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河之北 第五十七章 打坝
作者:民生综治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五十七章

  打坝

  离开寿州县城,不到十里,过了东津渡大桥,便进入煤城,李业华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想了想,回头跟罗书记说了一句,“寿州县城离皋城百里之遥,却与煤城比邻相望。”

  罗建业点了点头,意思是知道了,李业华是想说,在寿州县的行政划分上,似乎有些不合理之处。

  肯定有不合理之处,寿州县就像被发配的私生子,看着隔壁的煤城逐步开展城镇化、工业化,自己又没法参与其中,谁叫你不是煤城生的。皋城市离的这么远,自己的亲娘疼不到!

  刚过大桥,进入煤城界,就看到煤城这边的河堤上,人们干的热火朝天,在修河坝。

  不要说李业华,就连开车的司机也是十分惊奇,***打河坝的,你见过没有?

  而且还是只修一边!

  是让水都流到寿州县去不成?

  李业华刚才一直在体味罗书记说的话,眼前就有人在这个逆时节的时间修水利,如何不好奇,但是毕竟这是在省道郊外,为了安稳起见,路上一般不会随意停车。但是李业华既然久在罗书记的身边,能深的罗书记的信任,如何能不了解罗建业的脾气?

  李业华侧身回头望了望罗建业,罗建业点点头,李业华让司机把车挺在道边。后面一直跟着的小车立刻也的停下,保持一定的距离,打着双闪灯,把后面想超车、可能撞上前车的方位封死。

  罗建业顺着河坝溜达,东津河水流缓慢,水草丰茂,河坝内侧,良田沃土,青黄相间,一幅皖北田园好风景。

  “大爷,打河坝呢?”罗建业递了一根烟过去,老汉接过来闻闻,香!没舍得抽,夹在耳朵上,“是啊,政府要求的,不打不行哪。”

  “怎么这个天打河坝?马上不是要收粮食了么?”罗建业心中也是疑惑。

  “可不是吗,所以政府催的紧,趁着这几天天气好,赶紧打齐。”

  大爷叹了口气,“这不是瞎折腾吗!”

  罗建业皱了皱眉头,下面的农村,瞎折腾的事没少出过,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被折腾的还是农民。

  罗建业问了下,“管事的人在哪?”

  老汉指了指了指,“抗袋子的那个大个子就是当官的。”

  韩文中自以为平时经常锻炼,身体不错,结果扛起泥袋子来,根本比不上那些看起来黑瘦的农民,人家抗了十几袋才歇会,自己才抗几袋就得歇半天,不由叹气,这锻炼身体跟干体力活根本不是一码事。

  韩文中又不肯服输,咬着牙又扛起一袋,刚扔到坝堤上,腿都发软,恨恨的直摇头,以后再也不在三妹面前吹自己身体结实了。

  这时候看坝子上来了两个闲人,明显不是修坝的农民,“你们找谁,干啥的?”

  “车坏了,路边修着呢,顺便看看。”罗建业打量这这个所谓的官,带着眼镜,长的挺斯文,穿着军绿劳保鞋,卷着裤腿,一身黄泥,满头的汗水混着泥巴,活脱脱的村干部形象。

  韩文中喘着粗气顺势坐下,实在太累了,毕竟没干过这么重的体力活,掏出一根二毛五一包,不带嘴的春秋烟,自己点了根,又扔两根给面前的两人。

  罗建业接过烟,学着刚才那老汉的样子,在鼻子前面闻闻,香!真的香,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好烟没抽过!还是觉得这多少年没抽过的春秋烟最香。

  “怎么这个天打坝子?”罗建业随口问道。

  “今年春汛来的急,水势看起来不小。”韩文中抹了把汗。

  罗建业心里有些不高兴了,就这点缘故,就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可见下面的农村里,是没少折腾!

  “有点杞人忧天了吧?”罗建业冷哼了一声。

  韩文中眼睛一瞪,“你不知道情况,话可不能这样说。”

  李业华眉毛一抬,盯着韩文中。心里想着,哪里来的村干部,这么蛮横,看来平时没少干些横行乡里的事。回去就要查实了,马上给你拿下来。

  罗建业面无表情,“那怎么说?”

  韩文中抽了口烟,这两人好奇心倒挺重的,“建国那年发了一次大水,1950年接着大水。1954年大水,只听老人说起过,人们坐在对面的寿州县城的城墙上洗脚,足足九米高的城墙,可见水有多大!。

  1987年一次大水,全县城六万余人被困近两个月。

  1991年大水,县城被困三个月之久,水位线达到海拔24米!全城十余万人苦守,方才力保县城不失。”

  李业华默然,这村干部倒也不是瞎说,有几次大水,自己都没听过。

  罗建业点点头,“那你凭什么就说今年会发大水。”

  韩文中掐灭烟头,准备再抽一根,烟盒里空了,罗建业递过去一根,韩文中点上继续说,“按照百年一遇的超级洪灾,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十年一遇的较大洪灾这个土规律,今年发生特大、较大洪涝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样的土规律毕竟靠不住的,自然灾害可以有规律可循,但是绝对不会按照规律发生。”

  罗建业听了这句话,仔细打量一下对面的这个满身是泥的村干部。

  李业华有点诧异,这个小小的村官,倒有点水平,说出来的话,怎么有点像罗书记的语气。

  韩文中拿起搪瓷缸子,猛灌了几口水,“49年发了一次大水,紧接着50年又是大水,54年的水更大;87年才发过一次特大洪灾,才过四年,91年又发生一次特大洪水,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能有侥幸心理,老天爷不会按照咱们想的来下雨!今年是95年,正好又是四年,而且春汛来的早,水势大,已经有很明显的洪涝灾害的征兆。而且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平均降雨量与往年同期比,明显高出将近一倍,与往年比,这才半年没到,已经快接前三年年平均的总降水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水文相比,都是明显异常,你说今年会不会发大水?”

