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太阳系毁灭 第八十四章 请你们发挥主动能动性
作者:柳河边小道的小说      更新:2024-01-17

  李亦菲能抽出两天的时间吗?开玩笑,想尽一切办法都要把时间空出来,林希什么时候才能主动抽时间陪她玩三天?

  和李亦菲在金陵度过了愉快的三天时间后,林希一行人北上去了京城。

  都陪李亦菲了,总不能厚此薄彼吧,荆甜那里也要一碗水端平。李丽妃知道林希无法出国,她在八嘎国疯狂的工作三天,给自己空出三天的时间,和林希前后脚抵达了京城。

  荆甜和李丽妃两人达成什么协议林希不知道,反正他在京城的三天,可算是享尽了齐人之福。

  三位岳母都在京城,林希到了京城不见一面实在不合适,第二天的晚上,林希专门请三位岳母吃了一顿饭。

  回到公司之后,林希就把公司员工招集到一起,开了一个会议,会议的内容是一号厂房下一步发展方向。

  有的时候,该做样子还得做做样子,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林希心里有数,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公司有更多的参与感,就会有更多的认同感。

  这些都是许南告诉林希,他觉得有理后做出的决定。

  他回到公司的时候,一号实验室正好收完一茬小麦,正好可以开会。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大家对于工业化种植粮食的发展方向都有自己的认识。

  我们的小麦产量已经稳定,接下来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水稻种植生产。但我们现在就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当水稻也达到产量的上限,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是降低成本的方向,还是继续想办法提高产量?

  这方面的问题,请大家畅所欲言,为公司的发展建言献策,我在这里宣布一个决定,谁的想法被公司采纳,公司会予以重奖!”

  自赵正华离开之后,一号厂房的小麦产量就一直很稳定,技术员要做的工作除了记录日常数据,就是研究数据,找出有用数据和无效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再提升技术的水平,不过提升的程度一点都不明显。

  杨晓莉激动的举起手,示意她要发表意见。

  “嗯,杨晓莉吧,说说你有什么意见!”

  “谢谢林总,接下来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如林总所言,小麦的产量在现有条件下已经稳定,想要提高产量就要采取新的技术。

  我的想法是,抛弃小麦麦穗以下部分。

  不管是根部,还是茎部,小麦整株生长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麦穗发育的更加完美!

  我们现在的种植周期已经缩短到十五天,我认为这还是太长。小麦从麦种发芽到抽出麦穗需要十到十二天的时间,其余时间才是麦穗成熟的阶段。

  如果我们省去发芽到抽穗这个过程,让生产的过程直接升级到抽穗到成熟阶段,即使产量不提升我们也能变相降低成本。

  当然,这也是变相提高了产量。

  林总,以上就是我的想法,请您评鉴!”

  林希率先鼓起掌,等掌声稍歇,他开口说道:“杨晓莉的想法很不错,有实现的价值。从技术上来讲实现的可能性也很大!工业化种植,归根结底是给作物提供稳定且长期的能源和物质供应。

  现有生产流程确实如杨晓莉所言,大部分的能源和物质都消耗到小麦的根部,茎部,这些消耗是无用消耗。

  在外界的农田,这些消耗是非常必要且不可分割。但在我们这里,它并不是必要,是可以绕开的!

  杨晓莉的意见公司予以采纳,奖励她工作职级提升两级,现金奖励一百万元。”

  有了杨晓莉这个标杆的作用,极大的刺激所有员工的积极性,本来想混一混的员工,也开始绞尽脑汁的思考该如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这些员工还是没有想通,林希为什么要给杨晓莉如此巨大的奖励!

