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在大清朝 第九章基本建设
作者:乱弹也是技术的小说      更新:2022-11-03

  从提督衙门出来,天色己黑尽了,郑富贵便带着孙子去朋友家借宿。

  这个朋友名叫付成林,也曾在绿营中供职,年轻时和郑富贵在战斗中结下了友谊,后因剿匪时伤了腿脚,便让儿子接了班,自己在家中开了家武馆,授徒度日。

  战友相见,分外亲热。付成林当胸给了郑富贵一拳,说道:“你这个老不死的还没死啊?”郑富贵一把掐住付成林的脖子,说道:“付瓜儿,你都还没死,我咋个舍得死喃!”两人勾肩搭背进了付家院子。

  小院里灯火通明,有许多青壮汉子在练习拳脚,很是热闹。两个老朋友站在屋檐下,一边看人练武,一边闲聊。

  郑富贵道:“老付,你这里生意很好啊!”

  付成林道:“刚开始那几年也很惨淡,全靠吃老本度日。后来有个徒弟中了武举,前年又有个徒弟打擂台得了奖,生意才好起来。你现在过得怎么样,还在当差?”

  郑富贵道:“我也准备休息了,月底就去办手续。”

  付成林道:“看你身板还结实得很,现在休息早了点吧?”郑富贵笑而不语。

  隔了一会儿,付成林忽然说道:“贵子,你身手那么好,要不到我这里来帮我教拳吧。前一阵子徽商会馆叫我去会馆教拳,那里学拳的人很多,我人手不够,教不过来。”

  郑富贵有点心动,但还是拒绝了:“家里还有些事要忙,等过了这阵子再说吧。”

  得知弹簧没有搞定,郑林氏便有些失望,自家男人去富顺王家借钱也没有消息,让她心里七上八下的。好在李二这几天打制了好几台手摇珍妮机,郑家坝的棉纱已经开始小批量出货了,才让她心里稍稍安稳了些。

  …

  郑勇是正月十八回来的,当时三娃正在后山完成自己的训练计划,是二娃来通知他的。大娃二娃经常去后山玩,知道三娃在后山干什么,只是出于兄弟情义帮他瞒着家里。郑林氏在这件事情上固执得很,要三娃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坚决不准他参加郑家庄有组织的健身活动。

  兄弟俩气喘吁吁跑到堂屋,发现全家人都到齐了。

  “三娃子,你跑哪去了,这么久才来!”郑勇语带责怪,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我在后山读书,那里清静。”三娃理直气壮。

  祖父郑富贵若有所思:“找个人都要找半天,将来作坊办起来,人一多更麻烦。”

  郑勇两口子也轻轻点头,陷入沉思。

  三娃眼珠子一转,说道:“这个好办!何进他爷爷不是喜欢吹唢呐吗?以后集合人员吃饭开会,就让他吹一曲,那玩意儿一响,十里八里都能听见。”

  郑勇连连摇头:“不行不行!那玩意儿吹起来,人家以为我家天天办丧事呢!”

  三娃道:“办喜事不也吹唢呐吗?我们这样,针对不同的事情定一个特别的调子,吃饭是一个调子,全庄集合是一个调子,家人集合是一个调子,发现贼人全体警戒也定一个调子,以后有事,唢呐一吹就解决了。”

  郑富贵一拍大腿:“这个办法好!三娃子,你去和老何商量一下,把这个事情办了。”

  祖父拍了板的事,家人们自然不敢反对。

  郑勇拿出来一个大包袱,对儿女们说道:“你们姑姑让我给你们带了礼物,都过来看看。”从包袱里取出许多东西,除了一人一件新衣服,大娃二娃各得了一把匕首,两个妹妹各得了一件银首饰,只三娃得了一套康熙字典。

  娃娃们拿了礼物,兴冲冲回屋试衣服,只三娃被留下了。

  郑林氏道:“三娃子,你老汉儿从你姑父那借到钱了,我们要准备开工了。前两天你说要给作坊作详细的规划,把规矩定好,你是咋个想的呢?”

  三娃跑出去,拿了一叠纸回来递给母亲。

  郑林氏接过来粗略地翻了一遍,说道:“搞这么复杂…卫生条例…安全条例…还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啥子东西哦,你要把工人的吃喝拉撒管完嗦!”

  三娃不慌不忙说道:“我不想把我们郑家庄变成又脏又臭的猪圈,所以卫生必须要搞好!而且卫生搞好了也不容易生病。”

  郑林氏道:“严格做好个人卫生是应该的,不准随地大小便我也赞成,不准随地吐痰是不是过分了?”三娃道:“病从口入,也从口出,很多病都是通过口水传播的,随地吐口水必须要禁止!至少不能在室内吐。”

  祖父刚咳了一口痰准备吐,听了三娃的话就顿住了,紧走几步到门外,向远处用力吐了出去,然后跑回来问三娃:“这样行不?”三娃道:“勉强可以。”

  郑林氏点点头,又问:“这个安全条例又是怎么回事,按规程操作是对的,怎么还要统一发放衣服帽子和手套?”

