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 第85章 奇妙之旅自然行(26)
作者:潇宝贝儿的小说      更新:2023-11-13

  六、《雍也》

  1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仲弓可以当君主。”

  2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人怎样,孔子说:“还行,办事简明。”仲弓说:“计划严密而又行动简明,以此来管理百姓,不也可以吗?计划粗糙而又行动草率,不也太随便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3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对人发怒,不重复犯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却没有,没听说过谁好学。”

  4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子华出国当大使,冉子请孔子拿点米给子华的母亲。孔子说:“给一百斤。”冉子说:“给多点吧。“加四十斤。”冉子给了两千斤。孔子说:“子华在齐国,坐豪华车,穿名牌衣,我已听说了。君子君子只救济穷人,不添加财富给富人。”

  5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在孔子家做总管,孔子给他一万斤粮食,他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了,给你老家的乡亲们吧!”

  6原文: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讲到仲弓时,说:“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却象小牛犊一样,长出了红红的毛、尖尖的角,适宜于祭祀山神,即使没人想用,山神也不会答应。”

  7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译文:孔子说:“颜回能做到三个月心中不违反仁道;其他人,只能十天半个月而已。”

  8原文: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问:“可以让仲由当官吗?”孔子说:“仲由果断,当好官没问题!”问:“可以让子贡当官吗?”答:“子贡精明,当好官没问题!”问:“可以让冉求当官吗?”说:“冉求多才多艺,当好官没问题!”

  9原文: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季氏请闵子骞当费市市长。闵子骞说:“请替我婉言谢绝了吧!如果再有人请我,我就逃到外国去。”

  10原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生玻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著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

  11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12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还没开始,就不想前进了。”

  13原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学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学者。”

  14原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译文:子游为武城市长。孔子说:“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吗?“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一贯走正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家里来。”

  15原文: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打仗撤退时,主动在后面掩护,刚进城门,他策马快速通过欢迎队伍,说:‘不是我有胆走在最后,是马跑不快’。”

  16原文: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孔子说:“没有祝鮀的口才、却有宋朝的美貌,一生难免灾祸。”

  17原文: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谁能出门不走门,为什麽没人走我这条路呢?”

  18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他的品质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品质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品质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9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译文:孔子说:“人正直,才能生活幸福;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生活平安,那只是侥幸逃过了灾难而已。”

  20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1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22原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文: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尊重宗教却远离宗教,就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23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4原文: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译文:孔子说:“齐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走上正道。”

  25原文: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这种祭礼用具,四不象,这是什麽用具!”

  26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问:“作为一个仁慈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仁慈的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孔子说:“怎麽能这样?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陷进去;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27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广泛学习、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

  28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

  29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可算至高无上了!人们缺少它很久了。”

  30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七、《述而》

  1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译文:孔子说:“传授知识而不从事创作,相信先人而又爱好古代典籍,我可以自比于商朝时的老彭。”

  2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没什麽问题。”

  3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著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4原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译文:孔子在家没事时,衣冠整洁,悠闲自在。

  5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严重啊!很久没再梦见周公了。”

  6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孔子说:“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品德、心怀仁慈友爱、陶冶高雅情操。”

  7原文: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译文:孔子说:“只要带了见面礼,没有我不教育的人。”

  8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

  9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译文:有戴孝人在旁时,孔子从未吃饱过。

  10原文:于是日哭,则不歌。译文:当天哭过,孔子一天就不唱歌。

  11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不受重用时,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说:“您带兵作战时,让谁辅助?”孔子说:“徒手斗猛虎、赤脚过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种小心行事、以智谋取胜的人。”

  12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译文: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乾;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13原文:子之所慎:齐,战,疾。译文:孔子慎重的事:斋戒、战争、疾玻

  14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15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译文:冉有说:“老师打算辅佐卫国的君主吗?”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去后,问:“伯夷、叔齐那种人?”答:“古代贤人埃”问:“他们后悔吗?”答:“求仁而得仁,后悔什麽?”子贡出来说:“老师不会去。”

  16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著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缺少仁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

  17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译文: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学《周易》,就可以无大错了。”

  18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译文:孔子有时讲普通话:读诗、读书、举行典礼时,都用普通话。

  19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麽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

  20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21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22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23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译文:孔子说:“老天赋予我高尚的品德,追杀我的人能把我怎样?”

