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52章 耿叔
作者:正经不瘦的小说      更新:2023-10-04

  苏木把行李拎进屋里。

  在冉先生的指挥下,直接放在了里屋。

  这房子的格局原本是两间耳房,里面打通后成了一个套间。

  虽然家具有些简陋,可明显是被打扫过的,看上去还挺干净。

  只是这个后院跟苏木那个四合院的后院直接没法比。

  苏木那个四合院的后院,院子宽的跟中院、前院没什么区别,大得很。

  而这里呢,就像个胡同似的。

  这么说吧,也就是苏木的板车没进来。

  如果推进来,掉头都挺困难。

  “好了,没事我就先走了,还有别的活呢。”

  说的客气,手底下也不慢。

  从冉先生手里接过钱,边走边揣进兜里。

  冉先生很客气,对自己这么個蹬三轮的也是尽了礼数。

  虽然没出后院,可也送到了门外。

  苏木心情很不错,偷偷跑去吃了一顿饭,还多赚回来两顿的钱。

  幸福的小日子,就是在这种勤俭和开源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的。

  骑车紧赶慢赶又回到了西交民巷。

  起重社参与的大活,就是把一些打包好的木箱子,搬运到阜成路南侧的31号院。

  木箱子封闭的严丝合缝,有些地方甚至钉了两层木板。

  感觉不是为了防止里面物品摔坏,更像是害怕搬运期间被苏木这些人看到似的。

  有这种想法的不仅是苏木,好些人都有所察觉。

  但却没人吭声。

  他们见过的事情太多了。

  多到已经有些麻木。

  做好自己的事儿,领自己那份儿钱就够了。

  有的事情,知道的越多越麻烦。

  特殊时期,大家伙日子过得都不容易,没有谁愿意平添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次搬运了四个大箱子,摞了两层。

  苏木用绳索绑瓷实了。

  期间,上方最后面的箱子感觉有些不稳固,苏木特意动手将箱子横过来放。

  就搬动的这两下,里面桄榔桄榔响了好几声,然而通过声波却诡异的在苏木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形状感。

  这就有点突兀。

  也蛮诡异的。

  像是一根机械臂似的玩意儿。

  苏木耻笑了一声,觉得自己是神经了。

  这个时代哪能有那玩意儿,哪怕是几十年后,估计那玩意儿都是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东西吧。

  突然,他觉得自己后脖颈一凉。

  咔咔,咔咔。

  几声子弹上膛的声音响起,感觉就在自己身后。

  “你在干什么?”

  背后有人冰冷冷的质问道。

  苏木不用回头,也知道对方说的是自己。

  因为声音朝向和距离,表明了这个情况。

  “就是箱子没摆好,我重新固定一下。”

  在苏木看不到的后脑上的方向,军官摆了摆手,召唤了门口值班的小战士,低声询问了两句。

  “没事了同志,路上小心点。”

  “哎,好的。”

  苏木佯装擦了把汗,眼睛余光瞥见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军官干部。

  这个年头能当军官的,肯定是像苏迎军那般上过战场,经历过炮火洗礼的。

  难怪有种被毒蛇盯上的阴森感觉呢。

  不过后来和颜悦色的话,又能让人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

  动静转换之间,颇具神奇。

  想来自己大哥也具备这种神奇的能力吧。

  蹬上三轮车,苏木继续往阜成路那边而去。

  一趟搬运2-3个大木箱子,或者7-8个小木箱子。

  几十人的板车队伍,有两家一起干活,一共弄到晚上六点多,才完事儿。

  苏木一共跑了六趟。

  拉的量算是最多的。

  相当于最差的那个起重社同行的两倍还有富余。

  手里领到的钱,自然也是最多的。

  看的很多人都羡慕不已。

  “苏木,今天收成这么好,回头不得请哥几个喝一场啊。”

  “少来,木头甭听他瞎扯,赶紧回家吃饭去吧。”

  有人想要混顿吃喝,自然也有人维护苏木这个投脾气的老实孩子。

  “哎,那我先走了,耿叔。”

  耿叔就是维护苏木的那个中年板爷。

  他有个邻居在前门附近住着,姓牛,平日里也爱去小酒馆喝一杯,对苏木的情况多有了解。

  耿叔原来也有个孩子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夭折了。

  之前还絮叨过,如果孩子活着,也就跟苏木这般大。

  估计是这种原因吧,耿叔对苏木多有照顾。

  再加上苏木卖力气从来不怂,而耿叔也算起重社一个不大不小的小组长。

  有好的活,也都会想着他。

  嗯,这辆板车和小酒馆的活,最初就是耿叔介绍给苏木的。

  回到家,已经快七点了。

  苏迎军也早早的回来了。

  这会儿正在院子里跟几个小青年聊天抽烟呢。

  贾东旭和何雨柱也在人群里。

  “小弟,屋里留饭了,洗把手赶紧吃饭。”

  “知道了,哥。”

  苏木进屋,嫂子从里屋走出来。

  她听到自家男人在院子里喊了。

  苏木见她手里捧着一本书,笑道:“嫂子,你这是看话本呢?”

  “就不想点好,我这是提前看老师傅的笔记呢。”

  供销社定级好师傅的笔记,那可是宝贝。

  李晓兰妈妈能给她淘换到这个提前学习,即便称不上神通广大,却也绝对称得上能量惊人。

  要知道这玩意儿都是老师傅各自的心得,亲徒弟都不一定能全部拿出来。

  嫂子还没去供销社报道呢,这手里就端着一本开始学了。

  “赶紧吃饭吧。”

  一道青菜,一道六必居的腌咸菜,还有一块半豆腐乳,上面滴了点腐乳汁。

  主食就是二合面馒头。

  各家各户几乎都吃二合面,但二合面也有区别的。

  棒子面和面粉七三、八二分的,叫二合面窝头,四六分的就能称得上二合面馒头了。

  厂里和饭店里的二合面馒头,几乎都是五五分的。

  苏家兄弟的主食是二合面馒头,只不过棒子面跟面粉的比例,起码三七分起的那种。

  一口咬下去,松软香糯,越嚼越甜。

  嗯,那是放了碱面的效果。

  苏木忙活了一整天,是真的饿了。

  狼吞虎咽的架势,甚至有了点苏迎军的三分风采。

  “今天干啥活了,累成这样?”

  “西交民巷好像是个实验室搬家,一大堆木头箱子运去阜成路那边的院子里,这一天可真累坏了。”

  “明儿我不上班,你也别出去了,咱哥俩泡澡堂子去。”

  “那敢情好。”

  说话间,苏木也已经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了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