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是 第023章 清水浑水
作者:越过高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劳总是发达地区老板,抓住机遇发达以后,对国家产业政策作了一番研究,决定跨省发展。在全国挑选了两个欠发达地区县份,而这两地又均有相当关系可以保证咨询各方面都蹬哒得开的人,他要两地同时进行考察,通过比较,优胜劣汰,最后确定一地。

  劳总要来投资搞大项目的事,陈进勇最终没有给马运昌透露,给龚祥兴透露那是有用处的,马运昌只不过一副县长,他的作用不大,可以忽略。连郑季这么深的关系也没让知道,郑季嗜钱如命,并且盯人手段高明,弄不好会误事。马运昌这会儿也没有觉察。马运昌与陈进勇来往也不多,也不想在这个人身上多费时间。郑季一贯心细,很注意细节,他现在注意力在这个村的环境上,看到村主任的笑容,就看出来他之所以请来吃鱼,一定有什么动机。

  陈进勇则一路咬紧嘴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不要被什么话语连带着把那个机密计划给叼出来。他只是给周华山递了眼神,意思是怎么样?我说话算话吧,财政局长给你请来了,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也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本人,你说的,下一步该怎么办,就看你自己了。

  周华山对陈进勇的安排心领神会,眉欢眼笑跳前跳后忙碌着。张罗着倒茶递烟。

  一伙人分坐在木条凳上,那断了弹簧的沙发孤零零空在中间。

  马运昌东看看西看看,喉头聚集了不少想法,只想要说两句,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心情不怎么好,一个劲朝郑季看,又不好说是你郑季带我来吃鱼,

  郑季心里也有点烦躁,又不好怪陈进勇,毕竟是好友又心存好意。坐下就问:“鱼呢?”

  周华山一招手:“把脸盆抬过来。”就见两个人和抬一个大号搪瓷脸盆,到跟前放下,是一条大鱼,这条鱼足有十四五斤,洁白的米分红的嘴一张一合,像把扇子一样的尾巴搭在盆外面,还在一搧一搧。哟呵,在场人都惊叹起来,难得见到这么大的鱼。郑季忙问:“在哪儿搞到的?”

  周华山骄傲地晃着脑袋说:“河下面。”

  “搞到几天啦?”

  “到今天第三天,舍不得吃,一直等着你们。”

  郑季说:“我今早上才得到通知。”

  陈进勇说:“我也是。”

  周华山说:“我每天都和区长,区长说郑局长今天才有时间。大家欣赏了,我安排宰杀啰?”

  陈进勇下命令道:“动手。”

  三个人涌进厨房里忙活,外面几位领导喝茶闲聊。因感觉屋里总有一股腥臭。马运昌嗅嗅鼻子左右看了看,郑季也伸出头寻找,发现了十米外的猪圈,就说:“我们在外面走走,搞好了再来?”就都站起来。周华山看出来领导的心思,想着在外面也好找机会单独靠近郑局长。就朝厨房里招呼:“我带领导们先出去走走,到河边去看看。你们先忙着,做好了派人来喊。”

  四个人就走到村外。对面过来一个人,周华山招呼道:“三舅,快去厨房帮忙整鱼,你的手艺好。”那人站下来,仔细看一眼几位,说:“县领导来啦?”周华山说:“是的。等哈你要敬杯酒哟。”那人点头,说:“你们游着,我去帮忙。”走了。

  村路蹩仄,尽是石头疙瘩,很难走,看看眼前有块较高的地势,就停下来,站在这里观看。从脚下的石头开始,放眼望去,四周白花花都是石岩,只有近村子有两三棵槐树,也是歪七倒八,缺枝断桠。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是石块石板构成,也有木框架的,原木也不见小多少,可想这里过去也曾经是长有大树的,后来的过度砍伐,才会导致这样。树砍了,树根刨了,泥土就保不住了,水冲风刮,就顺势往低洼处流失了。近处砍伐完了,去远处。远处砍伐完了,还去哪里?山背后就是大河,吃水就去那里挑。要是没这条河,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走着,马运昌一低头,忽地看见一泡狗粪,眼看着郑季就要踩上去,呀叫了一声,就势抓了他一把。郑季身子中心偏移了,一只脚踏上了一块圆石头,圆石头受不了踩踏,滚动了半圈,带动郑季身子一歪,踉跄两下,踝关节歪了。忙着路边路坎坐下,揉着,不算很痛,站起来试试,还能走。看着心的纯牛皮鞋,鞋子却裂了一个口,去找裤裆口鞋匠修补,又得花五块钱了。马运昌就不同,早上出门,就要换穿轻便旅游鞋,专门叫儿子去省城买来的,鞋的质量相当好,水陆两用。

  “那天马雯去省里头,叫他给你带一双?”

