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降魔录 第二章 僧与剑逢
作者:叶青虹的小说      更新:2022-10-20

  河流缓缓流淌,浣洗的姑娘轻快的摊开布料,噗,长布抖开,水迹被狠狠的甩下,滴落到石板上。

  过往的船只零零星星,似乎这条河流并不是什么通商大岸,一只小船忽的停了下来,却引来了洗衣服的小姑娘和大妈们的注意。

  不过很快她们又都扭过头去,不再理会。

  原来,从小船上下来的人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再看一眼的兴趣。

  下船之人灰头土脸,面容不干净倒也罢了,最关键的是,竟是被人从船上推了下来,而船上站着一系着头巾的帮工打扮的汉子更是没有好话。

  “你这家伙,手脚不勤快,干活也不利索,可就别再跟着我们折腾了,自己上岸找个勾当去做你的成仙梦吧!”

  那汉子年岁倒也不大,看上去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模样,偏生体格健壮,浑然不是常人能抵抗的。

  乱糟糟的头发,原本的锦衣华服,如今却也成了满是油垢污渍的样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脸上虽是灰尘密布,却幸运的没有半分伤口在上面。

  原来此人正是五年前离开扶柳城,一意寻仙问道的何虚名!

  只是,若是让扶柳城的市民们瞧见,却是万般不敢相认的。毕竟,往日里锦衣玉食,意气风发的何家二少爷,怎能这般狼狈呢?

  偏偏这五年来的风尘没有磨去少年的志气,反而让他对自己所求越加肯定与执着,坚定的目光仿佛不会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而改变。

  从十六岁,到二十一岁,何虚名已经忘记了太多太多,唯有当年见到的那一抹烟雾,唯有那两年的《西游》,成了他心底的执念。

  “等等?如果……当初那个说书人讲的都是真的,那么……”

  小船短暂停靠后,又再次走远,匍匐在岸边的何虚名却是猛然想起一件事来,眼底闪过一丝亮光。

  七年前……

  扶柳城,何家经营的酒楼里迎来了一位说书先生,其人随其貌不扬,偏生一幅极好的气质,让人无不侧目,以为妙绝。

  方正毡帽,一把折扇,一尺惊堂木,道尽多少事。

  尖嘴猴腮,精明古怪,一日讲一事,字字有玄机。

  如此,才成了清风酒楼的头牌说书人。

  “嗯……,我记得他当初说过……”

  趴在地上不愿外动的何虚名回忆起「孙悟空」过去所讲,脑海里开始一幕幕的浮现出奇异的场景……

  “一切还要从那天地初开讲起……”

  “话说那海外仙山,东胜神洲……”

  “不对不对,也不是这些内容,应该是……”何虚名连连甩头,快速讲那说书人的故事进行回忆,试图寻找到里面有仙人玄机的地方,偏偏有人不让他如意。

  一只洁白如玉不染纤尘的细手不知从何处伸了过来,虽是看上去轻柔若无骨,却是一个猛然将何虚名提溜了起来。

  “小兄弟,何必在这河岸边趴着呢?不妨站起来瞧瞧?”

  何虚名闻言不由得抬头看去,只见眼前这人——

  明眸皓齿,唇红齿白,眉清目秀,面容和善,最关键的是,头顶自显一番大智慧,颇有参破大道,悟透玄机的韵道。

  一袭白衣,一个干净又干瘪的包袱,头顶却没有戒疤的和尚,端的是十分神奇。

  “多谢大师。”

  伸手接过对方递过来的手掌,何虚名缓缓站了起来。那僧人也展颜一笑,好似春红料峭,一下子天色明媚了起来。

  一旁的浣女更是不知何时脸上染上了绯云,个个是羞红了脸,拿着那沾湿的袖口捂脸,却又忍不住偷偷去打量。

  “好俊俏的和尚!”

  “这个小师傅倒是长的十分端正。”

  “唔,唔……”

  其中最为离谱的是一青衣女子,脸上的绯色远胜旁人,更不知她想到了何处,一时竟面色潮红,身子瘫软了下去。得亏是同行人扶住,才没跌到地上。

  “举手之劳,不必如此。”

  白衣僧人嘴角微扬,待何虚名站好后双手合十,更是跟上了一句佛号。

  却不是常见的“阿弥陀佛”,而是“摩柯无量”。

  何虚名虽不是什么佛陀信徒,却也知道那阿弥陀佛在佛家的地位非同一般。

  一般认为,阿弥陀是佛门第一尊佛,也是启迪大智慧佛祖的佛门大贤,至于摩柯无量……

  心底虽然起了心思,何虚名面上却也没有显出来,微笑着道,“大师,不知这是要去何为啊?”

  那白衣和尚却也明白了何虚名的想法,浅笑着点头,道,“小僧法号玄奘,俗家姓名为江流,此行正是为寻亲之事……”

  “哈,原来是寻亲……”

  何虚名正笑着,兀的神色一僵,变了脸色。

  这一幕,仿佛在他脑海里出现过,似曾相识的场面让他不禁开始怀疑起来。

  很快,他便想到了,原来在哪说书人所讲的故事里,正有这么一段——

  【唐玄奘千里寻亲,江流僧报仇雪恨】

  却说唐贞观年间,贞观七年进士陈萼,字光蕊,受命知州江州,夫妻二人乘舟渡江时,偏偏为那摆渡儿、稍子刘洪二人所谋划。

  原来,这陈夫人其时虽已年过双十,却依然风韵不俗,更兼有孕在身,平添了一抹风情,惹人怜爱。

  待行至江中,更是撕破伪装,直欲谋财害命,图谋女色,迫于无奈,陈刘氏为保全腹中胎儿,不得已委身事贼……

  更在月余后,将那胎儿顺流而下送走,偏偏落到了金山寺上……

  但十七年后,江流僧在从恩师口中得知身世隐情,特来江州寻亲刃贼……

  “嗯,为何我总觉得哪里有些怪异?”

  虽是想通了来龙去脉,何虚名却还是在心底浮出一丝疑惑。

  这世间虽有神仙妖佛具有广大神通,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三千载,但这个中情况实在是太过巧合,由不得他不谨慎几分。

  “摩柯无量,施主?施主?”

  眼看着何虚名走了神,江流伸出来来晃动何虚名的肩膀,这才将他唤醒。何虚名见状不由得尴尬一笑,拱手一礼,这才回道。

  “多谢玄奘大师,好让大师知道,我乃是青州扶柳城何家子弟,家父为让我兄弟二人志向远大而脚踏实地,特为我兄弟二人取名实事虚名二字,在下正是何虚名!”

  礼毕起身,何虚名又接道,“非只如此,小生此次离家不知几里,如今更是已过五年有余。然小生身无长物,更无一技之长,还请大师允许,让小生能与大师一路同行,长些许本事……”

  眼瞧着何虚名似乎还有话要来说,江流有些慌了手脚,连忙扶住何虚名的双手,神色慌张,言语混乱,好歹让何虚名明白,这是对方允了自己同行心思的意思。

  连忙再三道谢,二人一人持僧侣之礼,一人持江湖豪侠之节,旁人看来怪异不说,便是知晓其中内情的人怕也是要平生两分尴尬。

  好在二位当事人并未察觉其中不妥,一时竟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