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在大清朝 第十章靠山
作者:乱弹也是技术的小说      更新:2022-11-03

  午休时间,三娃照例去了后山,做了几个引体向上便不想动了,坐在杠上发呆。

  最近感觉日子过得有些沉闷,有点无聊。徐秀才走了,去准备秋天的乡试去了,没人陪他下棋了;何进小朋友跑到工地上搬砖去了,没人陪他健身了。

  没人陪的日子,时间过得特别的慢,特别的难熬。

  在私塾里的学习也特别的枯燥,新来的老师是个老童生,年纪很大了,只知道照本宣科那种,三娃不懂的地方他也基本上不懂,所以三娃只好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家人对三娃很好,很温暖,稍稍冲淡了他心里的孤独感,但是父母和兄弟都把他当小孩子,即使是展示了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也不会因此而和他平等交流,只有两个妹妹愿意把他当作同龄人…

  山那边远远的传来唢呐声,打断了三娃的胡思乱想。三娃凝神细听,是集合号,连忙跳到地上,一路爬到后山顶上,然后向下狂奔。当他跑到晒谷场的时候,家人们已经到了,还有一群官兵站在那里,一个大官正在和祖父郑富贵说话。

  三娃能看出来这是个大官,是因为他穿着黄马褂,顶戴上还有三眼花翎。走近一看,原来是四川提督杨正,三娃急忙上前打千行礼,杨正点点头道:“我专程向大国手讨教棋艺来了,无须多礼。”转头又向郑富贵道:“作坊的事我再考虑考虑。要不先去工地上看看?”

  郑富贵忙道:“是是是,军门大人慢慢考虑。”便躬身引路,向作坊工地上走去。

  三娃见郑智也一身戎装混在那群官兵中间,便凑到他身边问道:“大伯,你这是…”郑智道:“杨军门过来检阅部队,完事以后说顺便过来找你下棋,我就陪着过来了。”

  工地在庄子上游一里多路,水坝和作坊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修修补补作收尾工作,军械作坊的工匠已开始安装动力构件,木匠们也开始装配纺织机械。

  水坝和作坊的规模比三娃最初的规划大了许多倍,本来只需要十几个人的作坊,现在需要六十多个工人。三娃也不知道要投入多少钱,他只管技术上的事,其他事父母也不告诉他。

  杨正先是被作坊的规模惊得合不拢嘴,然后又被大型纺织机床和精巧的动力装置所吸引,站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还不停问这问那,严重干扰了工匠们的正常工作。三娃心想,或许男人天生就对机械装置感兴趣吧。

  看完工地,回到庄子洗手的时候,杨正又被自来水吸引住了,不顾劳累爬上半山腰,看了看简陋的自来水厂和锅炉房,说要在自己家也来一套,让郑富贵负责此事。

  终于看完了郑家庄的新鲜玩意儿,坐下来安安静静的下了一盘指导棋,然后进行复盘讲解。三娃刚讲完布局,尖厉的唢呐声又响了起来,一直在旁边伺候的郑富贵便上前禀报:“大人,开晚饭了。”

  杨正有些意犹未尽,见三娃已经站了起来,便道:“那就客随主便吧。你家吃饭也吹号,倒是有趣。”

  杨正和随从在郑家专用的小饭堂用餐,只有郑富贵和郑智作陪,郑林氏带着娃娃们去了大食堂,和工人们一同用餐。

  饭后送走杨正一行,郑富贵便把郑林氏和三娃一齐叫到堂屋里说事:“挂靠的事杨大人答应了,只要了两成的干股。如果质量好的话,明年的军用棉布也向我家订购。”

  郑林氏大喜道:“太好了,有了提督衙门这块牌子,看谁还敢来敲诈盘剥!作坊还没有开张,跑来摊派要钱的已经来了好几拨。”

  郑富贵点点头道:“各种摊派过路费省下来,咱家还赚了。只是杨大人提了个条件,要三娃子去他府上陪他下棋。”

  郑林氏猛的站起来,斩钉截铁道:“不行!三娃的学业要紧,就是不办这个作坊,也绝不能耽误了他的学业!”在她看来,科举功名比什么都重要。

  郑富贵摆摆手让儿媳妇坐下,说道:“稍安勿躁!杨大人说不会耽误他的学业,说他会想办法给三娃安排好老师,保证比在家里跟着老童生学要强得多。”

  郑林氏道:“可是谁来照顾三娃的生活?他那么小,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三娃连忙插话:“我没问题,我能照顾好自己。”心想,省城多好啊,肯定比闷在郑家坝好,而且还没有管天管地管空气的老妈管着,多自由啊…