  24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麽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25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26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译文:孔子说:“圣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一心向善的人,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拥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很难一心向善!”

  27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译文: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只射飞鸟而不射睡鸟。

  28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译文:孔子说:“有一种人,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我不会这样。多听,向先进人物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就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

  29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译文:有个地方风气不正,那里的人不讲道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著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

  30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31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译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君子也袒护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也姓姬,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知道。”

  32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译文: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自己跟著唱。

  33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译文:孔子说:“在理论知识方面,我还过得去;在品德修养方面,我却做得不够好。”

  3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麽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35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译文: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答:“有。我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孔子说:“我早就祈祷了。”

  36原文: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译文:孔子说:“奢侈就会骄狂,节约就会寒酸,与其骄狂,宁可寒酸。”

  37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38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八、《泰伯》

  1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的品德高尚极了!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

  2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译文:孔子说:“恭敬而无礼则徒劳,谨慎而无礼则胆怯,勇猛而无礼则闯祸,直率而无礼则尖刻。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亲属,则百姓就会崇尚仁爱;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故旧,则百姓就不会冷漠无情。”

  3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将学生召集起来,说:“同学们啊,看看我的足!看看我的脚!看看受过伤没有,我一生谨慎,总是小心翼翼,就象站在深渊之旁,就象踩在薄冰之上。现在,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

  4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来探问,曾子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个:表情动人,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脸色严肃,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谈优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礼仪方面的事,有人负责。”

  5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译文:曾子说:“自己才华横溢却向俗人请教,自己知识渊博却向文盲请教;有知识谦虚为没知识,有才能谦虚为没才能,从不计较别人的无理冒犯。从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6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译文:曾子说:“可以托付孤儿,可以托付江山,生死关头,临危不惧的人。是君子吗?当然是君子。”

  7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译文:孔子说:“以吟诵诗篇抒发热情、以坚守礼法建功立业、以聆听音乐娱悦身心。”

  9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文:孔子说:“群衆赞同的,就要执行;群衆不理解的,就要向群衆解释清楚。”

  10原文: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译文:孔子说:“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是祸害;被人唾弃的没良心的人,是祸害。”

  11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一样的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吝啬,也就不值一提了。”

  12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很少有。”

  13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译文:孔子说:“坚守信誉,努力学习,誓死主持正义;不入险地,不住乱世;国家太平则一展才华,社会黑暗则隐姓埋名。治世中,贫贱就是耻辱;乱世中,富贵也是耻辱。”

  14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15原文: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译文:孔子说:“从音乐大师开始独奏,到结尾的合奏,美妙的音乐充满了我的耳朵!”

  16原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看上去忠厚却不讲信用,我无法理解这种人。”

  17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学习如同赛跑,惟恐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超过。”

  18原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译文:孔子说:“舜、禹真伟大!他们获得天下依靠的不是暴力。”

  19原文: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译文:孔子说:“尧当君主,伟大崇高,可比于天!他的恩德,无法形容!他的功劳,千古留芳!他的制度,光辉灿烂!”

