寿州人,对“定湖”这两个字,不甚明了。

  罗建业点点头,“寿州县城西,有一湖,名为寿西湖,过去常有水患,故称定湖,取安定水患之意。”

  李业华暗自记下。

  罗书记是煤城人,离寿州县很近,所以知道这个寿西湖的来历。

  罗书记沿着古城墙缓步而行,城墙虽有部分雉堞圮毁,然而是由青石墨砖、糯米粘土所筑,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坚固异常。“四个城门,三个和水有关,通淝、靖淮、定湖,皆取镇水避灾之意。可见历史上,寿州水患不断。”

  李业华在快速思考着罗书记话里包含的意思。

  罗建业指着外城墙上“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大标语,“这还是五一年**亲笔所提。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四渎”,四九年大水、五零又是大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五一年专门成立治淮委员会,周总理亲自参与治淮工程的具体部署。”

  罗建业顿了顿,“虽然历经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把这条水老虎彻底的制服,但是仍然不可轻视!”

  “山毁林摧,水土流逝,处处开荒,无处蓄洪,人们在霸占自然的同时,又留下多少隐患!”

  李业华想着,罗书记绝不是随感而发,必有深意。

  罗建业语气沉缓,“昔日八公山下,淝水古战场之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如今这山都快被炸光了,那还有什么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