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成功修仙 第七百零七章 戚继光、俞大猷抵京!
作者:春又至夏的小说      更新:2024-03-27

  在从管家的口中确认了,自己的四弟朱载圳,即将在近日离京的这一事实后。朱载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心里一直悬着的石头,也总算是安然落地。对于朱载坖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消息了!众所周知,那些已经就藩的藩王,倘若没有接到诏令的话,便终身不得回京,只能一辈子待在封地上。而朱载圳这一次离开京城,下一次要想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等到朱载圳离开京城后,朱载坖便能够腾出手来,专心应对来自于朱载垣的威胁。旋即,只见朱载坖用一只手支撑起下巴,如此想道:“话说孤要不要向父皇请示一下,到时候亲自去送一送四弟,说不定,这一次就是永别了……”……正当朱载坖还在权衡这其中的利弊时,另一边,京城,码头附近。在从浙江出发大半个月后,戚继光、俞大猷一行人所搭乘的船只,总算是抵达了京城。为了确保接下来的练兵,不出纰漏,戚继光和俞大猷将王如龙、胡守仁、陈子銮、吴唯忠等自己手底下的得力干将,都带到了京城。一下船,俞大猷便被远处那些高耸的城墙、巍峨的城楼,以及错落有致的建筑,吸引了目光。“世人皆言,苏杭一地,繁华如梦,依我看,这京城也不逞多让啊!”随后,只见俞大猷将目光从远处的车水马龙收回,如此感慨道。一旁的戚继光听闻俞大猷此话,也笑着应声道:“是啊!”先前,戚继光和俞大猷跟随胡宗宪剿灭倭寇,四处征战,积累了大量的战功。后来,在嘉靖的刻意提拔下,戚继光、俞大猷升官的速度如同坐火箭一般。眼下,戚继光为昭毅将军,正三品武官,俞大猷为怀远将军,从三品武官,这是大明许多武将,穷极一生也难以到达的高度。在驻足观看了许久后,只见戚继光将目光,从远处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收回,转过身来,看向俞大猷所在的方向,出言提议道:“时候不早了,去驿站吧!”俞大猷闻言,点了点头,出言应声道:“嗯,走吧!”待话音落下,戚继光、俞大猷未作丝毫犹豫,当即乘坐轿子,向着京城内专门接待官员的驿站行进。……由于先前向皇帝举荐戚继光、俞大猷的人,是吏部尚书胡宗宪。因此,戚继光、俞大猷二人抵达京城后不久,朝中便有许多官员收到了风声。那些官员盘算着,等戚继光、俞大猷二人觐见完皇帝后,便登门拜访,拉近一下关系。倒不是他们有多么看重戚继光、俞大猷,他们主要是想通过交好戚继光、俞大猷,间接搭上胡宗宪的关系。毕竟,眼下的胡宗宪,既是内阁阁老,又是吏部尚书,还有个当内阁首辅的老师!试问朝野上下,还有比这更粗的大腿吗?同时,背地里,也有许多人在暗自慕羡戚继光、俞大猷的好运。近些年来,戚继光、俞大猷跟随胡宗宪南征北战,剿灭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胡宗宪在被皇帝任命为吏部尚书以后,也没忘了他的这两个老部下,拉了他们一把,亲自向皇帝举荐二人,让其负责练兵的事宜。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有胡宗宪这么一位当吏部尚书的老上司在,日后戚继光、俞大猷的仕途,必定是一帆风顺。也正是因为如此,朝中那些人,想要交好戚继光、俞大猷的心情,变得愈发迫切。夜幕降临,戚继光、俞大猷二人下榻的驿站内。房间内,橘黄色的灯光清晰地映照出戚继光、俞大猷的身影。此刻,戚继光、俞大猷二人,尽皆跪伏于地,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身穿赤红色官服的老太监。“陛下说了,你二人一路舟车劳顿,先休息一晚,明日再去觐见!”待那名老太监的话音落下,只见戚继光、俞大猷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毕竟,明天一早,他们就要去紫禁城,觐见皇帝了!在大明,有多少官员穷极一生,都见不到皇帝几面,而眼下,他们却有机会,能够亲自面见皇帝。这是何等的荣幸啊!随后,只见戚继光率先回过神来,从地上起身,俯下身体,向那名老太监恭敬行礼道:“劳烦公公了!”一旁的俞大猷见此情形,也紧跟着从地上起身,向那名老太监道谢:“劳烦公公了!”那名老太监见此情形,斜睨着看向二人,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劳烦公公特意跑这一趟,些许薄礼,不成敬意!”