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宝藏复大明 第264章 新年目标
作者:奔叔的小说      更新:2022-10-03

  大明崇祯二十一年。新明的朝堂,内阁九卿,军机处诸将,还有天机府,以及各部大臣,齐集一堂,开始研究未来的战略方向。这是一年开始,最重要的朝会。按照当初王学军规定的,要对全国,宣布新的一年的所有大政方针,让全国臣民知道,今年新明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即将宣布的,都是在新年休沐时候,皇帝,摄政王,内阁首辅,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天机府都督,还有七部日夜商讨规划的。皇帝当然是高高在上不发表意见了。摄政王就将目光看向了洪承畴。首辅洪承畴就站出来,当仁不让的首先发言,发言很简单:“今年,我们第一件要做的大事是,选两个温良贤淑的清白女子,为皇上大婚。”上次提起皇上大婚,因为皇上和摄政王选了共同一个,结果闹黄了。但皇帝大婚,是不能耽搁的。今年,皇帝都十九了,这在这个时代,算是晚婚模范了。人家北面的顺治,今年才十三岁的顺治,都三媳妇了。估计着,明年孩子就等打酱油了。事涉自己,皇帝在上微微一笑,态度坚决的表态:“朕说过,大明不复,何以为家?祖宗基业不光复,朕绝不大婚。”洪承畴疾言厉色:“皇上大婚,不是家事,是国事。只有皇上传下龙脉,天下才安心,社稷江山才不再混乱。”这话立刻引来以任民雨为首的一班大臣的齐声赞同。大明国破山河碎。正是需要思想统一的时候。你这个根红苗正的正统太子在呢,那还各地诸王争相夺位,让大明不是全力抗清恢复河山,而是更大的陷入内耗里呢。如果你一时间嗝屁了,那还不更乱?这不是不吉利,是因为这个年代,人的寿命太短。再加上令人发指的医疗条件,一个喷嚏死个把皇帝,再正常不过。尤其你老朱家,说实话,就没有几个长命的。先弄个正统的孩子要紧,到时候,大家也好有点拜不是。如果你一个感冒,没有了后代,我们拜谁去啊。“朕再次重申,在没复国之间,朕早亡,定王继位,定王早亡,永王继位,永王早亡,公主继位,公主不测——”看了眼姐姐的大肚子,就叹息一声:“那就是天灭大明正统。”这话说的,怎么听都是半句话,让人一口老气,接不上来。不过群臣也知道,三兄弟,不可能一起死掉。皇帝身子是弱了些,没准。但永王每日被摄政王强制锻炼,必须围着皇宫跑三圈,那身体强着呢。而小永王,坐镇山东。山东的煎饼大葱,把个永王养的跟个小老虎一样。死?除非他自杀。即便是三个都遭遇不测,还定了公主继承。当然,这不合法理。不过按照这个说法,接下来,就该是公主肚子里的娃娃啊。这时候,你却意味深长的来句,天亡大明。你是几个意思?洪承畴不扯这个最容易让人瞎想的话题。“皇上大婚,内阁已经定了,就这么办。”这的确是历代内阁的任务。正所谓,天家无小事,皇帝找媳妇的事,你自己还真说了不算。“今年第二件归内阁管的大事,就是我要土地,用来稀释我们的人口,我要土地,来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我要土地,来扩大我们的战略纵深。”现在,新明辖区一片太平祥和,欣欣向荣。在其他地区,不愿意被奴役的百姓,都想尽千方百计到往新明逃。结果王学军刚进山东时候,那种地广人稀的局面,现在彻底的改变了。现在的新明的确有些人口拥挤了。现在,的确需要王学军的剑,为洪承畴的犁寻找土地。洪承畴定下了目标之后,就退回位置。“完啦?”“完了。”王学军站出来:“我们军机处,必须满足首辅的两项要求。”然后看向皇上:“皇上不婚,天下民心不稳,必行。”