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75章 北晓市之旅
作者:正经不瘦的小说      更新:2023-10-04

  夜深人静。

  一道身影从鼓楼东大街的某条胡同角落一闪而过。

  苏木早有计划,办完了事儿没有回家。

  而是直奔雍和宫附近的那个晓市。

  这边的晓市也挺知名的。

  规模几乎跟德胜门的晓市并驾齐驱。

  京城早些年的晓市有南北之分,建国前后又有东西之别。

  其中的南晓市,最初是在崇文门外药王庙西、半壁街以南附近,建国后移至现如今的东西晓市街。

  也是苏木常去的东晓市。

  它既是早些年的南晓市,又是现如今的东晓市。

  而西晓市起初在德胜门外桥东的北河沿儿上,现如今的位置,据说就在醇王府西墙外段家胡同附近。

  北晓市,就是雍和宫附近这个。

  其实京城的晓市非常多。

  在物资匮乏和计划经济模式下,老百姓有‘自我调剂易货’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有市场。

  但晓市之所以被称为鬼市的原因,除了破晓即散外,另一层含义就代表着‘隐蔽’。

  除了周边附近居住的人们外,也就是通过同事、朋友、亲戚等私密关系口口相传获取消息来源。

  所以隔远一点,闻其名不知其位的情况居多。

  苏木知道东西南北晓市的‘典故’,还是托了行业的福。

  ‘板爷儿’圈里同行,可不像苏木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整天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称一声‘京城通’不为过。

  耳边听着各种消息,再经过苏木自己脑海中对信息的去重、排列以及汇总,得出准确的结论。

  过程虽然有些复杂,但结果却相当准确。

  从一开始翻墙入户,到最后苏木从那个独门独院离开,前后不足二十分钟。

  效率惊人。

  从翻墙走人到来到雍和宫附近的北晓市,也用了差不多二十分钟。

  这还是苏木畅意奔跑的结果。

  来到北晓市,苏木第一眼就有点失望。

  接着,便从心底涌出一丝期待感来。

  雍和宫这片的晓市,其规模远比东晓市差的多。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北晓市和西晓市不仅每周聚集两次,且还延长了一个小时的原因了。

  市场所需嘛。

  晓市的存在,建立在老百姓供需诉求的基础之上。

  从商业角度理解,老百姓的供需,就等同于商家的利润。

  当利润达不到商家心理,那么能采取的传统手段,就是增加经营周期,也就是每周从一次变成两次,每次从三点开始改成两点开始……

  而商家利润在无法增加商品种类的情况下,除了延长经营周期,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提高客单价。

  也就是说,苏木第一眼分析之后,便笃定这里的物价要高于东晓市那边。

  这就是商人的洞察力。

  找了個没人的角落,苏木拎出他的晓市专用大麻袋,一头扎了进去。

  晓市的氛围,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让苏木倍感亲切的地方。

  原始落后,好面儿又纠结。

  秘而不宣的砍价方式避开了价格信息透明化。

  好面儿又缺乏经验的那群可爱的‘客户同志’们,

  更是给了苏木‘见人下菜碟’的底气。

  一群无法遮掩对物资渴求的客户,遇到了身经百战能够将坐地起价融入骨髓的苏木……

  苏木抬起手腕,时间指向了三点四十五。

  时薪120块,可还行?

  在遭遇排队哄抢和断崖式低买高卖后,苏木疲惫之余,更是心疼。

  心疼前段时间在东晓市少赚了起码两成。

  时间精力都浪费在红海市场了啊。

  从西头走到东头,虽然晓市不是很长,但因为又是收购与散货给有需求的人,又是自己掏一些蛋类和粮食出来交易,耽搁的时间却是在东晓市的一倍还多。

  利润也是多了近三成。

  所谓断崖式的低买高卖,就是差价大到可以用断崖来形容。

  其中利润很大,让苏木的盈利多增一成有余。

  剩余的,则是粮食。

  或许也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干旱严重,粮食减产严重的信息愈演愈烈刺激了粮食的价格和交易冲动的原因。

  反正苏木就这单趟,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为什么说单趟呢?

  因为他流连忘返,准备再扫荡一轮。

  苏木拎着大麻袋从容的离开晓市,背后有几道渴望、懊恼和复杂的眼神追着。

  直至苏木的背影彻底消失在黑暗角落。

  不多久,又一个穿着普通蓝色带补丁衣裳的小青年从晓市东头融入了进来。

  嗯,苏木回空间换了一套衣服,改头换面又来了。

  上一世他就觉得自己是为实体商业而生的。

  但他精力最充沛的那段人生,却恰好处在房地产、互联网和互联网二段延伸的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的阶段。

  优势做空,一直以己之短经营商业人生。

  即便小有所成,但在苏木内心深处,依旧觉得自己属于生不逢时那一挂。

  现如今,他觉得自己能够穿越到这个时代,可能就是老天爷给自己的‘补偿’。

  如鱼得水的感觉,让苏木每次逛晓市之后,都能精神百倍。

  对于很多人而言,早起逛晓市,顶着困意、紧绷着神经,跳出自己擅长的舒适圈,来到这个陌生又孤独的环境里,为家里的生计而背负沉重。

  而对于苏木,则是从普通的环境中脱困而出,回到自己最熟悉和从骨子里就喜爱的商圈。

  别人是为了生活不得不来,出发前内心深处已经在抵触和排斥了,是纯纯的消耗。

  苏木却更像是充电。

  给自己的人生,给自己的精气神充电。

  这一趟,苏木重点是出售棒子面为主,换货为辅,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

  可即便这样挑挑拣拣的交易,等他再次回到西头,依旧完成了183块零5分的壮举。

  绝对称得上是壮举。

  人影再次消失在夜色中。

  而之前一身黑衣帽子罩头的苏木,又一次在晓市出现了身影。

  远处天已破晓,市场即将到了解散的边缘。

  苏木的强迫症犯了。

  他觉得还是要突破500元盈利,才是心情最舒服的状态。

  于是他,又来了。

  二次归来,很多人以为这个人又回去取物资去了。

  于是之前因为徘徊犹豫的,因为遇到的太晚没买到棒子面儿的,便一窝蜂都涌了过来。

  黎明前最昏暗的这个时间段,晓市的潜规则感觉有被践踏到。

  苏木携带充分,而且大麻袋里也能偶尔增加一点,所以被十几个人排队追捧,也还是轻松散了货。

  眼瞅着天色渐亮,苏木擦着朝阳的光芒,遁入胡同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