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第三十八章 刘綎率军进入朝鲜,许孚远派史世用等人前往日本收集情报
作者:水墨丹青隐士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2月25日,在朝鲜咸镜道境内的安边加藤清正在听了冯仲缨说的话后当即把自己穿在身上的团花战袍脱下来,给冯仲缨披上,并且还要与他歃血为盟,同时表示第二天就会率领军队往南撤退。

  后来加藤清正说到做到,第二天,也就是2月26日他便率领军队往南撤退,2月29日,在万历朝鲜战争中跑路最远的日军第二军团终于往南撤退到了王京,从此朝鲜半岛北部全部光复。另外,冯仲缨在与加藤清正谈判时说的:“我朝的援军已经渡过鸭绿江,准备与东征提督李如松将军南北夹击你的第二军团。”其实他骗了加藤清正,因为在4月2日到3日间,副总兵刘綎才率领5000多名四川兵渡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境内。

  刘綎(公元1558~1619年),字省吾,江西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明朝末期著名的抗倭将领,父亲刘显也是著名的抗倭将领,曾担任过广东总兵、狼山总兵等官职。万历初年,刘綎跟随父亲刘显率军讨伐四川的九丝蛮。刘綎第一个登上城楼,抓获蛮人首领阿大。后来因为立有军功,升任为云南以东守备,接着又改任南京小教场坐营。万历21年(公元1583年),刘綎因为率军征讨缅甸王南达勃因(莽应里)而成名,并与邓子龙大败于缅军于姚关以南,还招抚了孟养、木邦、孟密、陇川各土司,后来刘綎因为平定云南之乱有功被升任为副总兵,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4月2日到3日间,刘綎率领5000名四川兵渡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境内抗击倭寇。刘显使用的镔铁刀重达120多斤,马上轮转如飞,人称“刘大刀”,并且后世还称刘显为“晚明第一猛将”。

  此时明朝联军的粮食补给已经逐渐恢复起来,刘綎率领5000多名四川兵进入朝鲜境内,并加入到明朝东征大军的队伍中。

  3月间,小西行长再次派人去和明军私下接触、谈判,3月15日,宋应昌派沈惟敬前往王京和小西行长等人展开谈判。就在明朝与日本展开谈判的同时,许多日军部队都陆陆续续地返回到了日本的名护屋城(今日本九州岛佐贺县唐津市境内,是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日本侵略朝鲜的重要基地),7月间,福建巡抚许孚远派来的史世用等间谍人员也来到了名护屋城。

  许孚远(公元1535~1604年),字孟中,号敬庵,浙江德清县乌牛山麓(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学者。年轻时许孚远曾拜明朝著名思想家唐枢为师,后来许孚远在嘉靖41年(公元1562年)间,担任南京工部主事,隆庆初年,担任广东佥事,万历20年(公元1592年)12月间,担任福建巡抚。明朝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刘宗周曾拜许孚远为师。

  万历20年(公元1592年)12月间,李如松、宋应昌等人率领4.5万人的东征大军渡过鸭绿江后进入朝鲜境内前夕,许孚远开始担任福建巡抚之后,兵部尚书石星派了两名锦衣卫名色指挥使沈秉懿和史世用来到福建见许孚远,声称要取道福建,前往日本打探敌情,并由许孚远全权负责这项行动,原来明朝朝廷在派兵进入朝鲜境内之前已经意识到对日本这个敌人的了解很少,于是决定派遣几名间谍潜入到日本侦察丰臣秀吉、日军等方面的情报。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军政收集情报的机构,也是明朝历史上最神秘的官方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为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下旨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设锦衣卫。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它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和巡查缉捕、刑狱等事宜”,从事侦察、逮捕和审问等活动,并且要参与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方将领等特务工作,同时他们要穿飞鱼服和佩戴绣春刀,其机构的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身边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且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在内,并且要进行不公开的审讯。有明一代,锦衣卫就一直存在,一直延续到公元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以说是正式地结束了长达290年的历史。

  许孚远觉得沈秉懿年纪有点大了,并且看上去比较狡猾,所以许孚远认为沈秉懿不是很可靠,就让沈秉懿回去向石星报告,没有用他,但是对于史世用,许孚远则十分看重,他认为史世用身材魁梧,又有才能,于是决定派史世用到日本去侦察、获取情报,接下来他就开始着手训练史世用等人。

  万历21年(公元1593年)6月间,训练完成后许孚远让史世用等人打扮成海商,跟着一名叫许豫的海商(实际上也是许孚远派出的间谍人员,后来许豫还成为了一名明朝军官)从福建泉州府的同安县出发,乘船渡海前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