  20原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译文:舜有五个能人而使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十个贤才。”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尧、舜、武王时期,人才最多,也不过如此,武王的十个贤人中还有一个女性。周文王掌握著国家三分之二的面积,却仍然服从中央的领导。他的品德,真算至高无上了。”

  21原文: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译文:孔子说:“禹,无可挑剔。他自己粗茶淡饭,而祭品却很丰盛;自己衣服朴素,而祭服却很华美美;自己宫殿简陋,却尽力兴修水利。禹,无可挑剔。”

  九、《子罕》

  1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译文:孔子极少谈论:私利、命运、仁道。

  2原文: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贵族区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博学多才,样样都是专家。”孔子听说后,对学生说:“我的专长是什麽?是驾驶?是射击?大概是驾驶吧。”

  3原文: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译文:孔子说:“用麻布做礼帽,是以前的规定;现在都用丝绸,比较节约,我随大衆。在堂下拜见君主,是以前的规定;现在都堂上拜,没有礼貌。虽然违反大衆,我还是赞同在堂下拜。”

  4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译文:孔子杜绝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5原文: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译文:孔子在匡地被困,他说:“文王死了后,文化遗产不都由我继承吗?老天若要灭绝文化,我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老天若不灭绝文化,匡人能把我怎样?”

  6原文: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译文: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麽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乾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麽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7原文: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译文:牢说:“孔子说过:‘我没有被重用,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

  8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译文:孔子说:“我知识丰富吗?我无知埃有个农民问我,他提出的问题,我一无所知,我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才彻底清楚了。”

  9原文: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译文:孔子说:“凤凰不飞来,黄河不出图,这些象徵出圣人的现象都没出现,看来我完了。”

  10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译文:孔子见戴孝的人、穿官服的人、以及盲人,即使是年轻人,也必定站起来;从他们身边过,必定快走。

  11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著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12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译文: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同学当佣人。病情好转后,孔子说:“子路骗我很久了!我没有佣人却冒出来了佣人。我欺骗谁?欺天吗?与其让佣人给我送终,不如让学生给我送终!即使我的丧事办得不隆重,我的尸体还会丢在路上吗?”

  13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译文:子贡说:“假如这有块美玉,是用柜子藏起来呢?还是卖给识货的人呢?”孔子说:“卖出去!卖出去!我等著识货的人。”

  14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孔子想到一个边远地区去祝有人说:“这地方很落后,怎麽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还有什麽落后?”

  15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才把音乐整理好,《雅》、《颂》都安排妥当。”

  16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在外献身祖国,在家孝顺父母,尽力办好丧事,不酗酒,对我有什麽问题?”

  17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18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

  19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译文:孔子说:“譬如堆山,还差一筐,没堆成就停了,功亏一篑是自己造成的;譬如填坑,只倒一筐,继续填下去,坚持不懈是自己决定的。”

  20原文: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译文:孔子说:“听我说话毫不懈怠的人,只有颜回吧!”

  21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评论颜回:“可惜啊!我只见他前进,没见他停止。”

  22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译文:孔子说:“出了苗而不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开了花而不结果的情况也是有的!”

  23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值得敬佩,怎知后代不如今人?四五十岁还默默无闻的人,就没什麽前程了。”

  24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译文:孔子说:“合情合理的规劝,能不听从吗?改正了错误才是可贵;恭维赞扬的话语,能不令人高兴吗?分析了原因才是可贵。只高兴而不分析、只听从而不改正的人,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25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26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27原文:子曰:“衣敝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译文:孔子说:“穿著破旧衣服,与穿著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惭愧的人,大概只有子路吧?‘不嫉妒不贪婪,有何不好?’”子路终身记著这话。孔子知道后,又说:“这是应该做到的,怎值得满足?”

  28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29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30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译文:孔子说:“共同学习,不一定能共同进步;共同进步,不一定能共同创业;共同创业,不一定能共同开拓。”

  31原文:“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译文:有一首诗这样说:“唐棣开花,翩翩摇摆,我能不思念吗?只是离得太远了。”孔子说:“不是真的思念,如果真的思念,再远又有什麽关系?”

