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第一百章 登基
作者:大街H小巷的小说      更新:2024-03-22

  “这是真的吗?我是不是在做梦?快打我下。”

  “啪!”

  “你还真打啊!”

  “你让我打的。”

  这天,京师全城都看到了不可置信的景象,朱存枫站在正阳门前做向天祈祷状,而天上则源源不断掉落白银和白面,大量人员拿着容器接住,不远处就是简易熔炼处,无数银砖被制造出来,然后铺在京师中轴线正阳大街上,一直延续到城外。

  朱存枫并不避讳京师百姓,相反还鼓励所有人都来看,有专门维持的人员,避免踩踏的发生。

  相比于距离较远的百姓,朱存枫身边的一众京官看了个真切,白银和白面真的是凭空出现。

  “真是太祖庇佑……”许多人喃喃自语,更多人不自觉跪了下来。

  崇祯被卢剑星带着来观看了这一切,他最后的坚持彻底崩溃,都不知道怎么回到的寝宫,看到桌上摆着的白绫,不再犹豫,上吊身亡。

  默默看着这一切的卢剑星来到朱存枫身边:“殿下,事办妥了。”

  “以亲王礼葬。”安排好工作,朱存枫又转身对众人说道,“起来吧,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太祖走了,不必再跪着了。”

  作秀完成,朱存枫回宫,登基事宜还需要他拍板,至于两白铺路以及太祖太宗雕像所需的白银白面,朱存枫早就准备好了。

  “毕尚书,是真的吗?真要铺百里?”

  “真的,我一早看到了宫中的银山。”

  “那要多少银子啊。”

  “八十万万两白银。”(长百里,576米的一里,宽5米,厚10厘米。)

  “多少!”

  “八十万万两。”

  “我大明一年赋税也才两千万两,这么说400年……400年!”

  “对。”

  “看来银子要不值钱了。”

  “只要能买米面,银子还是银子。”

  “毕尚书,可有内情?”

  “不可说。”

  聪明人很快想到不久前毕自严入宫面见朱存枫,然后京师各地的仓库就开始平价卖粮,虽然每天限量,但每天从不缺粮。

  稍微想想就懂,只要银子能买到粮食,银子就不会贬值,反而会升值,因为粮食是根本,有了粮食就有人口,有了人就有一切。实在不行粮食还能喂牲口,全国那么大,肉总可以卖出去。

  成国公府

  “老爷,定国公世子来了。”

  “贤侄来了,快请。”

  定国公府和成国公府一样,在北直隶有大量良田,还参与制造私盐,这次后金入寇,佃户、奴仆被杀被掳,本以为朱存枫歼灭后金军后将一切照旧,他们也会出面上表劝进。没想到朱存枫不管三七二十一,所有田产全部没收,分发给当地百姓,一下让他们损失惨重。

  他们不是没想过上奏,不是没想过请御史反对。没有人敢,韩爌这样的首辅又怎么样,只不过顶撞了朱存枫一句,就被他当场打死,局势没有稳定之前,谁敢胡来。

  没办法从官方层面动手,只能想办法玩阴谋。炒作粮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朱纯臣领头,大量勋贵跟进,吃进了市面上所有浮粮,还趁乱偷了朝廷府库的粮食。

  本想着大赚一笔,结果百姓去买粮的非常少,查了半天才发现仓储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出了无数粮食。多方打听才知道,或许是朱存枫给的粮食。

  朱纯臣始终认为朱存枫的粮食是有限的,不但坚持不降价,还想方设法去仓储买,又从百姓手里提价收购。

  朱存枫当众表演太祖显灵后,朱纯臣等人只觉得天塌了。粮食不同于白银,白银存个百八十年都没问题,粮食存几年就坏了,除非粮荒,否则根本卖不出去,如果储存不善,还会霉变,彻底无用。另外粮食储存还要场所、人手等,这些都是成本。

  朱纯臣可没有太祖庇佑,成国公府的财货有限,根本耗不起。

  “把粮运去南方卖!”

  “南方?不可以!我听说南方有人不服秦藩,要起事。要是我们卖粮被发现,人头不保啊。”

  “我们与国同休,他朱存枫还能把我们都杀了不成。再说他也不一定发现,不用怕。”

  “那也不可以啊,南方粮贱,运过去还是亏。”

  “已经亏了,你还有什么办法?难不成喂猪?”

  “唉,早知如此……”

  “你敢率家丁登城死守?”

  “小侄不敢。”

  “那还说什么。”

  涿州

  望着一路铺过来的两白路,望着一排排站着一动不动的军士(壮军威,顺便看守钱粮),崇信王默不作声。

  “父亲,儿来迎接,请随儿入京。”

  “我儿,何必如此。”

  “不如此不足以震慑人心,大明积弊,需快刀斩乱麻,容不得半点疏忽。”

  “我儿,难道为父也是疏忽不成?”崇信王有些生气。

  “父王,你想当皇帝吗?”

  崇信王没想到朱存枫那么直接,愣了一会才说道:“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皇帝一定是你的。”

  “父王,此时正该是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不如此大明依旧有亡国的危险,百姓有倒悬之急,容不得片刻延误。”朱存枫说道,“父王你当皇帝,大明还是那个腐朽的大明,只有我当皇帝才能让大明脱胎换骨。希望父王成全,莫要将最后一点亲情磨灭。”

  “逆子!你还敢杀我不成?”

  “若有必要,可杀!”

  崇信王被朱存枫的话气個半死,半响说不出一个字,瞪大眼珠死死盯着朱存枫,仿佛要重新认识他一样。

  “父王,你当太上皇吧,一应吃穿用度不缺,何必劳心劳力管理国政。”

  “你想复汉高祖故事?”崇信王不得不接受现实,“你就不怕子孙有样学样?”

  “不怕,儿早已谋定,将来所有皇帝老了都会主动退位给子孙,皇帝也需要历练。”

  “伱想得到挺美,不怕和赵武灵王一样饿死?”

  “不会,皇位可以给,兵权不会给。”

  朱存枫与崇信王一同返回京师,很快劝进文书一批批到来,按照固定的习惯,朱存枫三辞三让过后,于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举行隆重的祭告活动,于奉天殿(朱存枫将皇极殿重新改为奉天殿)受百官大拜,登皇帝位。

  毕自严手捧继位诏书,向众臣宣读,这个位置一般由内阁首辅担任,一众大臣心中暗呼可惜,如果当时自己主动第一个站出来求见朱存枫,或许现在站在人前的就是自己。

  殊不知朱存枫选择毕自严,是因为毕自严的能力和品格,如果是那些专注于党争的官员,哪怕第一个站出来,朱存枫也会无动于衷,还会将其贬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