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51章 火车站接活
作者:正经不瘦的小说      更新:2023-10-04

  周五。

  苏木忙了一上午,中午路过京城火车站,才停下吃两口饭。

  慰藉一下饥肠辘辘的肚子。

  自从体能变异后,苏木感觉的出自己饭量变大了很多。

  饿肚子的频率也比过去快了些。

  这些苏木倒也能理解。

  能量守恒定律嘛。

  都是与众不同的代价而已。

  只是现在这个时间段,增加饥饿频率让苏木看上去会有些捉襟见肘。

  倒不是吃不起,而是不方便吃。

  一碗卤煮,配两个素火烧。

  苏木狼吞虎咽的吃进肚子。

  不快一点不行。

  一上午的拉货其实是起重社接的订单,几十辆板车一起出动的大活。

  过往有相熟的如果看到苏木这么‘奢侈’,总是不太好。

  跟苏木过去的人设不符。

  “师傅,东城图书馆能去吗?”

  苏木刚要上车,身后就有个斯文的南方口音传来。

  转过头。

  看到貌似是一家三口。

  男的戴着个眼镜,短平头,看上去挺精神,也挺文雅的。

  后面还有母女俩,女儿看样子也十几岁的样子,穿着一身白底碎花的布拉吉……

  嗯,现在不能叫布拉吉了,要说音译词,连衣裙。

  他们的脚下有两个大木箱子,看着挺大,也挺重的。

  “三毛五。”

  活到眼前,苏木也不好不接。

  随口报了個差不多的价儿。

  “给你五毛,把我们也捎带上吧,行吗?”

  男子态度很诚恳,旁边妻子和女儿也齐齐看了过来,眼神的渴望几乎溢出来。

  苏木突然就心软了。

  其实他还要骑回去继续参与拉货的。

  只是忍不住饥饿,偷偷溜过来开小差而已。

  “行吧。”

  主要是少女眸子里期待的神色,让他不忍拒绝。

  上一世苏木就有这种老毛病。

  对于漂亮女孩的哀求,不懂得拒绝。

  当年可没少为了这个弱点吃亏。

  至今屡教不改。

  苏木下车,绕过去把两个箱子抬到板车上,拍了拍手,弹了弹满手弹不掉的灰。

  “小伙子力气可真大。”

  “嗨,天天干的就这扛包拉货的活儿,没点劲儿也练出来了。”

  “持久以恒的锻炼,再弱的身子也能练的强壮,跟熟能生巧是一个道理。”

  苏木一瞬间仿佛看到了年轻的阎埠贵。

  还好后续这个男人停止了,没有继续滔滔不绝。

  苏木把两个半人高的木箱并排放在后面,这一家三口就能上去坐着。

  虽然长度有些窄,但挤一挤还是能坐下的。

  “秋叶,让你妈妈先上去,再扶着你坐……”

  哦,那个漂亮的丫头叫秋叶。

  最终,车上只坐了那对母女,男人歪坐在三轮车的右边车沿儿上。

  “老冉,你小心着点……”

  嗯,姓冉,叫秋叶。

  名字跟人一样,都挺美的。

  京城人蹬车都爱侃,苏木也不遑多让。

  前提是遇到了他想要侃的对象才行。

  这两天被大哥和大嫂挤兑了好几回,可能也是因此对男女之事更加留意了点的原因吧。

  实际苏木自己也清楚,自己才16岁,距离法定结婚年龄,还早着呢。

  而且这俩月形势越加严重,听说周边京郊都有山西、山东、四川一路逃难过来的灾民了。

  路上饿死的人也不老少。

  城里的人,细粮和粗粮比例再次进行了调整,肉类和蛋类,除了特供人群外,已经彻底停了供应。

  昨个儿还听后院那个电影社的许大茂埋怨,说要好几张肉票合起来才能兑换一罐肉罐头呢。

  现在京城已经用过期的肉罐头来冲抵肉票了。

  人心惶惶的,添丁加口这种大事儿,谁不谨慎啊。

  三轮车后面多了三个人,两个大木箱,对于苏木而言,也只是在板车起步阶段需要多用点力气。

  车子行驶起来之后,就没那么费劲儿了。

  “我们一家是从南边过来的,以后就在京城扎根生活了。”

  一路走一路聊,虽然大多都是冉先生问苏木一些京城生活的常识问题。

  但仅仅几次插科打诨的反问,也让苏木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信息。

  这一家是从南方来的,早些年冉先生还喝过几年洋墨水。

  是调职来东城图书馆上班的。

  东城区图书馆的位置在交道口东大街附近,板车来到图书馆门口,已经有个白衬衫西裤三接头黑皮鞋的中年在等着了。

  看样子这冉先生还挺受尊重和重视的。

  “小伙子,再辛苦你一下,把行李给送到香饵胡同那边吧。”

  可能也是看到冉家行李很大的原因,中年干脆就想着继续麻烦苏木了。

  算是个很懂得变通的人物。

  肯定不是领导,更像个秘书、或者助理类的。

  “小兄弟,再给你加1毛钱,你就再受个累。”

  “行。那就……上来吧。”

  其实,钱不钱的无所谓,苏木不差那一毛半毛的,就是单纯想要帮一把知识分子,看他们那细胳膊细腿的,索性好人做到底吧。

  绝对没有打探漂亮少女住处的念头。

  一点都没有。

  苏木能对着车轮发誓。

  再次从图书馆东门出发,拐了两个弯进了香饵胡同。

  这小段距离,左边又增加了侧坐的中年男人,倒是让板车不偏沉了。

  实话说,这点重量和距离,不值一提。

  如果不是冉先生主动加钱,苏木也不会开口要的。

  但人家既然给了面儿,开了口。

  作为热心肠的京城人,苏木也不好拒绝不是。

  到了位置,中年男人帮着冉先生一起从板车上‘顺’下了一个木箱。

  就累得不行了。

  真的就是‘顺’下去的。

  苏木眼睁睁看着两个大男人拖拽着木箱往下拽,落到地上时,甚至听到了沉重的落地声。

  “你们都是文化人,还是我来吧。”

  苏木看他们这么费劲儿,也就出手了。

  把另一只木箱拽到地上,一手一个拎起来,扭头问中年男子:“放哪里去?”

  “里边,里边……”

  中年男子有瞬间的失神,然后醒过来立刻往里面走,边走还边从裤兜里往外掏钥匙。

  这是一栋三进的四合院,规制显然没有苏木那个四合院大,但看倒座房只有两间,前院的东厢房,顶多两柁大小就很明显了。

  冉家被分配的是后院东耳房位置。

  实话说,挺小的。

  比苏木的耳房还要小很多的样子。

  但这个时候进京,还能立刻就有两间屋子住,显然也很不容易了。

  至少比和平里那种兵营似的排屋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