  郑富贵道:“杨大人府上肯定比我家的条件好,会有人照顾你儿子的。先去试试,不行再接回来就是了。”

  郑林氏见三娃自己也想去,只好点头同意了,三娃对此感到很高兴,心中苦闷顿消。

  …

  在作坊投产以前,三娃暂时还是脱不了身。

  四月底的时候,机器就都安装好了,只是调试机器花的时间长得多,加上培训工人也花了些时间,直到五月底,纺纱车间才正式投产了。只是郑勇没有回来,弹簧没有着落,织布车间还无法运作。

  郑富贵带着郑三娃离开郑家坝的时候,三娃他妈一直送到了大路边上,途中一直搂着他掉眼泪,搞得三娃也眼晴涩涩的不好受。

  …

  三娃以为到了省城就要天天陪杨正下棋,结果杨提督不在,出差了,只留了亲兵董大负责安排三娃的生活和学习。

  生活很好安排,提督大人的住处很大,房间很多,占了衙门四分之一的面积,却没住几个人,因为大人的家属都在江苏老家,只带了一个侄儿和两个幕僚就来上任了,所以空房间很多,随便住。平时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有当兵的来做,完全不用三娃自己操劳。

  只是学习的事遇到点波折,杨正让三娃拿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去锦江书院,结果书院不认,说是没有秀才功名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陪同三娃的董大很不高兴,见书院连堂堂提督大人的面子都不给,当场就和山长争吵起来,动静闹得很大,引来了许多师生围观。幸好看热闹的林训导认出了郑三娃,出面找山长说情,事情才有了转机。

  林训导曾经和三娃下过棋,被他让四子教训了一番,对他印象深刻。山长因三娃没考过科举,年纪又幼小,坚决不愿收他,只是听林训导说这个娃娃棋艺高超聪明绝顶,才答应给他一个机会,只要他摸底考试合格,就让他做旁听生。考试是当场进行的,山长拿出四书五经,专抽生僻内容考三娃,他对答如流,顺利通过了考试。

  锦江书院是成都府的府学,是四川最好的书院,只有科考成绩最好的秀才有资格入学,全院学生只有一百多人。不过很多秀才因为生活困难,需要打工挣钱,这才有位子空出来,让三娃坐进去旁听。

  从此,提督衙门里多了个喜欢跑步的奇怪小孩,锦江书院也多了个跟秀才们一起读书的小书生。

  …

  这日清早,郑三娃照例起床去跑步。

  提督衙门和别的衙门布局差不多,正中间是办公区域,左边是营房和库房以及停放车马的场地,右边是提督的私宅。办公区域的周边是车马道,三娃每天早上就在这条车马道上跑步。营房那边有个小校场,上午停满了车轿,下午就空了下来,警卫士兵们就在那里游戏健身,三娃也常常参加那里的健身活动。士兵们知道三娃是提督大人家的,对他也很和善,虽然也和他开玩笑捉弄他,倒也无伤大雅。

  三娃跑了步,做完了清洗工作,便去饭堂里和杨孙氏共进早餐。

  杨孙氏是杨大人在本地纳的小妾,本是青楼里的清倌人,因为颇有几分姿色,曲子又唱得好听,便被杨大人花钱赎了出来作了妾。三娃前世是K歌之王,酷爱唱歌,便喜欢找杨孙氏学曲子,杨孙氏待人和气,见三娃求教心切,倒是不吝赐教。

  时人对男女之防看得很重,但三娃这种年仅九岁的少年儿童不在此列。

  “杨姐,早上好!”三娃很有礼貌。

  “三娃早!快来吃饭!”杨孙氏很喜欢三娃叫她杨姐。

  早餐是豆浆油条,十分可口。三娃边吃边聊:“杨姐,我来了一个多月还没见到杨大人,白吃白喝还有零花钱拿,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杨孙氏笑道:“你就安心吧,老爷走的时候吩咐了,要让你过得舒舒服服的。怎么了,想家了?”

  三娃道:“杨姐对我这么好,比家里舒服多了,我一点都不想家。”

  杨孙氏点点头道:“那我就放心了。老爷已经来信了,这两天就会回来。今年不知怎么的,到处都在闹匪患,还有杀官造反的,太吓人了。”

  正聊着,杨正大步走了进来,两人连忙起身行礼,杨孙氏帮他取了顶戴放在衣帽架上,便坐下来一起吃喝,边吃边说:“昨晚就到了,被总督大人召去议事,忙他妈一晚上。”话锋一转,问三娃:“怎么样,在我家里过得还舒服吧?”