  三娃道:“帽子是束缚头发的,头发被机器缠住会要命的。操作织布机必须要戴手套,不然手指会被飞梭伤到的。至于衣服,如果穿得破破烂烂的,也可能会发生危险的。”

  郑林氏摇摇头道:“衣服现在不考虑,赚了钱再说。你这个生活区的建设规划太吓人了,要建什么职工宿舍楼,还有澡堂子,这个要花多少钱?还有什么是自来水、锅炉房?”

  三娃拿过图纸,一一指给父母看,介绍道:“这个自来水很简单,就是在庄子后面的半山腰建两个水池子,从新建的水库引水过来,经过过滤以后,通过水管输送到各家各户,以后洗衣做饭就不用去打井水了。在水池边上再建个锅炉房,给庄子里供应热水。到时候水龙头一开,冷水热水自己来,所以叫自来水。”

  三娃的设想把父母惊呆了,郑林氏沉吟半晌,果断表态:“跟生意无关的东西暂时不考虑,钱要用在刀刃上。”

  郑林氏一边说话一边看向她男人,示意他表态,郑勇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觉得吧,这个自来水可以搞,一来花费不大,二来以后工人会很多,井水肯定是不够用。如果随时都可以用上热水,冬天里洗澡洗衣都方便。”

  三娃补充道:“如果再建一个暖气锅炉的话,可以让冬天里都温暖如春。”

  郑林氏最后决定,只建必要的生活卫生设施和自来水,其他的以后再说。

  …

  正月底,官府开印了,郑富贵便带着两个儿子去办了财产过户手续,正式分家了。然后又去王守备那里办了退休手续,让大儿子顶了班。

  不过把总是七品官,要报提督衙门批准,由总督衙门发下盖了兵部大印的告身,还要去兵部备个案才行。现在还只能是先做个外委千总,署理把总。外委的告身王守备那里就有,花钱从提督府买来的空白告身,填上名字再上报备案就行了。把总的告身还要走一番流程,还得花一笔钱打通关节,只是七品武官不怎么值钱,大概百把两银子就能搞定。

  二月初,郑勇出发去香港采购弹簧去了,郑家坝的大基建也开工了。强望泰强大人领着差役在上游修水坝,郑家聘请的建筑队伍在水坝边上建厂房。郑家庄的长工们则兵分两路,一路在庄子边上建茅草屋,作为工人宿舍,一路在后山的半山腰上,与水坝平齐的地方挖蓄水池和引水渠。

  大娃和二娃被赋予重任,每天拿着棍子到处巡视,发现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的先打一顿,然后责令其自行清理干净。兄弟俩为此还和外来人员起了冲突,幸好强大人站出来支持他俩,下令要工匠差役们服从郑家庄的规矩。

  除了各个工地,两兄弟还要检查室内卫生,发现不整洁的地方便要求立即整改,把长工们也折腾了一番。

  在两兄弟的不懈努力下,郑家庄变得更干净更有秩序了,人们知道了要讲卫生,垃圾不要乱扔,领餐要排队,甚至学会了听到唢呐声上工收工,吃饭休息。

  不过这一切与三娃基本上没有关系,他还要继续他苦逼的学生生涯,这个是郑林氏的底线,不容触碰!

  其实三娃最近学习进步很快,徐先生都夸他表现好,还多次主动找郑林氏沟通,说三娃太努力了,进步太快了,要注意身体多休息。却不知郑林氏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三娃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读书种子,绝不能为别的事分了心,要休息的话,等中了状元就可以躺着休息一辈子了。

  现在三娃除了去木工房验收产品,随时都要拿本书在手上装模作样。只要他手上没有书,又被母亲看到了,就一定会被哀怨的唠叨一整天。

  …

  四月初的时候,原来以为最麻烦的自来水工程居然是最先完工的。

  当初定下要搞这个工程,三娃和祖父又去了趟军械司作坊,刘管事照例把老工匠找来一起研究,说是能做,只要了一百两工钱,还包安装。祖父说光材料费就不止这个数吧,刘管事说,你又不要求材料有多好,只要耐用不漏水就行,我这里的废料多得很,随便用。

  整个自来水系统安装完毕,三娃亲自进行了验收。

  两米高的锅炉跟二十世纪的工业烧水锅炉差不多的模样,只是没有温度计压力表之类的东西。锅炉顶上设计了一个小活门,有一定压力的时候会自然打开排气。锅里有个浮漂装置,水位低到一定位置就自动打开进水口,水位高到一定位置又自动关闭。

  三娃检查锅体的时候,居然没有发现一丝焊缝,问刘管事怎么做到的,刘管事笑而不语。然后注水试用,整个输水系统也没有发现漏水。

  祖父在自己卧室里打开水龙头,热水冷水一起开,很快就注满了澡盆子。他高兴的说道:“以后洗热水就方便了!人老了,就是怕冷。”

  郑林氏问儿子:“这水能喝吗?”三道:“热水可以,冷水不行。虽然经过了两次过滤,还是要烧开了才能喝。不过洗衣洗菜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