戚继光说完,当即上前,不动声色地将一沓厚厚的银票,塞到了那名老太监的手中。那名老太监在大致感知了一下银票的厚度后,当即满脸堆笑,转而开口道:“哪里,哪里,戚将军说笑了,这无非是咱家的本份而已!”“你们是胡阁老亲自向陛下举荐的人,日后的前途必然不可估量!”戚继光听闻此话,脸上满是谦卑之色,当即低下头,向那名老太监躬身行礼道:“多谢公公美言!”那名老太监,眼见自己将话顺利带到,也没有过多停留的意思。在嘱咐二人,好好休息以后,便转身离开了房间。在送走那位老太监以后,只见戚继光转过身来,看向一旁的俞大猷,紧跟着开口道:“时候也不早了,早点休息吧,明天一早,咱们还得去觐见陛下呢!”“嗯。”俞大猷在应声后,便打算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其刚走出没几步,又重新折返回来,随后,只见其看向戚继光所在的方向,出言询问道:“对了,你有告诉总督大人那边,咱们已经抵达京城的这个消息吗?”戚继光将俞大猷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在略微颔首后,转而开口道:“放心吧,我一早便派人给总督大人送去了消息!”在从戚继光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俞大猷这才放下心来,随后,未作丝毫犹豫,当即离开了房间。……另一边,胡宗宪位于京城的宅邸内。自从胡宗宪当上吏部尚书以后,前来登门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使得胡宗宪不厌其烦。后来,胡宗宪听取了张居正的建议,在家中养了几条恶犬,并命人在门口贴上了相应的标识。自那以后,前来拜访的人,便少了许多,胡宗宪也难得清静了下来。此刻,书房内。胡宗宪正手捧一本《西游度厄传》,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中那跌宕起伏的剧情,令人不由得沉浸于其中。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当胡宗宪回过神来时,才猛地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将这册书来回翻看了好几遍。随后,只见胡宗宪将手上的书籍放下,呢喃自语道:“嗯,这个射阳居士写的书还真有意思,就是字数太少了,我记得此人好像在国子监就读,改天找人前去拜访一番。”正当胡宗宪如此盘算之际,只听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进来!”待话音落下,只见房间的门被推开,管家迈步走了进来。管家在进入房间以后,便下意识地看向胡宗宪所在的方向,俯下身体,恭敬道:“老爷,严阁老那边派人送来消息,说是有人以肆意贪墨的罪名,上疏弹劾郑泌昌、何茂才二人。”胡宗宪在从管家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脸上也不由得闪过一丝诧异之色。旋即,只见其挑了挑眉,看向管家所在的方向,出言追问道:“你说什么,弹劾郑泌昌、何茂才?”迎着胡宗宪的目光,管家不敢有丝毫隐瞒,当即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尽皆说出:“是的,老爷,严阁老那边是这么说的……”在管家的叙述之下,胡宗宪也算了解到了大致的情况,旋即,只见其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行了,这件事情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是,老爷!”管家在应声后,向胡宗宪拱了拱手,旋即迈步离去。“嘉兴袁家吗……”待管家离开房间以后,只见胡宗宪用一只手支撑起下巴,开始思考起了这背后的缘由。胡宗宪可没有忘记,在不久前,嘉靖特意召见自己,并向自己了解了有关浙江那边土地兼并的情况。“赵贞吉此番前去浙江,便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去调查土地兼并的事宜,而眼下,嘉兴袁家却发动朝中的人脉,弹劾郑泌昌、何茂才两个人!”“赵贞吉身为封疆大吏,他们自然不敢擅动,因此,只能通过弹劾郑泌昌、何茂才的方式,来间接地向赵贞吉施压!”在想明白这些后,胡宗宪整个人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他也明悟了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这个忙,自己得帮!