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书籍与文字 第十五章:科幻文的逐年掺水
作者:该玩家未命名的小说      更新:2022-10-08

  科幻文的具体分类是没有明确的定义的,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科幻网络小说大部分读者慢慢的将科幻文分为两个部分:硬科幻和其他科幻,我更愿将其分为硬科幻和歌剧科幻。但即便已经做到了如此模糊的分类,有一些小说本身的定位依旧是很多人争辩的话题。

  回到正题,在网络文学如此发达的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感觉科幻小说的质量却在逐年“掺水”?这便是我们今天要主要讲解的目标。

  首先我们从硬科幻的角度出发,硬科幻对文笔、剧情、作者的控制等各个方面都是非常严苛的。这也就导致大部分的作者选择的是歌剧科幻而不是选择硬科幻即便少数的作者选择的是硬科幻往往也会因为看起来更像是教条而不是小说被很多的读者抛弃以至于成绩不理想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其实是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先人们描绘的未来要么非常辉煌要么就是人类的存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很多读者在内心中构想出来的未来世界绝对不会是平和的存在。

  然而硬科幻前面就讲过最需要的就是作者的控制性,各个方面的描写都必须基于现实去描述这也就导致大部分的硬科幻文往往局限在几十或者几百年以后的未来并且会描写的比较枯燥,这与现在相对于快餐制的社会发展情况相违背。

  毕竟我也不觉得会有多少的读者会愿意在上完课或者刚下班去看一些非常沉重或者是枯燥的话题。

  那么在歌剧科幻呈主体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其实很简单,写歌剧科幻的小说的作者数量实在太多了,这就像我昨天说的那样数量一旦多含金量会必然下降。

  歌剧科幻身为定位最模糊的一个大分类有近一半的作品都会涉及超凡因素,比如亚空间、灵能、神等不符合现在科学的都会在歌剧科幻中出现。

  歌剧科幻中最常见的一个场景要么是长生要么就是时间的穿梭,无论如何都会给主角一个可以影响相当长时间的金手指,再加上这些年对于作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读者很多年之前的一些所谓的科幻小说已经很难入眼了。

  歌剧科幻是相对于更多读者愿意去了解去阅读的一个分类,不同于硬核换的枯燥乏味,歌剧科幻更多的是符合现在读者的口味,自然而然会有更多的作者愿意去写,这就形成了和硬科幻完全不同的良性循环。

  科幻的最初是源于人们在看到工业时代对于未来的一种畅想,但是大部分并没有想到去了解宇宙中的一些“社会学”,这也就造就了《三体》三部曲中“黑暗森林”的成名。

  宇宙的未来从来都是不可预测的,但我们却可以永远以一种心态去看待其他的文明。我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人类文明宁可当一个射杀无辜文明的罪人也不要成为一个被罪人射杀的可悲的文明。

  愿人类荣光永存,愿人类群星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