我抢了你媳妇,我得给你补偿。“陪都偏安,不是办法。今年,我们要实现我们当初定下的规划设想,迁都洛阳。”天机府代都督许杰就张牙舞爪:“为实现皇上大婚,为实现迁都洛阳,我们天机府要扩军,要战争,要为新明开疆拓土,要恢复大明神州故国。”至于皇帝大婚和你天机府扩军有什么关系,那不管了。群臣激动的大呼小叫:“迁都,就应该光复神京,打回北京去。跑洛阳干什么?”王学军就郑重的询问:“难道,把我们的皇上总是放在前线,动不动被俘虏,动不动被逼上吊,这合适吗?”群臣哑口无言,这的确不合适。虽然天子守国门,说起来很提气。但守门的不该是一只虎,退而求其次,也是应该一条狗,最差,也得是头猪吗?哪里有主人总是蹲在大门边的啊。这的确不恰当。张之及立刻提出:“可洛阳不是在李闯残余的手中吗?”王光启也站出来:“李闯残部,现在皈依在隆武阵营,我们在他手中抢洛阳,势必率先爆发和南明政权的冲突,时机不到啊。”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南明三个小朝廷,必须灭了,只是没到时候。洪承畴又站出来:“联寇灭清,蚕食南明。”现在洪承畴不再像当初在崇祯朝的时候,说什么都要啰里啰嗦。那时候,也是没有办法。东林官僚,你啰里啰嗦的解释,还要反对呢。你不更啰里啰嗦,就更办不成任何事了。但现在新明不同了。谁再啰里啰嗦,直接罚俸禄。王学军规定,奏折里,说事情,一旦有废话连篇的,按照每一百废字扣一块银元。这叫废话税。给皇上的奏折,扣的废话税,归看你奏折痛苦的皇上小心肝做抚慰。给摄政王的,同样的道理。反正,你让谁痛苦折磨,就给谁抚慰金。所以,当初有些老官员还习惯啰里啰嗦,结果就出现了,白干了一个月,最终还得拿钱倒贴的现象出现。在这种直击心灵的触及下,现在的新明官员间,那是有话说,有屁放。否则,很费钱滴。现在,洪承畴这八个大政方针一出,不必解释,当时无不拍手叫绝。也佩服洪承畴的胸怀。洪承畴是李自成的死敌,双方死在对方手下的将士兄弟,何止百万。洪承畴是大清的死敌,这真是对付大清不遗余力啊。洪承畴是南明——算了,当初洪承畴在大清的时候,就是南明的死敌。本行。“首辅规划,正是我所想。咱们就这么办。”王学军拍手叫好。李岩上前:“我和流寇熟,这联寇的事,我办。”王学军摇头:“你去,难道是给他们泄愤送人头吗?”李岩就张张嘴,无话可说了。第三军军长孙传站了出来,心情复杂的道:“我不能起到什么大作用,但我可以先去探听一下风声动静。”这个人选好。孙传是被刘方亮遗忘在河北的大顺五营二十二将外,三等果毅将军,和李闯二十二将,全熟。他是最合适的探听口风人选。然后,给皇上施礼:“请问皇上,怎么为李自成定性,怎么对大顺军定性?如果李闯部归到新明,高夫人该如何封赏?”现在的高夫人,被隆武帝封为节孝贞义第一夫人。这已经是相当高的封赏了。如果他们归顺新明,总得比这个更高点吧。还有已经封为兴国候的李过,这怎么办?这些都是关键中的关键。结果大家讨论的热烈呢,没有人关心皇帝的感受表情。正说的热闹呢,小皇帝突然站起:“大朝散朝,定王,永王,公主,到集英殿侍驾。”然后一甩袖子退朝。群臣一片愕然,但也理解皇帝。大家明白,联寇抗清蚕食南明,是大势所趋。但这里有折许许多多的难题。而最大的难题就是,李自成是逼死崇祯,当今皇帝他爹的凶手。这道坎,皇室现存血脉,必须跨过去。否则一切免谈。王学军看了一眼洪承畴,洪承畴苦笑。再看了眼张之及。张之及坚定的点头。看向李岩。李岩责无旁贷。看向王光启。王光启与他站在了一起。朱见深请求:“我们一起面圣吧。”朱帅犹豫:“我不方便。”大家理解的点头。然后王学军向剩下的诸位拱手:“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