在胡宗宪看来,嘉兴袁家只是运气不好,正好撞在枪口上了而已。就算没有嘉兴袁家,也会有钱塘许家、余姚虞家,反正只要官府想,随便都能给你安上几条罪名。归根结底,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皇帝打算调查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一事,涉及到了王朝的命脉,每到王朝中期的时候,土地兼并的状况就会变得尤为严重。倘若朝廷对这种情况听之任之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伴随着土地兼并的状况愈发严重,那些失去了土地,没有了活路的百姓,为了活命,就会化作流民。到时候,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很快便会一呼百应,在各地掀起叛乱,到那时,局面将会一发不可收拾。胡宗宪的心里十分清楚,皇帝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方才会借此机会,拿嘉兴袁家开刀。目的便是为了试探一下,这件事情的阻力究竟如何。另外,胡宗宪在浙江任巡抚多年,郑泌昌、何茂才身为他的下属,眼下却被以肆意贪墨的罪名弹劾,到时候朝廷追查起来,他也免不了被扣上一顶失察失职的帽子。在想明白这些以后,只见胡宗宪唤来亲信,出言吩咐道:“你马上去老师那边一趟,就说这个忙,我会帮的!”那名亲信听闻胡宗宪此话,整个人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向胡宗宪躬身行礼后,当即迈步离开。在这之后不久,只见一名奴仆迈着无声的步伐进入了房间,低下头,恭敬禀报道:“老爷,刚刚有人给您送来了一封亲笔信,来人说是您以前的下属托人送来的!”胡宗宪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犹疑之色,随后,其仿佛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看向那名奴仆所在的方向,沉声吩咐道:“把信拿过来吧!”“是,老爷!”在这之后,只见胡宗宪从那名奴仆的手中接过信封,信封上的署名为戚继光。“戚继光他们,居然这么快就到京城了?”胡宗宪在感慨完毕后,便拆开信封,浏览起了上面的内容。……夜晚,京城,严府。此刻,房间内,严嵩正一边泡脚,一边浏览着手上的书籍,盆中的热水还冒着热气。严嵩刚一抬脚,便有侍女上前,俯下身体,小心翼翼地用绸布将严嵩脚上的水擦干。就在这时,从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严嵩见此情形,只得将目光从眼前的书籍上移开,出言吩咐道:“进来!”待话音落下,房间的门被推开,只见管家推门走了进来。在进入房间以后,管家当即俯下身体,看向严嵩所在的方向,恭敬道:“老爷,刚刚胡宗宪那边派人送来消息,说这个忙,他会帮的!”严嵩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脸上满是欣慰之色,随后,只见其在一旁侍女的搀扶下,坐到了书案后。“汝贞真是可靠啊,看来我严嵩没白收这个学生!”在感慨完毕后,只见严嵩抬起头看向管家,颇为随意地摆了摆手,紧跟着吩咐道:“行了,这没你什么事了,先下去吧!”“是,老爷!”待严嵩的话音落下,管家未作丝毫犹豫,在向严嵩恭敬行礼后,当即迈步离开。在管家离开后不久,只见严世蕃迈步走了进来。严世蕃刚进入房间,只听严嵩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事情办得如何了?”严世蕃闻言,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俯下身体,恭敬应声道:“父亲,孩儿已经派人通知张润德、罗龙文他们了!”严嵩听闻严世蕃此话,点了点头,然后将注意力重新放到了眼前的书籍上。严世蕃见此情形,在犹豫片刻后,看向严嵩所在的方向,小心翼翼地询问道:“父亲,胡宗宪那边怎么说,他会帮忙吗?”严嵩闻言,瞥了严世蕃一眼,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就在不久前,胡宗宪派人送来消息,说这个忙,他会帮的!”待严嵩的话音落下,只见严世蕃的脸上浮现出早有预料的神色,冷哼一声后,自顾自地说道。“哼,他当然会帮忙,毕竟郑泌昌、何茂才是他多年的下属,要是出了事,朝廷追查下来,他胡宗宪也免不了失职的罪名!”严嵩闻言,只是皱了皱眉,并未多说什么。