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第三十七章 冯仲缨成功说服加藤清正南撤,朝鲜北部全部光复
作者:水墨丹青隐士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2月12日,宇喜多秀家等人率领3万名主力日军去进攻王京附近的幸州城,驻守在幸州城的朝鲜全罗道观察使兼巡察使权栗率领部下2300多人和当地百姓一起在一天之内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时,驻守在开城的李如松得知这条消息之后他命令查大受率领数百名明军在晚上趁3万名主力日军正在进攻幸州城的有利时机,前往日军把守的龙山仓,把它烧毁。查大受率领数百名明军到达龙山仓旁边的小山头后,接着他们往龙山仓内发射了大量的神火飞鸦,然后查大受成功地率领明军烧毁了日军的许多粮食,最后他们安全地返回了开城的明军大营,同时权栗他们也成功打退了3万名日军的最后一次进攻,并取得了幸州大捷,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在这场战争中权栗率领的朝鲜军一共斩首日军首级110颗,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吉川广家、前野长康等许多日军将领都受了伤,但是日军的实际伤亡可能会更大,并且权栗率领的2300多名朝鲜军也造成了重大伤亡,最后他们离开幸州,前往坡州把守。后来剩下的日军回到王京后,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看见附近龙山仓那里燃烧的熊熊大火后,都知道自己已经来不及抢救这大批粮食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大军的数十万石粮食全部被大火化为灰烬,同时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石田三成等日军将领也只能选择率领士兵们往南撤退了,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能够与明朝联军对抗的“本钱”了。

  接下来明朝东征大军面临的最强大的劲敌不再是驻守在王京的日军主力,而是在东征大军侧后方的朝鲜咸镜道(今朝鲜半岛东北部)境内加藤清正所率领的日军第二军团,另外朝鲜的两位王子临海君李珒和顺和君李等人还在他们的手里。如果加藤清正要率领第二军团去攻占明朝联军兵力空虚的平壤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初春间,担任东征大军军营赞画的袁黄在军营大帐里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加藤清正是一位外表看起来强大,但是内心是非常软弱的将领,当初他率领的日军第二军团义无反顾地杀到了咸镜道,但是咸境道是一个极端贫穷、严寒的地方,并且他们才在几个月前勉强地熬过了寒冬,而且现在日军的所有粮草已经被明军一把火烧光了,也就是说日军现在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粮草补给,于是袁黄决定派自己身边一位名叫冯仲缨的谋士前去和加藤清正谈判。

  冯仲缨,是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后明朝东征大军中一位胆识过人的军官,也是军营赞画袁黄身边一位重要的谋士。

  于是袁黄在向经略宋应昌请示后,他立即派冯仲缨带上10多个人前往咸镜道境内的安边(今朝鲜江原道安边郡)与加藤清正展开谈判。2月25日,双方开始展开谈判后,冯仲缨首先狠狠斥责日军侵略朝鲜是一种不合乎道义的行为,然后他还告诉加藤清正道:“我朝的援军已经渡过鸭绿江,准备与东征提督李如松将军南北夹击你的第二军团,只要大军一到,必能扫清尔等。当下大明经略宋应昌、赞画袁黄不忍对你们大加杀伐,才决定放你们第二军团一条生路。”

  接下来冯仲缨又告诉加藤清正两条十分重要的消息:

  第一条消息是明军在朝鲜北部的动向:明军已经从平壤抽调了一部分吴惟忠等人率领的浙兵,又从第二批入朝明军中分出1万人,协助朝鲜将领、平安道兵使李镒防御平安道,李如松也已经率领军队返回平壤。

  第二条消息是小西行长一直在和大明暗通款曲要求封贡。

  加藤清正听了之后,决定彻底放弃了率领军队偷袭平壤的想法,并且他要率领军队往南撤退,同时要早日撤退到王京,然后加藤清正当即把自己穿在身上的团花战袍脱下来,给冯仲缨披上,并且还要与冯仲缨歃血为盟,同时表示第二天就会率领军队往南撤退。谈判快要结束时,加藤清正还把两位被俘虏的朝鲜王子叫了出来,跟冯仲缨见了一面,报个平安,以此表示自己的诚意。

  后来加藤清正说到做到,第二天,也就是2月26日他便率领军队往南撤退,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2月29日,在万历朝鲜战争中跑路最远的日军第二军团终于往南撤退到了王京,从此朝鲜半岛北部全部光复。然后在3月间,小西行长再次派人去和明军私下接触、谈判。另外,冯仲缨在与加藤清正谈判时说的:“我朝的援军已经渡过鸭绿江,准备与东征提督李如松将军南北夹击你的第二军团。”其实他骗了加藤清正,因为在4月2日到3日间,副总兵刘綎才率领5000多名四川兵渡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