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第三十九章 唐尧臣等人的结局,戚继光使用“车营”阵法打败蒙古骑兵
作者:水墨丹青隐士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隆庆2年(公元1568年)5月,隆庆皇帝下旨任命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兼右都督,戚继光到达蓟州后由于当时城里的总兵力只有3000多人,戚继光就在辖区的各个地方征调士兵3万名到蓟州参加训练,6月,征调的3万人到达蓟州后戚继光又派杨文回福建境内,和在那里的唐尧臣等人一起在1万多人的戚家军将士中挑选出3000人,挑选完后就一起立刻带领这3000人来蓟州参加训练。8月,杨文、唐尧臣、胡守仁、陈大成、张文忠、杨天明一起率领3000名戚家军将士到达蓟州后就和北方的3万多名将士一起参加训练。

  唐尧臣调到北方后继续担任军师兼监军,多年后他被调回浙江担任按察司指挥佥事,唐尧臣最后在浙江杭州去世。

  胡守仁调到北方后担任蓟州东路副总兵,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胡守仁升任福建总兵官,胡守仁升任福建总兵官,胡守仁率领一部分戚家军回到福建后,在福建、广东等省境内剿灭一些海盗集团和入侵的倭寇,万历2年(公元1574年),胡守仁成功剿灭林凤和李忠海盗集团。后来胡守仁又担任过都督佥事、贵州总兵和浙江总兵。万历11年(公元1583年)6月,胡守仁受“清算张居正”的牵连而遭到弹劾,被罢官回到家乡南直隶句容县(今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万历20年(公元1592年),胡守仁在家中去世。

  陈大成调到北方后,最后关于他的结局史料里没有记载。张文忠青年时期在跟随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战争中娶妻生子,隆庆3年(公元1569年),张文忠被戚继光调到北方后,此时张文忠的儿子张懋爵早已长大成人,并成功考取功名做官,后来张懋爵上疏为祖父张经平反,朝廷恢复了张经的官职,赐祭葬,追谥为“襄敏”,张文忠被戚继光调到北方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1月,张文忠在蓟州城中病逝。

  关于杨文和他老婆罗玉芝、儿子杨龙的结局会在第二卷中提到,杨天明的结局也会在第二卷中提到,而关于戚继美、金科等人的结局会在第一卷的最后一章中提到。

  后来戚继光又派人把在福建境内的丁邦彦、吴惟忠、冯子明、楼大有等1万多名戚家军将士先后调到蓟州参加训练,但是也有一些将领和士兵戚继光没有把他们调到蓟州来,而是把这些将领和士兵留在福建和俞大猷等人一起在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境内剿灭农民起义、少数民族叛乱等战争。如王如龙就被戚继光留在了福建境内,王如龙就在福建宁德担任都指挥佥事,后来还担任过广东参将,最后关于他的结局史料里没有记载。

  戚家军水师总指挥沈舟曾经就是俞大猷的部下,如果把沈舟调到北方他就不能打海战了,所以戚继光就把沈舟还给了俞大猷,从此沈舟一直就跟随俞大猷的身边,帮助俞大猷剿灭叛乱,以及入侵的倭寇和福建、广东等省境内的一些海盗集团,他老婆戚芸后来从山东济宁回到广东境内和丈夫团聚,关于他们夫妻两人最后的结局会在第一卷的最后一章中提到,关于丁邦彦和冯子明的结局也会在第一卷的最后一章中提到。

  楼大有,字惟丰,号南湖,义乌夏演村人,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万历20年(公元1592年)12月,楼大有和吴惟忠一起带领戚家军跟随东征提督李如松等将领率领的军队进入朝鲜抗击倭寇,所以关于他和吴惟忠的在朝鲜战场抗倭的事迹,以及他们二人最后的结局会在第二卷中提到。

  隆庆2年(公元1568年)6月,朝廷划拨给蓟州46000多两银子,这些银子是给戚继光用来制造战车和火器用的。戚继光就命令弟弟戚继美带领一些将士,以及铁匠、木匠等工匠制造各种兵器、火器和战车等,不久,戚继光在鸳鸯阵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车营”阵法,这是一种结合了战车、拒马器、鸟铳、狼筅等各种武器的阵法,并且他还命令戚继美成立了12座车营,戚继光把将士们分为车兵、步兵、骑兵三个兵种,用战车装备车兵,同时把这三个兵种混编在一起,也就是“车步骑营”,每座车营里一共有3109名将士,分别是有2048名战斗的兵员,1061名杂役、工匠和车夫,每座车营分别装备216辆轻车和128辆重车,每4名士兵推一辆战车,此外每座车营还装备有发号令的两辆鼓车、指挥将领乘坐的战车3辆,火箭车4辆,大将军炮8辆,另外戚继光命戚继美成立了3座辎重营。

  大将军炮是一种安装在小车的大型火炮,全身用生铁铸造,长度为三尺多,重量为几百斤,这种火炮的前面有照星,后面有照门,它装填的炮弹要重达3到5斤,可以在小车上直接发射,发射的距离可以达到1里之外,具有强大的威力。

  9月,王文英和陈月蓉派金科到蓟州带了一封信给戚继光,戚继光打开信一看非常高兴,原来三个月前陈月蓉在老家山东登州给戚继光生了一个儿子,这是戚继光的第一个儿子,戚金把金科留了下来。不久,戚继光回到山东老家,给儿子取名戚祚国。10月,戚继光回到蓟州,后来陈月蓉又给戚继光生了第二个儿子戚安国,戚继光把戚安国过继给了王文英。

  12月,蒙古朵颜卫首领董忽力和侄子董长昂率领3万名骑兵进攻青山口(今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青山口村)。

  董忽力,明朝蒙古朵颜卫首领,也译作董狐狸,曾被明朝朝廷封为指挥佥事,是成吉思汗手下太将者勒篾的后代,朵颜卫首领革兰台的第五子。

  戚继光看到这封紧急军报后,戚继光率领8000名将士去青山口平乱,在戚继光率领的军队还没有到达之前,董忽力得知戚继光这次只带了8000人来对战自己率领的数万名蒙古骑兵,他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董忽力对部下说:“以前听说戚继光打仗是如何了得,这次他居然只率领8000人来对战我的3万名铁骑,看来这个人也不过如此,平原地带,我3万名铁骑如风卷残云,戚继光他如何能打败我?”董忽力这次有点轻敌了,戚继光虽然这次只率领8000人来对战,但是他还带了一种“秘密武器”来对付董忽力的骑兵,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这种秘密武器就是车营阵法,戚继光率领军队到达青山口战场后立即命令将士们迅速把所有的战车排成一个大的铁圆圈,董忽力和侄子董长昂率领3万名蒙古骑兵直接朝铁圆圈冲了过来,戚继光马上命令将士们开出无数个缺口,原来里面藏有许多支骑兵,这些骑兵向开闸的洪水一样朝蒙古骑兵冲了过来,然后蒙古骑兵就被消灭了一半,但是董忽力和侄子董长昂仍然命令骑兵继续往前冲,正在这时铁圆圈变化阵型,变成了一队一队的车营阵法,紧接着蒙古骑兵就被阵法中的各种战车,以及拒马器、狼筅、鸟铳、大将军炮等武器杀的和炸的人仰马翻,死伤惨重,最后董忽力和侄子董长昂只带领少数骑兵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