“对了,父亲,先前胡宗宪向陛下举荐的戚继光、俞大猷二人,已经到达了京城!”“嗯,知道了,时候不早了,下去休息吧!”严嵩对于严世蕃的话不置可否,只见其将目光收回,摆了摆手,如此吩咐道。“是,父亲,孩儿这就告退!”“嗯。”……一夜的时间眨眼便过,清晨,戚继光、俞大猷下榻的驿站。由于再过不久,就会去往紫禁城觐见皇帝,因此,戚继光、俞大猷早早地就起了床。对于接下来与皇帝的会面,戚继光、俞大猷二人,可谓是异常期待,并早早穿上了公服。公服是一种在面见皇帝的时候,所穿的礼服,其中,文官与武官的公服,有很大的区别。三品文官的公服上,纹的是孔雀,而三品武官的公服上,纹的是豹。此刻,戚继光俞大猷均身穿绯色公服,公服上还绣着没有枝叶的散答花,直径为二寸。在确认万事俱备以后,只见戚继光、俞大猷乘上早已备好的轿子,去往了紫禁城。紫禁城,乾清宫外。那名专职负责教导礼仪的太监,正孜孜不倦地向戚继光、俞大猷讲述着,接下来在面见皇帝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嗯,到时候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大致就是这些了!”那名太监说完以后,便将目光从戚继光、俞大猷的身上收回。在这之后,只见戚继光上前,不动声色地将一沓银票,塞到了那名太监的手中。“劳烦公公了!”那名太监在大致感知了一下银票的厚度以后,向戚继光点了点头,缓缓道:“嗯,还算懂事!”在这之后,那名太监眼见四下无人,向戚继光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一些。随后,只听那名太监的声音响起:“陛下近来心情不错,你们无须顾忌太多,只管大胆言事即可,另外,陛下比较偏爱实干的官员……”在这之后,那名太监并未停留太久,而是径直离开。戚继光、俞大猷看着那名太监离去的身影,脸上满是感激之色,俯下身体,恭敬道:“公公慢走!”待那名太监走远以后,只见戚继光将目光收回,看向一旁满是疑惑的俞大猷,出言解释道:“早先听总督大人提起过,在面见陛下时,要提前……”戚继光的还没说完,只听一道尖细的嗓音响起:“宣戚继光、俞大猷觐见!”戚继光见此情形,只得将那些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重新咽回到肚子里,紧跟着开口道:“走吧,去觐见陛下!”“嗯。”俞大猷在应了一声后,便跟随着戚继光的步伐,踏上了乾清宫的阶梯。待进入乾清宫以后,戚继光、俞大猷便按照先前那位,负责教授礼仪的太监所叮嘱的那样,目不斜视,‘扑通’一声跪伏于地,沉声道。“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嗯,都起来吧!”坐于龙椅之上的嘉靖闻言,在上下打量了戚继光、俞大猷一番后,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多谢陛下!”在得到嘉靖的应允后,戚继光、俞大猷方才从地上缓缓起身。饶使在这之前,戚继光、俞大猷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但当他们真的见到皇帝时,还是不免有些紧张。戚继光甚至能够感觉到,自己说话的时候,都带上了些许颤音。嘉靖将二人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轻笑一声,转而开口道:“行了,不必太过紧张,按照平常的时候来就行了,朕今天找你们过来,无非只是想跟你们聊聊而已!”在这之后,只听嘉靖的声音响起:“来人,替二位爱卿赐座!”嘉靖的话音刚落,很快便有太监上前,替戚继光、俞大猷备好了座椅,并在上面铺上了软垫。“微臣多谢陛下恩典!”戚继光、俞大猷见此情形,很快便反应过来,拱了拱手,向嘉靖谢恩道。在这之后,戚继光、俞大猷未作推辞,先后在座椅上落座,整个人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动作。随后,只见嘉靖将目光分别从戚继光、俞大猷的身上扫视而过,转而开口道:“你们两个,都是胡宗宪大力向朕举荐的人才,今日一见,果真是不同凡响!”戚继光、俞大猷听闻嘉靖此话,连忙从座椅上起身,俯下身体,毕恭毕敬道:“陛下谬赞了!”戚继光、俞大猷能够明显地感觉到,皇帝对他们颇为重视,此刻,对于皇帝接下来要说的话,也满是期待。随后,只听嘉靖那略带感慨的声音响起:“无论是率军剿灭曾在我大明东南沿海一带盘踞的倭寇,还是镇压福建、江西的叛乱,在这个过程中,你们都出力不小!”“你们可是为朝廷,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