  “谢了谢了,你那鞋帮不是皮的不成,我脚汗大。”

  周华山早就抓住他的臂膀,搀扶着前进。周华山想带着郑季慢慢走,拉开一定距离,就好行事。郑季却推开他,说:“没事,走得动。路快去给马县长介绍。”路不平,石头尖尖太多,皮鞋受不了,踝关节受不了,皮鞋更受罪。心里道:今天吃这顿鱼,合了贵价钱啰。

  走一段,看见了两边山中间的峡谷,峡谷里流淌的河水,这就是横贯全县的木梁河了。

  木梁河自东向西,横贯乾顺全县,全长一百二十里。在贵山境内分为三个段,每一段一个名字,木梁河居中,约有四十公里长。枯水季节,水几乎是贴着河底,白花花的石滩随处可见。往前走一公里,忽然看见一个奇怪现象。对岸梁山之间流出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无比,到了河中,与上游下来的浑水相遇,并行前行好长一段,才与浑水混合。

  马运昌站定,好长时间看着那条小河出口,进里面是蜿蜒的山涧,山涧里竟然一派葱茏。便问那小河叫什么名字。周华山回答:“叫黄牛河。”

  马运昌道:“黄牛河?水一点不混,那样清嘛。”

  周华山说:“以前也是比较浑的,也才是最近年把才变清的。”

  马运昌更为惊奇:“为啥呢?”

  “县长还看不出来?”

  马运昌接着问:“属不属于你们村呀。”

  周华山摇头:“那是沙子村,上坪区属。”

  马运昌脑海里翻出来不久前给省里上报的一个材料,材料里提到了上坪区沙子村小流域,就是这里了。他没有到过,这是个麻烦事,为什么?他问自己。今天竟然隔河相望。不行,得抓紧时间亲自去,一定要把真实情况看在眼里。要不,作为分管县长,实在是……

  三舅疾步走来,说:“鱼做好了,请领导们回走入席。”

  郑季道:“那条大鱼该不会是在这里搞到的吧。”

  周华山拍响巴掌:“局长好眼力。那条鱼就是在清水浑水交汇处拿到的。它喝过了清水,味道一定鲜美。各位领导走快呀。”

  爬石坎的时候,三舅过来扶持县长。马运昌说:“你是周主任三舅,也住这村里?”

  三舅手往回指说:“不,我住沙子。”

  “就是那边?”他手往回指。

  三舅点头:“是。”

  “你怎么过来的?”

  “我们有条小船。”

  “在哪里?”马运昌站下来往回看。

  “回去了。”

  三个人在前头走得快,马运昌却不想闻那股臭味。又回头看了看,问:“你们村里不烧柴?”

  “以前烧,现在不烧了,改用煤。”

  “哦,你们那边有煤炭?”

  “没有,要去高坡那头拖。”

  “高坡啊,路远呀。”

  “三十里。”

  周华山折返回来,说:“马县长快点呢,郑局长陈区长都到了。

  马运昌没有理他,还问三舅:“……沙子村,这个名字有点怪,不太符合现状,我看树木不少,青幽幽一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沙子村森林占地面积百分之七十。走进去空气都是清香的,没有一点臭味。”

  “这么好,你们怎么搞的嘛。”

  “要说的话,得感谢两个人。”

  “两个人?”

  “一个是张敬民局长,一个是肖光皓部长。”

  张敬民是水利局的,水利工程师,这没啥。肖光皓是人武部副部长,他与这个有啥关系呢,马运昌对此有点不解。

  “他们和我们完全是一家子了,过去我们沙子村有啥呀,什么都没有,……由他们带着,我们就干,钱没有,但有劳动力,没有哪一家不出工的,人家杨局长小贺国荣他们已经这样干了,就是为了我们好,那我们还有什么不好好干呢。三年时间,变了样了。路修好了,水土保住了,竹、藤、草、灌都种上了,现在走出远门,看别处的那副样子,想起自家的美好环境,心情就舒畅,说话都要大声好多。”

  周华山打断道:“你为什么不说民兵?三百多民兵天天在那山上种树,你为什么不说这个问题?”

  马运昌问:“民兵天天上山种树?”

  周华山说:“是呀,没有那些民兵帮忙,沙子村半辈子也不会变样。”

  三舅说:“民兵并不是经常来,一年就那么几天,而长年累月蹲在那里的是张局长。肖部长也是,来过好多次。”

  民兵是怎么回事,马运昌是知道的。县人武部有个民兵营,每年要集中训练半个月。部里头不满足于操场上的训练,把他们带到乡下,帮助一些地方搞突击性,搬运重物啦,休整道桥等等。这样符合当前的以劳养武精神。那经常带队下去的是副部长肖光皓,是个雷厉风行脾气火爆的人,马运昌对他印象较深。但是在沙子村种树的事,不知为什么竟没有人和他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