  十、《乡党》

  1原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译文:孔子在乡亲面前,温和恭顺,象不会说话的人;在宗庙朝廷里,口齿清晰,只是很谨慎。

  2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译文:上朝时,同下大夫说话,轻松快乐;同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在国君面前,恭恭敬敬,仪态安详。

  3原文: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来宾,孔子表情庄重,脚步迅速;与两旁的人作揖,左右拱手,衣服前后摆动,很整齐;快速向前时,步伐轻快;来宾走后,必定回报说:“客人走远了。”

  4原文: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译文:进入朝廷大门时,走路象鞠躬一样,如同无处容身。不在门中间站立,脚不踩门坎。从君主的座位前经过,表情庄严,脚步轻快,说话好像气不足。提著衣边上堂,象鞠躬,憋著气象没有呼息一样。出来时,每下一个台阶,神态舒展,心情舒畅。下完台阶,步伐加快,如同长了翅膀。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显得恭敬谨慎。

  5原文: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译文:拿著圭时,象鞠躬,如同拿不动。向上举好像作揖,放下来好像交给别人。脸色凝重,战战兢兢,脚步细碎,象沿著一条线走路。献礼时,和颜悦色。便访时,轻松愉快。

  6原文: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译文:君子不用深红色做衣边,红色紫色不可做内衣。夏天,穿单衣,外出必套外套。黑色内衣,配黑色的外套;白色的内衣,配黄色外套;黄色的内衣,配黄色外套。内衣较长,右袖较短。一定要有睡衣,长一身半。坐垫要厚。丧事结束后,无所不佩。不是正式场合的衣服,一定要裁边。吊丧时不穿黑衣、不戴黑帽。每月初一,必穿朝服去朝见。

  7原文: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齐,必变食,居必迁坐。译文:斋戒沐浴时,必有布做的浴衣。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时的饮食,一定要改变住处。

  8原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译文:粮食尽量精,肉类尽量细。变质的东西不吃;变色的东西不吃,变味的东西不吃;烹饪得不好不吃;不是吃饭的时间不吃;切的不好看不吃;调味品不好不吃。肉类虽多,但不要吃过量。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要喝醉。从集市上买来的酒肉不吃;每餐必有姜,但不多吃。参加国家的祭典,分得的祭肉不留过夜;家里的祭肉,不留过三日。过了三日,就不吃了。吃饭时不说话,睡觉时不说话。即使是粗茶淡饭,饭前也要祭一祭,象斋戒一样严肃。

  9原文:席不正,不坐。译文:坐席没摆正,不坐。

  10原文: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译文:乡亲们的饮酒仪式结束时,要等老人出去后,才能出去。乡亲们举行驱鬼仪式时,要穿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11原文: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译文:托人给外国的朋友送礼时,一定拜两次送行。季康子送药,孔子拜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12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厩烧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

  13原文: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译文:君主赐的食物,孔子一定要摆正先尝;君主赐的鲜肉,一定要煮熟供奉祖先;君主赐的活物,一定要养起来。陪君主吃饭,君主祭祀时,自己先尝。孔子生病,君主来探问,孔子面朝东迎接,盖著朝服,拖著带子。君主召见时,不等车备好,自己就步行而去。

  14原文:入太庙,每事问。译文:孔子进太庙,每件事都问。

  15原文: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译文:朋友死了,没人办丧事,孔子说:“我来办。”朋友的赠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不拜。

  16原文: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译文:睡觉时不要直挺著象死人,在家闲住时不要象正式场合那样严肃。见穿丧服的人,即使再亲密,也一定要严肃;见穿官服的人和盲人,即使再熟悉,也一定要有礼貌;在车上遇到送殡的人,一定身体前倾表示同情,遇见背负版图的人也一样;在重大宴席上,一定表情严肃致谢;遇到打响雷、刮大风,一定表情严肃表示对天的敬畏。

  17原文: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译文:上车时,一定先站直,然后拉著扶手上车,在车中,不回头,不急切说话,不指指划划。

  18原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译文:孔子郊游,看见野鸡飞翔一阵后停在树上,孔子神情一变,说:“山脊上的野鸡啊,时运好啊!时运好!”子路向它们拱拱手,野鸡长叫几声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