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第四十八章 加藤清正坚持不肯放人,朝鲜两位王子的资料
作者:水墨丹青隐士的小说      更新:2022-10-09

  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3月15日,宋应昌派沈惟敬和胡泽、沈思贤一起前往王京谈判,到达王京后,紧接着明朝和日本的第二次谈判在龙山仓正式开始后沈惟敬就向他们提出了明朝方面给出的谈判条件:“汝能涤志前非,尽还朝鲜故土,并还两王嗣以及陪臣等,归报关白上章谢罪,本部即当奏题,封尔关白为日本国王。”

  同时,沈惟敬还向他们给出了几条理由,主要的理由有两条:

  一、日军没有明军厉害,并且武器、战术等方面也都不比不上明军。

  二、明军士兵的人数众多,并且朝鲜战场距离明朝非常近,目前明朝已经出动陆军和一支庞大的海上水师船队,前去阻断日军的归路。并且日军的兵力远远没有明军的兵力多,日军长期作战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疲劳之中,而且在异国他乡的朝鲜作战,粮食供给又跟不上,如果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日军只会打败仗。

  但是沈惟敬把明朝方面给出的谈判条件和几条理由说完后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等人都没有一点反应,于是沈惟敬把第二条理由再详细说了一遍:“二位将军,我们天朝的袁黄和刘黄裳两位赞画已经率领40万大军行动,并且现在已经分成两队,一队去鸟岭截住你们日军的退路,另一队到汉江截住你们的粮道,还有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二位大人率领30万大军,马上就要到了。你们日军现在立即把两位朝鲜王子和大臣们交出来,然后滚回你们日本去,封贡之事就可以办成,而且两国之间没有了仗打,岂不是更好?”

  刘黄裳(公元1529~1595年),字玄子,明朝著名文人,河南汝宁府光州(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人,父亲刘绘也是明朝著名文人,并官至重庆知府,弟弟刘黄鼎也是明朝著名文人。万历14年(公元1586年)刘黄裳考中进士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和兵部员外郎的官职。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后刘黄裳在宋应昌帐下和袁黄一起都担任军营赞画,并随东征大军一进入朝鲜抗击日军,后来官至兵部郎中,著有《藏征馆集》。

  小西行长知道沈惟敬说的话好多时候都是吹牛,并且说的从不靠谱,于是他听完沈惟敬说的这几句恐吓的话也就没放在心上,而且小西行长根本就不想让一步,他坚持说要在王京一直等到了封贡结束,再率领军队撤退。

  沈惟敬一看小西行长坚持不肯让步,觉得这可不行,于是他对小西行长说道:“小西将军,封贡是一件大事,不是派一两名使者就能够解决完成的,为了两国的面子,至少先把释放朝鲜的两位王子和陪臣们,这样我们才能谈的下去。”

  但是加藤清正听到后对沈惟敬大声说道:“大人,两位王子和陪臣们是我加藤清正抓的,我说不放,就不会放他们。”

  朝鲜的两位王子临海君李珒、顺和君李和陪臣们是在明朝万历20年、朝鲜宣祖25年(公元1592年)7月24日朝鲜咸镜道的会宁一起被加藤清正率领的日军第二军团俘虏,并且到现在加藤清正率领的第二军团的手里,而且朝鲜的两位王子和陪臣们又是谈判的重要筹码,可是加藤清正坚持不释放他们,谁都也无可奈何。

  李珒(公元1572~1609年),幼名镇国,李氏朝鲜王朝中期宗室,是朝鲜宣祖李昖庶长子,光海君李珲的长兄,母亲是恭嫔金氏,封临海君。在李昖长期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作为庶长子的临海君李珒本来应该被立为世子,但因为李珒“荒怠不学,纵奴作弊尤甚”的行为,一直没有被李昖立为世子,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后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4月29日(公元1593年6月8日),李昖立次子、李珒的弟弟光海君李珲为世子。

  李(公元1580~1607年),朝鲜宣祖李昖的庶六王子,母亲是顺嫔金氏,封顺和君,李珪性格暴虐,仗着自己是王子的身份,李就经常任性妄为地干许多坏事,比如经常强夺百姓的农田和别人的家奴。

  看来谈判的气氛马上就要发生变化了,小西行长于是立即小声在沈惟敬的耳朵边悄悄小声说道:“大人,我们日本当初就没有与你们大明成为敌人的想法,大明朝廷只要同意我们通贡,我们就立即率领军队撤退。”然后小西行长又指着加藤清正说道:“大人,我跟加藤之间一直都有很深的矛盾,向来不和,他就仗着自己抓了区区两个王子的功劳,就整天在我面前扬武扬威的,我早就烦透了,根本就不想打,只盼着能早一天回到日本。只要大人稍微松口,我这里再调解一下,这件事情不就办成了。”

  那么沈惟敬听了小西行长说的话是什么反应,谈判会如何进行下去,下一章再为大家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