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在大清朝 第七章创业
作者:乱弹也是技术的小说      更新:2022-11-03

  大伯斩钉截铁的说道:“借钱?算了吧,这么大一笔钱,万一打了水漂,郑家就完了!”

  这年头借钱都是要用家产作抵押的,而且利息很高,都是计复利,也就是利滚利,不小心延误了还款,就成了索命的阎王债,许多中小地主因为还不起债而破产。

  “而且我们家谁都没有经商办工厂的经验,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太大了。”大伯这话也很有道理。

  郑家从来没有找人借过钱,对此可以说是畏之如虎,大伯郑智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就连郑林氏也犹豫了。三娃在这样的家庭会议上并没有发言权,而且他也确实找不到有力的说辞来说服长辈们。家庭会议不欢而散。

  散会以后,郑林氏一整天都显得心事重重,不时盯着珍妮机发呆。到了晚上终于忍不住了,拉着自家男人和三儿子开起了小会。郑林氏极为郑重地问道:“三娃子,你这些机器当真有这么厉害,一个人能当几十个人用?”

  三娃也郑重点头道:“可能还不止!只是初期投入比较大,一旦建成投产,你就等着收银子吧!”

  郑林氏转头望向郑勇:“要不我们单独干吧?”

  郑勇摇摇头道:“老爷子和大哥不会同意的。”

  郑林氏道:“我是说干脆分家,我们独立出来自己干,这样就算是办砸了也不至于连累全家。”

  郑勇被自家婆娘的大胆想法惊得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三娃倒是暗自佩服老妈有胆有识,是女中豪杰。犹豫了半天,一向对老婆言听计从的郑勇,终于还是没能顶住老婆期待的目光,重重的点了一下头。郑林氏“腾”的站起来,说道:“我去找老爷子和大哥说!”

  小半个时辰后,郑林氏回来了。两爷子一直坐在原地发呆,各自想着心事,见郑林氏回来,便齐齐望向她。郑林氏略显疲惫的说道:“大哥同意了,老爷子说还要考虑考虑。”

  郑勇问道:“你和大哥怎么说的?”郑林氏道:“我说干脆分家吧,由二房单独承担投资风险,一旦投资失败,也不至于把全家都拖下万丈深渊。然后把郑家坝给二房,用来抵押贷款并建设工厂,把镇上的宅子和祖父把总的位子给大哥,大哥就同意了。”

  把总的位子是郑家最值钱的资产,靠这个身份给富顺王家干私活,挣的钱远超种地的收入。大伯郑智自然是乐于接受这个方案的,此前把总的位子本来内定是给老二郑勇的。

  …

  祖父被儿媳妇提出分家的事搞得心烦意乱,也没了个主张。次日早餐时,祖父便在饭桌上询问两个儿子的意思,见两个儿子都同意分家,便说那就分吧!而且自己年纪也大了,干脆就此退休了吧,只是以后就要靠两个儿子养活了。孙子们见爷爷情绪低落,都不敢多嘴,赶紧吃完饭开溜。

  郑三娃也想溜,被母亲抓住小辫子留下来,叮嘱他道:“温习完了功课,就去把全套设计图弄出来。”前天画的是总设计图,还需要分解开来,把每个零部件分别画出来。

  三娃道:“要不把李二叫来和我一起画吧,他手艺好,制作机器让他来主持最好。他跟我一起画图,不仅可以帮我作参考,而且还可以提前熟悉图纸,以后开工就不用我去守着了,也就不会耽误了学习。”郑林氏点头同意了,并将此事托付给祖父。

  …

  郑林氏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一边让郑勇出面去找王守备借钱,一边请老爷子去请水利专家,自己则带着儿女回了郑家坝。当然也带上了木匠李二,让李二一边帮三娃制图,一边先打制些珍妮机出来,给郑家坝的妇女们找些事做。

  三娃回到郑家坝就投入到紧张的制图作业中去,不到三天就画了七十多张图纸。包括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和全套水力动力装置,全部分解成零配件,形状、材质和尺寸全都描画得明明白白。

  李二最初看不明白,三娃就一边画图一边讲解。李二悟性很高,很快就完全看懂了,并且很快就提出了专业的意见:“这些铁制零件一般的铁匠铺都可以打制,但是最好是找省城的军械司作坊订做,他们的材料最好,手艺也过硬。只是这个飞梭上的弹簧,怕是连他们也做不了。”

  三娃大惊,要是没有这个小小的弹簧,水力织布机基本上废了九成,连忙去找母亲汇报此事。

  郑林氏此时正陪同祖父请来的水利专家,在郑家坝上游谷地查看地形。送走专家后,郑林氏和祖父一起回到堂屋,见三娃在此,便高兴的告诉他:“堤坝工程解决了,还不用花钱!”

