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74章 意外发现
作者:正经不瘦的小说      更新:2023-10-04

  夜深人静。

  苏木从黑暗中睁开眼睛。

  现在是凌晨1点半左右。

  苏木既定的准备搞事情的时间段。

  白天被一名老太太挖坑,让一对中年妇女挤兑和嘲讽,这口气说不过夜,就绝不过夜。

  苏木悄悄的走出前院,从东跨院的院墙处翻了出去。

  他早就看好了这个地形。

  往常去晓市,也都是从这个位置。

  里面有垫脚的地方,外面有根电线杆,能够受力,也方便苏木翻进翻出。

  按照苏木现在的体能,飞檐走壁夸张了点,但攀个岩翻个墙,还是手拿把攥的。

  东厢房,南屋二楼卧室的床上。

  苏迎军在苏木翻墙落地的刹那,也猛地睁开了眼。

  有两秒钟左右的迟缓,苏迎军看了看熟睡中的媳妇,缓慢的从床头柜子上拿起手表看了看。

  1点多。

  苏迎军是知道苏木偶尔半夜去晓市的。

  可那大多都是在3点左右。

  今天有点早,才是周二。

  难道是去了雍和宫那片儿?

  对于鸽子市的分布,普通人知道的,绝对没有苏迎军知道的多。

  不仅知道的多,还细致呢。

  特殊紧张时期,上面是鼓励城里人和京郊农民之间进行小范围的换物的。

  但如果规模超过一定范围,或者交易中掺杂了大宗进出货交易的话,那就会被整顿。

  严格意义上,他们支持的是小范围的资源自由匹配,而不是当公家物资仓库的蛀虫。

  最初进行全京城范围内的巡查和逮捕,更多的是为了打压不正之风。

  现在呢,监督为主,并不太设限。

  也就不算涉险。

  雍和宫那片是王群负责的区域。

  跟苏木也是认识的。

  也倒是不用太担心。

  苏迎军琢磨了一下,翻了个身继续睡去。

  此时的苏木并不知道行迹被自家大哥发觉。

  他已经撒丫子狂奔起来。

  这还是苏木头一次彻底放开,全力奔跑。

  他感觉自己在奔跑过程中,思维和视觉的转化也相应变快了许多。

  对于路线的规划,障碍物的绕行或者翻越,亦或是对周围环境和零星巡查动静的规避,都非常的轻松,游刃有余。

  或许,这才是苏木绑定老豹子后最珍贵的收获。

  鼓楼东大街就在南锣鼓巷不远。

  苏木穿胡同走巷不一会儿,那個中年男人丢钱的位置,就出现在苏木的眼前。

  苏木不需要潜入对方家中。

  他有金手指,是一定范围内都可以的。

  这一点,在钓鱼时,就已经得到了验证。

  他只需贴靠在小院附近位置,并警惕自己不要被其他人看到即可。

  而这个小院有院墙夹层,翻越过去就不怕被外面人看到。

  而院子里面的人……

  苏木还可以躲进空间里呀。

  而且苏木准备很充分。

  为了今晚这次行动,苏木特意从空间别墅里找了一套黑色的套头T恤穿上。

  还特意戴了黑色的口罩。

  属于1959年苏木DIY的夜行衣。

  苏木利用空荡荡的街道当做助跑辅道,脚踩院墙向上攀了两下,在身体到达最高位置时,猛地一蹬,双手顺势搭住墙沿儿。

  双臂用力朝侧面一摆,左腿就被轻松甩到了墙上。

  黑夜的笼罩下,苏木仿佛与墙壁融为了一体。

  即便这时有人经过,只要不是凑上前仔细瞅,也发现不了墙头上竟然趴了个人。

  苏木翻身,下到地上。

  落地无声。

  空间意念展开,像是红外线透视一样,整个院子和屋子的格局尽入苏木脑海。

  厨房是西南角,竟然有两个小屋。

  靠院里手的小屋通往地窖。

  地窖虽然不大,但里面储粮丰富。

  也不知道这个家庭到底是干什么的,这种时候竟然有两大瓮粮食。

  省着点,足可以吃上半年有余了。

  地窖上面的小屋里扯了电线,里面有个浅绿色的冰箱。

  这玩意儿苏木看着也挺眼热,但不能弄走。

  毕竟太稀缺了。

  扛走了容易出事,放空间里又完全没必要。

  不过里面的东西,苏木就不想客气了。

  毕竟这个时间段,任谁也抵挡不了奶粉、鸡蛋和腊肉的魅力。

  这家的锅碗瓢盆看着也挺讲究。

  虽然何雨柱给苏木弄了一套,可这玩意儿苏木也不嫌多。

  万一哪天再心血来潮去深山体验几天野居生活,这套家伙什儿也能用的上。

  收走。

  光顾完地窖和厨房。

  只是轻微扫荡。

  毕竟不是罪大恶极,苏木也不会做赶尽杀绝的事儿。

  小惩以戒罢了。

  大部分粮食,还是都给他们留下了。

  苏木又将目光转到北屋。

  来都来了,不如就看一看吧。

  也算是对现阶段富足人家的一次摸底。

  瞧一瞧到底家底多厚,才敢那样的跋扈。

  这个独门独院并不是四合院,就是三间北房,西南角一个厨房,夹层过道有个茅厕而已。

  三间北屋,东边是中年夫妇两口子住,西边是老太太带着俩孩子。

  苏木没动西边,但是中间客堂和东房,苏木选择了沉浸式搜索。

  什么叫沉浸式搜索?

  就是从五米多高的人字顶,一直到地底三尺有余的地方,都扫视一遍。

  俗称挖地三尺。

  房梁木头里藏金条这种事,苏木一直以为是故事里才有的。

  今儿发现竟然真的有人把大黄鱼和小黄鱼这些,塞在房梁木头里。

  看木头里面的形状,应该跟暗盒类似。

  这是客堂。

  或许他们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吧。

  苏木只是参观,没有动分毫。

  意识来到东屋,反而简单。

  床底下有个木头盒子,里面有很多东西,其中有个铁盒子,里面放了好几沓钱票,都用皮筋儿捆了。

  靠着北墙的衣柜有个夹层,也存放了不少钱票。

  这家人简直可以称为巨富之家了。

  苏木正在感叹呢。

  突然,他神色一凝。

  在衣柜夹层最下面,苏木发现了枪,还有一盒子弹。

  子弹盒原封没动,里面子弹排列整齐,一盒50发标准盒子。

  枪是M1911A1,俗称大眼撸子。

  M1911和M1911A1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手握的地方,前者有25°倒三角的形状,螺丝头在三角内部。

  而后者,则是圆润的两颗螺丝头,没有任何装饰。

  重点不是这个,而是枪托下面一枚特殊纹路的徽章。

  “这家人,有问题。”

  苏木其实这趟来,并不是要挖空人家的家底。

  就是冲着出气来的。

  他原本的想法是,让这家人早上醒来,就立刻看到自家‘失窃’了。

  造成一种惶恐和后怕就够了。

  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机遇,苏木压根没打算通过‘偷窃’来发家致富。

  哪怕是劫富济贫。

  但,在苏木看到这家人藏了一把武器,还有一枚只在抗日电视剧里才眼熟的徽章后……

  苏木的想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