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穿越的英宗 第十六章 化肥
作者:竹兰亖的小说      更新:2022-10-23

  朱祁镇在交待完海军学院的事,之后就带着刘牧出来了,因为目前而言还是给瓮福金四人一些空间去消化干净火炮战术的精髓,假以时日,以翁福金为首的几个教习,必定可以为大明培养出来一批顶级的海战指挥官。现在朱祁镇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成长。

  朱祁镇秉持着来都来了的心思,出了海军学院没有回紫禁城,而是来到皇家科学院,在皇家科学院成立之后,朱祁镇从全国各地的手工业和兵杖局里搜罗了不少人才,这些人里头有不少都是可以称为大师的人,比如吕德浩,人长得五大三粗,有一身腱子肉,但是却可以纯手工打造出一把极其精准的鸟铳,甚至在朱祁镇的指点之下尽然可以初步拉出来一根膛线的枪管,这可是极其牛皮的,毕竟线膛枪对于滑膛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只是这种技术一个来说是不成熟,一个来说是没有合适的子弹,导致没法大规模的量产和列装,还有一个造火炮的匠师王安止,提出了一种将火炮分成子铳跟母铳,,子铳里面装上火药跟炮弹,发射时将子铳放在母铳之后就可以发射了,子铳可以拆卸和重复使用,这样子的话,只要打造足够多的子铳理论上火炮的射速就可以极大提升,这种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于是在朱祁镇的支持下,王安止开始了对子母铳火炮的的攻坚,并且在朱祁镇提出的火炮倍径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得益于朱祁镇原先就是一个军事发烧友,对于这一类的军事技术有过一些了解,不然现在的他还确实会很为难,当然,虽说科学院的的武器事业发展很大,但是朱祁镇显然此行的目的不是这些东西,他关心的是一项更为重要的东西——化肥,毕竟粮食放在无论任何时期都是第一要义,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朱祁镇接下来要干的事对于粮食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他必须对粮食这件事上心。

  朱祁镇,来到科学院的一个院落里,看着门楣上的“农学院”走了进去,历朝历代都不会缺少研究农业的人,因为农业始终是华夏的大事,明代的农业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已经进步不小了,但是朱祁镇不会满足,他征召了几个有名的农学家,对他们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化肥,在听了皇上对于化肥神奇功效的描述后,这些人都激动了,尤其是施曰文,他是战国时期农家弟子的后人,农家从来没有断过,只不过一直未被统治者重视罢了,“真当若陛下所言,此种化肥可以增产三成乃至更高吗?”不怪施日文不相信,而是他实在无法相信将那些很常见的例如牛粪,石膏,黄豆粉,一混合竟然可以对农作物有这么大的功效,其实华夏很早就有了粪肥,不然也不会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只不过简单得将粪便跟秸秆混合堆积自己发酵出的化肥容易烧苗。

  “诸位不妨试上一试,现在已是二月,马上就要播种了,不如就先种点菜看看这化肥是不是真的能增产。”这是朱祁镇对这些人的建议。

  现在已经过去十数日了,想来第一批化肥应该已经制成正在实验中。

  “陛下,”朱祁镇要来的消息,早就有人通报过来了,“臣等按照陛下所说的将牛粪,熟石灰还有黄豆粉按比例配好后,就放在土窑里密封了三日,拿出来之后加三倍水待这些种子种下之后,一部分施了肥一部分未施肥,结果很是明显,那些施了肥的的种子普遍要比没有施肥的早出芽一日左右,长出的藤径也较为未施肥的要粗壮上些。”施日文对着皇帝边行礼边说道,眼睛里冒出来无与伦比的光泽,这化肥可是个好东西,哪怕陛下说的增产粮食不成,仅仅是能增产蔬菜也是极好的。

  “既然如此,那就准备进行粮食的实验吧,刘牧,交给施先生他们几块田,让他们好好实验一番,另外还有那些宫里藏得种子,也让施先生他们试种一番,这一下施日文可是坐不住了,他早就听说宫里藏得有高产作物,是当年太宗从海外搜集来的,一直以来仅作为皇家收藏,民间并不须种,这一次陛下把皇宫里藏得种子都拿出来了,他怎能不高兴。