  李业华不由重新打量眼前的这个村干部。

  韩文中指着脚下的这条河,“东津河通淝水,入淮河,看起来平静,发起威来,猛于虎。”

  罗建业缓缓点了点头。

  韩文中接着解释,“东津河渡的这条堤圩,就是九里联圩,咱们现在打的这条坝子,就是联圩的一部分。从寿州到煤城,正好九华里整,咱们这个村子,以前就叫九里村。九里连圩一旦溃破,不但寿州县被淹,县城也将成为一座孤城,全县城十几万人出都出不来,咱们这条河北边的煤城中、西部,也将有一半受灾。你说这坝子要不要打?“

  罗建业笑了笑,“要打,绝对要打,但是乡亲们有些意见,怎么不跟他们解释清楚。”

  韩文中咧嘴一笑,“说这么多道理没啥用,村里人只见疗效,不听疗程。出苦力的事,谁都不想干,就连我自己,也都不想干。不干又没办法,这坝子打好了,还不是为了他们。咱得集中力量,才能办成事,要想办成事,就不能怕有意见。想修坝子,又不想出力。又想巧,又想好,又想买头老驴不吃草。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罗建业从小在村里长大,对此体会颇深,在基层工作,有时候就得有点土办法,讲再多道理,农民可不一定买你的帐,手段强硬点,做出了实事,放个屁,都能砸个坑,大家伙服你!

  李业华平时从不在罗书记面前插嘴,今天忍不住替罗书记问了一句,“为什么只打一边,那边的坝子为啥不动。”

  韩文中挠挠头,笑笑,“嘿嘿,那边是寿州县的,我管不着,但是已经报到上面了,等着上面协调。”

  李业华接着问了一句,“既然两边都没协调好,你们乡里就自己先干了,不怕上面怪罪下来?”

  韩文中叹口起,“等到上面研究讨论,谁知道得要多久,汛期马上就要到了,趁着这几天还有些农闲时间,赶紧的把村里的劳动力给发动起来,先干好再说,还不耽误农活。而且生米煮成熟饭了,对面不修也不行了。”

  李业华深知这一点,煤城这边的河坝都修好了,你寿州县没个动静,这不是活生生的打脸吗?老百姓还不把你骂死了!

  韩文中敲敲鞋底上的泥,“咱们国家的政策大都是自上而下的执行,缺少自下而上的,一个双向渠道,执行上面的事情容易的多,要想上面来听听咱们下面的,那可就难喽。”

  李业华心中一震,这年轻人说的虽然貌似平常,但是这一句话,却是道出了体制中的一个弊端,好大的口气,“自下而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价体制中的东西。“听听下面咱们下面的”这句话的意义可是太深了!民间疾苦、意见反馈、献计献策、国计民生,那一条都少不了听听下面的!

  罗建业接着问道,“这条坝子打了几次?”

  韩文中前段时间研究了不少,自然了解,“建国以来,有资料可查的,较大规模以上的十一次,平均四年一次,累计加高四米,现在联圩的实际高度是六米。因为咱们这都是土坝子,没有护堤坡,容易损耗,实际加高了二米。”

  罗建业饶有兴趣,这小伙子倒是很专业嘛,快赶上水利专家了,“为什么每隔几年都要加高呢?”

  韩文中有些不满了,这不是废话吗,“水位高了呗,山上没树了,蓄不住水,沼泽、湿地越来越少,土地自然蓄水的功能越来越弱。泥沙不断冲积到河里,你看这河中间的沙洲,越来越大,都能围起来种庄稼了!”

  罗建也看看河中间的沙洲,确实如此。

  “前几年咱这里只顾开山采石头,现在好了,采石头的人发财了,村里的农民跟着替他们擦屁股。而且水位越来越高,马上就要成为地上河了!你说这坝子能不加高吗?”

  李业华在思索,这个地上河是个啥意思,自己毕竟地理学的少,不太明白。不过这小伙子的想法,居然和罗书记对于环境治理的思路不谋而合!

  江老支书离老远扯着嗓子喊,“韩镇长,西边的那截打好了,要你过去验收。”

  韩文中规定的,打好的坝子,他要亲自验收,插根竹竿进去都不行,必须重打!

  韩文中起身拍拍屁股,“您二位口渴了,那边有茶水,管个饱。”

  李业华跟着罗建业后面,顺着坝堤视察。罗建业走到江老支书面前,“老汉,你刚才叫那小伙子啥?”

  “镇长啊,他是咱镇上的镇长。”江老支书看到这两个人跟韩文中说了半天话,敢情不认识啊。

  “他叫啥名?”李业华这次主动递了根烟过去。

  江老支书打量了一下这两人,“韩文中,咋了?”

  李业华望着罗书记,这个名字很熟悉,前年春节前,李业华还陪着罗书记去了罗山村,专门调查了这个韩文中。

  “他一直在唐家山镇工作?”李业华要弄个清楚。

  “听讲以前在望峰镇,调过来没多久。“江老支书有点不耐烦了,查户口呢,没时间闲扯,干活去了。

  这不是就罗山村的那个韩文中吗,虽然当时韩文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官,但是可是罗书记老家的,李业华能不记得吗。

  李业华看看罗书记,罗建业点点头,这就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