  见三娃不解,郑林氏又解释道:“老爷子托王家的关系,找到了成都水利同知强望泰强大人,强大人说水利本来就是朝廷最看重的大事,用不着百姓出钱,官府自有拨款。今天强大人还亲自过来察看了,说咱们这里的地形很适合修个小水库,既利于灌溉,也提高了抗旱的能力。至于水力作坊的事,他也表示赞同,说年后就开工,两三个月就能完工。”

  三娃诧异道:“官府不是还在放假吗?应该是下旬才会开印办公吧?”祖父道:“强大人一听是水利上的事,立刻就要来看看,真的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啊!我送的礼金他也不收,说留着给干活的差役改善伙食吧。”

  三娃嗟叹半天,才想起给母亲说弹簧的事。郑林氏问:“这个什么弹簧对作坊的影响有多大?”三娃道:“没有弹簧的话,织布机基本上就废了,作坊的收入可能要少一半。”

  郑林氏的脸色一下就黑了,这些天她为作坊的事操碎了心,弹簧这个事让她有些泄气。祖父见状便安慰道:“没事,如果军械司做不了,就让老二跑一趟广州,洋人那里一定能买到。”

  三娃又摸出一叠图纸交给祖父,让他找军械司订制,祖父看了看图纸,说道:“我担心他们看不明白,你要跟我一起去才行。”

  …

  官员们放假,军械司作坊可没有放假,现在是他们接私活的好时候。作坊的刘管事是祖父的老朋友,见祖父送来这么大一笔订单高兴的很:“老郑,你这是要把我的私藏挖干净啊!放心吧,你订的货肯定保证质量,按时交货。”便当场叫来工匠交代事情。

  工匠们确实不太习惯三娃画的图,但是经他稍一解释,很快就弄明白了,称赞他这图纸画得准确细致。至于弹簧则表示没把握达到三娃的要求,当场便找来各种材料试制。结果做出来的弹簧很糟糕,要么太软弹不动,要么在试验中压缩百余次就断了。三娃本就没有对大清的钢材抱太高的期望,因此对于失败也没有太大的失望。

  爷俩在刘管事家里借宿了一夜,次日准备回家的时候,三娃问祖父:“爷爷,难得来一趟省城,想不想挣点外快?”祖父道:“怎么挣?”三娃道:“下棋。”祖父笑了。

  祖孙俩走进奕友茶社的时候,并没有被人注意到。大概是因为政府官员放大假的原因,茶社里人满为患。客人们都是穿的便装,没人穿官袍,只是从神态气质上可以看出来,很多人都是体制内的。

  三娃很失望,没有看到空的桌子,只好找个凳子把祖父安置下来,自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到处看人下棋。三娃个头小,又灵活,一挤就挤到棋盘边上。看棋的人自然不喜欢被人挤开,只是见他是个小娃娃,又不挡视线,便也不好发作。

  三娃看上几步棋,觉得走的太臭,便又钻出去换张桌子看,连续换了几个桌子,也没有看到让他觉得有意思的棋。有个正在下棋的,见有个小孩挤进来看棋,便多瞅了一眼,不由得叫道:“郑三娃!”

  三娃随口应了一声:“哎。”便把目光从棋盘移向棋手,“哦,是老宋啊!你还记得我?”

  老宋脸红了,说道:“咋个可能不记得你!你是国手级的水平,就不要在我这里搅活了好不?”三娃道:“我就看看,不会影响你的。”老宋道:“你在这里站着我就心慌,拜托了!”三娃只好离开。

  围观者中有人伸手拉住了三娃的衣领,三娃挣不脱,转头愤然望向那人,见是个儒雅老人,便忍住了骂脏话的冲动。老人也不管三娃是否生气,直接问道:“你有国手的水平?”三娃怒道:“狗屁国手,你是在羞辱我吗?”

  老人回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不敢置信的问道:“你是说国手两个字羞辱了你?”三娃傲然点头。老人放开三娃的衣领说道:“好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娃,来来来,我带你去见识一下什么是国手,敢不敢来?”三娃道:“随便。”

  老人带着三娃挤出人群,进到茶社里面的院子里。院子中间有座亭子,上书“悠然居”,亭子里有人在下棋,旁边坐了几个人围观。走近一看,其实是其中一人在讲棋,其他人都在听讲。

  老人一边向亭子走去,一边笑吟吟扬声说道:“有大国手光临,大家快来迎接!”语带戏谑。

  亭中诸人都转头望过来,讲棋的人问道:“杨大人,哪里来的大国手?”杨大人将三娃从身后拉过来,往前一推,说道:“在这里。”

  众人见杨大人推出来一个愁眉苦脸的小屁孩,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