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第一百零一章 朝廷革新
作者:大街H小巷的小说      更新:2024-03-22

  “此后大明行华夏历,大明历,明年为华夏历4327年,大明历263年(1630年),改元乾圣。”

  当皇帝选年号必不可少,不考虑纪年问题,也要让其他人称呼自己。朱存枫的队伍中没有这种专业的人才,由朝廷旧派官员找年号。起初众人推荐了弘武、隆武、绍武等等年号,都是带武的。

  这些官员的心思朱存枫一清二楚,只有开国皇帝年号带武,或者国家出现重大变故。让朱存枫选择带武的年号表示朱存枫是通过非正常手段继承皇位,这等于否定朱存枫起兵的正当性,否定朱存枫的正统性。

  朱存枫是以得到太祖托梦,为天启报仇,赶走弑兄夺位的亡国之君,这样的理由出兵起事。既然得到太祖的认可,那就是正常继位,不应该使用武字。

  并未理会旧臣的小心思,朱存枫发现崇祯登基时未选的年号“乾圣”,意为天生圣人。崇祯觉得这个年号自己配不上,朱存枫则以为正好,恰巧符合出兵的理由,得到上天圣人太祖的庇佑。

  登基、定年号这些都是细枝末节,隔天朱存枫召集一众大臣、亲信,讨论国家革新、朝廷革新之事,这才是众人最关心的,代表众人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席位。

  “世上没有千年的王朝,我大明未到三百年就如此衰败,过在我朱家,更在天下奸臣。太祖为救万民起兵,建立大明,我朱家本该一直站在万民之中,为万民谋福祉,可惜一些不孝子孙,忘却此事,一心想着当读书人口中的圣人,被掌控舆论喉舌的奸臣玩弄于鼓掌,视万民于不顾,以致才有官逼民反。”朱存枫说道,“朕得太祖之意,定要改变这一切,朱家子孙要坚定站在天下国民身边,不能与天下地主、官僚同流合污。”

  朱存枫的开场白令全场心惊,同时一头雾水,皇帝本来就是大地主,怎么与地主切割。

  “朕意组建大明国民大会,由底层百姓推举(国)民代(代表),与朕一同管理朝廷。”

  “陛下,小民愚钝,怎辨忠奸,怎能处理朝政?”

  “百姓的眼睛看得最清楚,只有谋私利者才会以为自己可以蒙骗天下人的眼睛。”

  按朱存枫的想法,将来一切内政都将交由内阁管理,皇帝不参与具体政务,只会制定规则与规划。各府各县选举出民代,这些民代和皇帝、太子等一同组成国民大会,由大会制定国策,推举内阁成员。

  只有放权,皇帝之位才能更稳,皇帝只需要牢牢抓住两样东西:银子和刀子,就不会出现臣子尾大不掉,乃至司马懿故事。所以军队完全脱离文官,脱离内阁,由皇帝直接指挥。

  至于银子,国家银行直接隶属皇帝,国家税收和支出都必须经过国家银行,由皇帝批准后才会下发到各部门。朱存枫在位时没任何问题,后续会一点点将税收部门也抓到手里。

  朱存枫可不想整天被政务拖累,他的目标是天下一统。将所有政务交给内阁,可以放开手脚征伐天下。

  另外,一旦内阁制深入人心,将来哪怕有人想要造反,也不会造朱家的反,至少刚开始表面上不会,只会找内阁的问题,有了一层保护措施。即便子孙出几个不上朝的,其他爱好的,也不会影响国家正常运转。

  当然,要想这一切深入人心,皇帝必须要抓住舆论高地,还需要国民有基础教育。

  这就是朱存枫的工作了,利用平台拔苗助长,刺激全国经济发展,补贴教育部门,全面推行国民教育,兴办报纸,修建铁路。

  让信息快速、及时流通,如此百姓有了基础学识,就可以对国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皇帝掌控交通与出版社,就能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可以引导国民的情绪,最大限度确保统治稳固。

  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千年王朝,朱存枫也不在乎子孙后代可以千秋万代当皇帝,设置这样的机构就是为他自己服务的。反正过完这一世就能回家,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听完朱存枫对国民大会的讲解,一众官员的脸色不是很好看,本来头上只有皇帝,现在一群泥腿子成了太上皇,还怎么当父母官,怎么高人一等。

  “朕做事向来公平,有舍有得,让内阁做事就会给内阁足够的权力。从今以后,皇帝不再干预内政,一切事务由内阁决断。”朱存枫的话令众人眼前一亮,“当然,为免出现权臣、野心家,内阁的权力需要拆分,内阁阁臣需要扩充。六部已不足用,朕打算扩建。农业部、工业部、商业部、科学部、交通部、教育部、水利部、卫生部,以及六部、督察院、大理寺等。各部与六部平级,各部尚书自动入内阁。”

  多了许多部门就代表多了许多高官的坑位,对此所有人都欢喜,没人敢反对,反对就是与所有人为敌。有些如毕自严等害怕冗官问题,也不敢当着其他人的面提出来,非常结仇。

  “内阁权力增大,有所得就要有所失。从此内阁不再管理军事,单独组建两军都督府,分陆军部与海军部,由朕直接管理。”对于军权这一点,更没人敢有意见,“朕知道内阁需要一定的暴力结构,可以由兵部牵头,将天下捕快、衙役集中起来,组建新的兵部,维护治安。朕也会让东厂交由兵部管理,自此东厂不再监察百官,不得私设公堂,只负责监察天下逆贼,维护国家安全。

  至于锦衣卫,则归入两军都督府,为国家打探敌国情报,不再管理国内事务。官员监察由督察院统一管理,督察院、刑部、大理寺组建三法司衙门,三法司衙门的官吏只在内部轮转,不得与其他部门有任何牵扯。”

  对于这一点,其他人也不敢有意见。

  皇帝认为内阁权力太集中不安心,要拆分内阁的权力,你不同意,你是不是要搞事。

  扩建部门,一方面因为朱存枫成事太快,来不及锻炼手底下的队伍,让他们进入固有部门,很容易被染成腐朽之色,不如创建新的部门,一切从头开始。当然六部等老部门里,朱存枫也会放入自己人,等他们慢慢学习,将来接权。

  另一方面,随生产力发展,国民教育的上升,朝廷确实需要分工明确,才能更好建设和管理国家,也需要增加部门来适配更多的人才。

  可以说朱存枫以后世为蓝本革新朝廷,如此大刀阔斧,本来很容易步子太大扯着蛋,谁叫朱存枫有平台无限物资呢,许多问题只要有了足够的钱粮都不是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