  杨晓莉提出的想法,能使用的场景可不止是粮食种植,一些多年生的水果种植也可以应用这种技术。

  想一想水果不是在大树上结出,而是定向在培养槽里长出,省下的时间和物资消耗,那是很可观的。

  而且,杨晓莉提出的建议,在技术上实现并没有难题,林希这里都有解决办法。

  麦种发芽之后,只长麦穗不长其他部位?简单,诱导生长!本身工业化粮食的种植过程中就使用了很多的诱导手段,要不然小麦也不可能长这么快。

  接下来许多员工都提出建议,不少建议林希认为很不错,虽然比不上杨晓莉,但也不差。

  这场会议林希撒出去一千万的现金,加上每月要多付的工资,公司的运营成本可是增加不少,但相比带来的收益,这点增加的成本就不值一提。

  林希把技术升级的事交给手下的员工负责,他只负责对汇总上来的技术进行审核,有问题的提出改进意见,可以提高的给出提高建议。

  这次他准备放手一次。

  文明之墓里的技术,当然很先进!工业化粮食种植技术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根本就不是种植,而是像生产普通工业产品一样生产出来,麦粒那是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一号厂房这样规格的厂房,顶级的生产技术一天的小麦产量可以达到上万吨!只要物料和能量不断,小麦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这样生产出来的粮食,口味和营养价值比农田种植出来的还要高!

  技术还能不能继续提升?可以,但已无必要。因为有了更加方便的食物获取方式,直接就是终端产品。

  面条?你想吃什么口味的面条,一键出货!各种菜系更加没问题,即点即做,时间不超过做一杯奶茶的时间。

  再往后的技术,人类需要的能量就不再是物质的补充方式,更加的高端。

  食物的演变是随着人类的进化需求而发生变化。

  工业化种植粮食在文明之墓里,真不是什么高端的技术。如果不是为了掩饰,林希都不会拿出这种技术。

  如今林希的工业化种植还需要种子,下一代的技术,种子都不需要,导入基因信息直接在培养槽里生成麦粒!

  至于下一代的技术,能不能在林希跑路之前研究出来,林希并不在意,反正在他的飞船上使用的技术足够满足他的需求。

  林希的公司正在研究新一代种植技术的消息,很快就被赵正华和宋福龙两位院士知晓,他们在第一个时间就杀到林希的办公室。

  “林总,我们两家公司打断骨头连着筋啊,你们开展新的研究可不能拉下我们!”

  见到林希的第一句话,赵正华就打出感情牌。

  “对啊,林总,我们两家就像是分家的两个兄弟,家虽然分了,但情分可没分,有什么好处可不能忘了我们!”

  林希听得头大,“不是两位,您二位到底是个什么来意就直说,我可懒得听你们打哑迷!”

  赵正华上前一步:“你的一号厂房不是在研究小麦种植的新技术吗,我想着咱们这么熟,这事也算我们一份呗!”

  “就这?”林希睁大了眼睛,还以为卫兰发现了什么,让他们杀上门来,原来是一号厂房的技术升级,“这事我可是求之不得啊,我当然欢迎你们加入!

  有您们两位老将把关,技术升级的事会更加的顺利。”

  目的达成,赵正华和宋福龙顺势就坐下来,准备和林希谈论一下技术上的问题。卫兰的汇报资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是要和林希沟通一下,接下来他们的研究才不会和林希这边起冲突。

  “前段时间我召开了一个技术研讨会,想要集思广意一下,找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员工提出,现有的生产模式中,大量的能源和物质提供到无效的部分,比如根系的生长,根部的生长等等!所以她建议省去中间过程,直接从麦穗生长开始。

  这个想法很不错,加上其他员工的想法,技术升级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这几天他们干的还不错,已经找到具体的诱导方式,让种子发芽之后直接长出麦穗,麦穗的生长不再依靠根部和叶部,所有的能量和物质都直接由培养槽提供。

  大致的方向就是这样,具体的细节你们直接去一号厂房,技术人员你们也熟悉,也不用磨合!”

  赵正华和宋福龙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样生产出来的小麦,做为种子如果在外界的农田种植,会不会造成大量的死亡等问题。

  林希一一做了回答。

  在他看来,以后工厂化生产和农田种植粮食完全就是两码事,想要保障农田的种子安全,完全可以保留第一代的种植方式,放缓生长速度,培养出的种子完全可以在农田种植而不会出现问题。

  其实第二化技术种植出来的小麦做为种子,也可以做为农田种植的种子。

  两者在基因组成上没有差别,区别只在生长的过程中,工厂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能源和物质供应,加上合适的诱导手段,才造成生长加速和产量增加的现象。

  本质上没有差别。

  如果是第三代的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或许生产出来的小麦,做为种子会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吸收不到足够的能量,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而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