  三娃忙道:“舒服舒服,杨姐待我很好。”

  杨正楞了,迟疑着指着杨孙氏问道:“你…你叫她姐?”

  三娃道:“是啊,杨姐看起来这么年轻,不叫姐叫什么?”其实杨孙氏已经年近三十,只是看起来小。

  杨正笑了:“那你该叫老夫什么?”

  “该叫杨大人啊!”

  “不对,该叫姐夫!”

  “好的,姐夫!”

  杨孙氏吓了一跳,连忙说道:“三娃年幼,童言无忌…”

  杨正只是楞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好!好!就叫姐夫!不过你爷爷来了怎么办,总不能…我可比他年纪大!”

  “哦…那怎么办?”

  “嗯,我们各叫各的,管他那么多。”

  三娃大喜,一口一个“姐夫”,叫得杨正心花怒放。看来古今一样,老人都喜欢被人当作年轻人。

  杨成端了一大盘吃食进来,给堂中诸位分了些,自己也坐下吃了起来,听三娃叫杨正“姐夫”,不由得懵逼,我是谁?我在哪里…

  杨正见杨成情状,故意板着脸对他说道:“成儿,你以后要叫三娃叔叔,明白吗?”

  杨成茫然点头,眼神散乱,杨正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三娃却不敢笑,他知道杨正这种大人物有心胸,又喜欢自己,能包容自己出格的举动,换了别人却未必。

  吃过饭,杨正吩咐杨孙氏给他准备行装,两日后又要出征。三娃心里一动,很想去看看打仗的场面,便扯着杨正的袖子说道:“姐夫,我想跟着你,去看看打仗是什么样的。”

  杨正老眼瞪的溜圆,说道:“打仗有什么好看的?到时候兵荒马乱的,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三娃道:“我不怕!姐夫身边肯定是安全的。”

  “那也不行!万一打败了,我都自身难保。”

  “打败了也不怕,我跑得快!”

  “你能跑多快?你要是能跑得过杨成,我就带你去。”

  三娃迟疑了,杨成年纪大约二十左右,也是自幼习武,应该是能跑的,但他对自己半年来的系统训练也颇有信心,略微思考后说道:“跑一里地我肯定不是杨哥的对手,跑十里的话,我觉得他跑不过我!”

  杨正道:“那行!就十里!府里的车马道跑十圈,我看着你们跑!”也不去补瞌睡了,叫上杨成一起出去比试。

  杨成显得很轻松,三娃还没有他的肩膀高,这样的小屁孩还赢不了,那就太丟人了!待杨正一挥手喝道“开始”,他便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把三娃远远的抛在身后。

  三娃跑完第二圈的时候,就被杨成套了圈。杨成完成超车的时候,得意洋洋的朝三娃挥挥手,扬长而去,作为见证人的杨正两口子笑着直摇头。三娃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跑着,只是略微加快了速度,紧紧跟上杨成的步伐。

  第五圈的时候,三娃终于追上了杨成。此时的三娃只是微微冒汗,杨成却已经开始喘粗气了。他心里踏实了,虽说还欠整整一圈,但是自己还没真正发力呢,于是就再次提速,小短腿转得比风车还快。

  第六圈追回来半圈,第七圈已经完全追平并完成了反超,第八圈的时候,杨成放弃了,蹲在路边“哇哇”呕吐,把早上吃的豆浆油条吐了个干干净净。

  见三娃搀扶着双腿打颤的杨成回来,杨正苦笑着说道:“既然你那么想去,那就去吧!”转而对杨成说道:“你先休息,空了去库房里找一套最小号的军服给三娃。”

  …

  和杨成的比试,导致三娃今天上课迟到了。

  下课后被林训导叫去问话,三娃如实讲述了迟到的缘由,本以为会受到严厉的责罚,却不料林训导一句“下不为例”便轻轻放过了,对三娃请假去打仗的事,也毫不犹豫的批准了。

  说完正事,林训导便招呼三娃坐下吃茶点,见三娃不动,只是呆呆的望着自己,便问道:“郑三娃,你发什么呆呢?”

  三娃眨巴眨巴眼睛,说道:“我以为你看不起武人,会反对我去呢。”

  林训导笑了:“我是轻视武人,因为武人粗鄙,不懂治国的道理,可是并不轻视武事,出将入相可是我辈文人一生的追求呢!”呷了口茶又道:“所以我很支持你去战场上看看,学一学治军打仗的本事。只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三娃点点头,心想我只是去看看热闹,当作旅游度假而已,来到这个世界大半年了,成天上课学习,也没个周末假日,太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