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风云录 第四十六章 胜败
作者:ZHANG张恩瑞的小说      更新:2024-03-05

  郑卓和郑林这几天很有些受宠若惊的意味。

  他们几天前在芦苇荡里,无意撞见了个宁硕的侦查士兵,还惹得那人放起了火。好在这两人当时地处上风口,又离河水近,虽然还是免不了烟熏火燎得灰头土脸,但竟然没受什么伤。

  那是好大一场火,一路向西席卷下去,把半边天都映红了。郑卓郑林两人尽力在水里往没火的地方摸,累得筋骨酸软。等火渐渐平息下去,快要累倒淹死在水里的他们才见到了前来搜查的梁军士兵。

  然后,他们就被接回了营,还莫名其妙成了什么火烧宁硕叛贼的大英雄!郑卓的脑瓜子到现在还是晕乎乎的。他这几天被安排在一间有着软床的大帐篷里,吃喝随意,白天赶路时都有牛车乘坐,甚至有兵士护卫。许多他记不住名字的官来探望他,吓得他一愣一愣,说不出话来。只是他和郑林分开安置了,让他心里有些想念。

  而今日,他们已经彻底渡过黄河,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也不赶路了。郑卓盘算着想出去赌赌钱,却被保护他的卫兵阻挡在帐篷里,只好自己来回踱步,百无聊赖。正在这时,却见帐篷的门帘一挑,走进一个人来。正是郑林。

  郑卓见了大喜,急忙上前去,笑道:“好兄弟,我可想死你了,这也真是的,怎么那么多天,也不让我们相见?”

  郑林看上去脸色并不好看,眼圈有些黑,表情也十分严肃,他拍拍郑卓的肩膀道:“阿兄,我有事要与你说。”

  见到郑林的表情,郑卓也有些发虚了,他拉着郑林坐到床边,道:“这……有什么事情?”

  郑林问道:“阿兄,我先问你,我们前几日,有没有用大火烧了敌军?”

  郑卓愣住道:“兄弟怎么犯浑了?别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么?那芦苇荡里哪有什么大队的敌军,不过是个侦查的小卒放了把火罢了。这番话我和来的官说了,他们不信,怎么你还被他们弄迷糊了?”

  郑林恨恨地摇头道:“阿兄是个混人,他们也就懒得和阿兄去细说。阿兄且记住了,那日是真真有大队宁硕贼人马来袭击这儿,被我们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的!不管是谁问你,都要这么答!”

  郑卓有些惊讶,但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兄弟脑子比自己好使得多,便应下道:“好,我晓得了。”

  郑林又问:“是谁派我们去的?”

  郑卓道:“兄弟不要问我了,我哪里知道该说什么?你就把要我说的话直接告诉我,我记住就是了。”

  郑林点头道:“好,阿兄要记住了,是王使君料到宁硕贼要来袭击,预先让我们一群人埋伏好,专等宁硕贼到了就放起火来。”

  “这……”郑卓似乎明白了什么,悄悄了下郑林,压着声音问道:“这是要冒功啊……这,这万一被朝廷识破了,咱们岂不就……”

  郑林也压低了声音道:“阿兄!你还不明白么!这事由不得我们了!咱们这样的人,就像水里的浮萍一样,稍微有点风浪就身不由己跟着一起飘晃。阿兄,我实话告诉你,这几天我怕得很,连觉都睡不好。咱们是被枭首示众还是享受荣华富贵,只怕就在这段时间定夺了!”

  ……

  梁国都城开梁城的枢密院里,摆着两排椅子,七个人环绕着坐在一起。这间屋子的的窗户不大,即使是白天,室内缺少太阳的光照,所以点着许多蜡烛照明。屋子的门和窗户都关得很结实,屋子外头有人把守着。

  “咱们真胜了么?”坐在主座上的人问道。这个人看上去枯枯瘦瘦,脸上并没有什么肉,却因为骨头的原因是一张小圆脸。他的胡须也很稀疏,只有上嘴唇略微带着几根白色的毛发。他这话一出,身边一个侧对着他的人就气冲冲开口了:

  “胜了什么!安秀全的请罪文书上写得明白,孙长乐自称奉王命急行进军,他不懂军事随意应允了,结果被打得大败,都快算得上全军覆没了!这种大败仗,哪有讳败为胜的道理?”说话的人一张方方正正的铁青面孔,正是枢密院副使苏珍。

  “那王远道说什么一把火烧了许多宁硕贼,有消息作证么?”又一个中年男子发问道。他长得像一块黑铁,但穿着文官的官服。这人也是枢密院的副使,叫做董信。他原先是武官出身,很有本领,又自学了经史,一路被提拔进了枢密院。不过他不像方程那样有一个参知政事的头衔,所以不能被称为宰相。他问完这句话,又自问自答起来道:“我是不信的。我只听说过埋伏的军兵埋伏在芦苇丛里,从没听说过大队人马可以从芦苇丛里摸过去杀敌。”

  “这个不好说。”方程道。“我不知兵,但王远道军中的军监说,确实起了一把大火,也确实找到了一些宁硕贼被烧死的尸体。王远道又自称是自己秘密让十来个敢死队去放的火,所以他也无从查验真假。”

  周边坐着的另外几个人交头接耳说了几句,方程看向上座的那人道:“顾相公以为呢?”

  上座那人,也就是被称作顾相公的,名叫顾骆行,乃是当今梁国正牌枢密使,政事堂的同平章事,正儿八经的顶顶宰执。他为人素来周全,做事情也很周到体贴,众人纵然有不尊敬他的,也少有讨厌他的。他想了一阵道:

  “这些事情,我们在这儿乱想,也想不出什么名堂。宁硕派来使者求和,终归不是假的。我们先派人去和他聊一聊,摸个底也好。”

  众人又是一阵交头接耳,一致觉得可行。方程问道:“顾相公这话在理,却不知道该派哪个妥帖聪明的去问一问?”

  顾骆行道:“不要单派我们的人去,名不正言不顺的。我修书一封给尚书省的韩相公,让他找个吏部的主事和我们的人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