  这些种子也是朱祁镇偶然知道的,他看了看发现里面有土豆,玉米跟番薯也就是红薯的,他可是知道这些东西可是粮食届大杀器,玉米耐寒耐寒,而且产量挺高,可以作为饲料,加工成精饲料后可以喂战马,而且玉米杆还可以做为造纸原料,简直是浑身是宝,玉米还可以作为储备粮,毕竟这玩意耐放,可以磨成玉米面,在灾年的时候绝对是个好东西,至于说红薯跟土豆那都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甚至被誉为世界第三大主粮。

  对了,朕这几日又研究出来几种化肥,朕给你们说道说道,“将这个熟石膏和水以及人尿混合后放在土窑里密封十日,拿出来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这种化肥效果差不上许多,而且原料简单易得,更重要的是不用再兑水而是直接可以使用,方便大面积推广,朕感觉可以也制造出来一批,跟着这次的化肥一起实验,另外朕决定将上一种化肥以施先生的名字命名为‘日文肥001’这样先生的功绩就可以让后世永远知晓,”朱祁镇决定给出一波荣誉,这样的话这批人更有干劲,果不其然,在朱祁镇话音刚落,这群天天研究农业的人眼里都冒出来精光,这可是莫大的荣誉,那个人不想光宗耀祖呀,于是这群人更加有动力了,都想让自己的研究让皇帝陛下认可,获得光宗耀祖的机会。

  这就是朱祁镇要的效果。

  另外他决定撤销科学院内各个部门直接以研究方向为名字命名的分院,而是将其进行简化,这样一是方便保密,一个也是听起来更加有感觉。

  于是火器院被一分为二,一院为原先研究火炮的那一批王安止担任主任;二院由枪械的那一批人组成,由吕德浩担任主任;三院则是农院了,由施日文担任主任;四院则是朱祁镇寄予厚望的机械研究院,这个院由朱祁镇亲自担纲;五院则是研究锻钢技术的,这个院有一个叫梅一力的人担纲,这个人是广东佛山人,在自幼学习打铁,甚至偷师过西洋人,对于锻钢很有一套,在朱祁镇的指点下,目前正在进行高炉转炉技术的攻克,只要能完成这两个技术的达成大规模土法炼钢就得以实现;六院的话干的活就比较杂了,他们既研究水泥这个朱祁镇日思夜想的基建神器,又进行味精,香水等一批日用品的研究,目前已经上市了几款花香型的香水,一经问世就广受各个达官显贵夫人的追捧,还有味精这种好东西,已经是京师各大饭馆的必备之物,现在可以说就是六院在养活着科学院的一大票子人。所以作为六院主管的戴正彬出来时各院大佬无不过去致以问候,没办法谁叫人家六院有钱呢,这年头有钱能使磨推鬼,各个大佬自然不会和钱过不去。

  在科学院六个分院之外,还设置了一个保卫处,由刚从外地返回的王平担任,此时全各国各地的公审大会基本都已经结束,各地的报告也基本上雪片般的飞到了北京,随着公审大会的结束,按照朱祁镇的要求,各省重新选派官员或由中央选派的新任官员也基本都到位了,在对原先那些人的财产进行处理,除了将被霸占的百姓的田产归还外,还将其中很大一部分进行当地的建设,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而这次公审大会的结果无疑是极其显著的,原先民意沸腾的几个地区,都已极快的速度稳定了不少,而且对于朝廷的赋税征收也宽容了许多,如果此时的朱祁镇有一个状态面板一定可以看见威望与帝国稳定度的增长。

  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次的公审大会实际上也在无形之中加强了大明百姓的自我表达,这对于朱祁镇日后的改革是极其有利的,以往历代统治者都将采取愚民政策作为第一要务,但是朱祁镇很清楚,一个国家要想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去突破,百姓,民众才是关键,只有充分地将百姓的智慧利用起来,将庞大的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口优势,才能支撑整个帝国走得更远,至于说百姓们民智开启了会不会造反,开玩笑如果朱祁镇能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再留下足够的上升通道,那个龟儿子要造反,造反是要死人的,活着不好吗,所以说造不造反不在于百姓们民智开不开,而在于百姓们过得好不好,朝廷是不是真心实意地对百姓的,要是说民智不开就不造反的话,朱元璋乃是个要饭的和尚不照样造反了吗。所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对未来的预期才是造反的第一参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