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第四十章 万历皇帝继位,戚继光决定举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作者:水墨丹青隐士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隆庆3年(公元1569年)2月,隆庆皇帝下旨同意谭纶和戚继光两人分别写的奏章,在长城上建造大量的空心敌台。于是戚继光就带领大家一起开始建造敌台,并且派人把皇帝的旨意传达到长城的各个关口,将士们每天在建造敌台的同时还要修筑边墙。12月底,一共建成了472座敌台,到隆庆5年(公元1571年)夏天,建造敌台的任务基本完成,一共建成1017座敌台,分别是从山海关到石塘岭关建成了818座敌台,从黄花镇到镇边城建成了199座敌台。后来戚继光又带领将士们在万历元年到万历2年(公元1573年到1574年)增建了1337座敌台。

  隆庆5年(公元1571年)3月,在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等人的筹划下,朝廷与俺答部落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史称“隆庆和议”。从此到明朝灭亡为止,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隆庆6年(公元1572年)闰三月,隆庆皇帝朱载坖因为与妃子淫乐过度,加上长期服食春药,身体每况日下,难以支撑,卧床休养了两个月后他开始上朝,有一次,在朝堂上隆庆皇帝刚往龙椅上一坐,他立刻变得就头晕眼花,手也颤抖起来,只好又卧病在床了。7月5日,隆庆皇帝在乾清宫内病逝,时年36岁,庙号穆宗,安葬于北京昌平的昭陵。三子、10岁的朱翊钧(公元1563~1620年)继位,年号万历,是为明神宗,他在位时间长达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在位初期的10年时间里内阁首辅张居正负责处理政务,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万历中兴”。万历20年到28年(公元1592年到1600年)爆发了宁夏之役、万历朝鲜战争和播州之役三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万历三大征”,虽然这三场战争明朝都取得了胜利,巩固了中华的疆土,但是也耗费了大量的国家银两。万历14年(公元1586年)11月,皇帝开始纵情享乐,沉迷于酒色之中,并且因为身体非常虚弱,同年又因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与大臣们发生争执,从而造成了明朝历史上长达15年之久的争论,史称“国本之争”等原因使他对处理政务逐渐失去了兴趣,开始怠慢朝政,万历皇帝的执政后期,一共28年没有上早朝,而大明王朝依然可以运行如常。

  万历皇帝继位后,下旨任命谭纶担任兵部尚书,万历5年(公元1577年)4月,谭纶去世,享年58岁,皇帝下旨赐祭葬,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为“襄敏”。

  隆庆6年(公元1572年)8月,谭纶离开蓟州去北京后,刘应节接替谭纶担任蓟辽总督,并兼任兵部右侍郎。不久,朝廷重新起用在杭州的汪道昆,任命他担任兵部左侍郎,于是汪道昆离开杭州前往北京。9月间汪道昆到达北京后,9月底,朝廷派几位兵部的大臣到全国各地去巡视、查看当地的军事防务,汪道昆被朝廷派到蓟州、辽东一带巡视。在汪道昆没有到达之前,戚继光看到兵部派人送来这个公文后,决定要借这次汪道昆到这里巡视的机会搞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因为在隆庆5年(公元1571年)3月,朝廷与俺答部落达成协议后北方的蒙古人很少再大规模的侵扰明朝边境,也就是说戚继光和他的军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打过大仗了,而且戚继光管辖地的总兵力有16万多,戚继光上任后还从来没有把这些将士集中起来进行一起训练,所以戚继光想借这个机会搞一次演习。

  于是戚继光赶忙向朝廷上奏,请求借这次机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实战演习,以此全面的检验一下车兵、步兵、骑兵这3个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这道奏折得到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兵部尚书谭纶的支持。

  朝廷同意这道奏折后,有几名在北京向万历皇帝献贡品的几名朵颜卫等卫所的使者要到蓟州观看这次演习,所以兵部派人了通知戚继光,于是戚继光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演习的各项工作,戚继光先连夜写好了一份演习的计划,由于这次演习的规模非常大,参加演习的将士一共有10多万人,山海关、遵化(今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等许多地区同时进行演习,戚继光和蓟辽总督刘应节商量好后就派人到各个地方,如石门(今遵化市西北部)、汤河(今遵化市西部)、燕河、建昌等地区,告诉他们演习的具体内容,通知他们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及演习开始后当地的将领要安排好人员调动,以及点燃烽火台报警等事宜。为了做好演习期间防止俺答、鞑靼等敌人乘虚而入,戚继光也派人通知各个地方的军队在演习的同时也要把守好关口,防止敌人入侵。

  9月底到10月3日期间演习的各项工作准备好,戚继光马上带领军队对这次演习做了几次预演。10月初,汪道昆和随从离开北京后先去附近的一些地方巡视了几天后,21日下午,汪道昆和随从到达蓟州城下,晚上,几名朵颜卫等卫所的使者也到达了蓟州城。

  我们现在顺便说一下汪道昆最后的结局,汪道昆在观看完这场军事演习后,万历3年(公元1575年)间,又遭到弹劾而被罢官,于是汪道昆后来回到家乡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万历21年(公元1593年)间,汪道昆在家中去世,享年68岁。

  22日凌晨4点,汪道昆和几名使者在刘应节等官员的陪同下,以及戚继光、杨文等人率领4万多人的军队一起来到了汤泉(今遵化市汤泉乡)的阅兵台,然后汪道昆在戚继光的陪同下走下阅兵台,来到这4万多人的车兵、步兵、骑兵等军队的面前开始检阅。凌晨4点半阅兵结束后,接下来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