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存在 第9章 虚拟伪装与真实自然的我
作者:逆流鱼.0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下午与卖dvd的香港仔接头却一无所获,内心反而造成一种严重的失落感,为了填补这种失落,我不得不立刻坐回到电脑面前,试图通过虚拟的网络来平衡它。看最新章节就上网【】

  人们之所以喜欢上网,是因为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三个特点。这样说或许太过于抽象和枯燥了,但是有这么一句玩笑话,却能够十分形象地表达这层含义,即:你不知道在网上和你聊得津津有味的“人”,到底是一只狗还是一只猫。而像我这样特殊的“人”,更是需要那层隐蔽、虚拟和间接性,用以来掩饰现实中的那个所谓真实的我。

  当然究竟哪个是真实自然的我,哪个是虚拟伪装的我,有时候在思考和面临这个问题时,我往往会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

  没多久之前,我通过网络搜索功能,在输入某个关键词后,意外地找到某个同性恋的“部落”。这个部落是个专门发布有关同性恋新闻的网站,国际国内、各个领域的,但凡关于同志话题或新闻的,包括明星出柜等等,应有尽有,而且随时保持着更新。随着一大批“志同道合”之人在此聚集,他们还组建了同志q群和微信群,以便大家进行线上、甚至线下的社交活动。而我也逐渐变成了其中的一员,只不过新来乍到,我还有很多顾虑没有冲破,所以我依然用虚拟的身份伪装,仅仅参与线上的互动,对于线下的互动我一直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害怕付出的代价太大。虽然仍是虚拟的伪装,但是感情上的表达却是真实的,否则怎会进入这个“同志群”呢?

  我刚一上线,就发现所在的q群内已经有上千条的聊天记录还未查阅,而且其中多数是向来最为活跃的,网络名为“灵魂错装者”发布,——此君向来以群首领自居,而且每每就数他的表现最为活跃。我对他这样多话的“同志”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内心里却十分欣赏和佩服他的这份勇气与热情。这个群内如果少了他的存在,就会显得冷清和孤寂,也就失去了建群的初衷和意义,那就可以不用存在了。因此可以说,这样的群不能没有他。他是志愿的组织者,为大家做着无谓的付出,尤其是线下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他的付出最大。所以,虽然我对他不感冒,但是内心深处对他是很尊重的。我想其他群友也都有这样的想法。

  按照我的习性,我特别爱留意那些说话少,但是又不能完全不说话的群友,然后试图从中找到真正聊得来的“同志”。

  刚才我所错过的无非又是前不久群内的“同志”们所举行的一次线下活动的回顾报道与讨论。十分巧合的是,我粗略地浏览到,他们所选择的聚会地点竟然是我常去的那家“相约酒吧”。——于是在日后不久,我逐渐听到一些议论,说“相约酒吧”实质就是一个“同志”的聚集地。还听说酒吧的老板实际就是一名“同志”,他还免费为“同志”的线下活动提供地方,作为其对“同志”活动的支持和赞助。

  “灵魂错装者”此刻又在群内发布了一些刚结束的新一期线下活动现场照片,还有一些参与者们的露脸照,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现实中的场景和部分网络那端真实存在的人的长相。说实话,这一些照片看得我热血沸腾与万分激动不已。更有甚者,我感觉从内心深处里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个群体了,虽然这里还只是个虚拟的网络聊天群,但是却能够透过它看到某些同志们的真实一面,而这一面往往是我所向往的。.136zw.>最新最快更新,提供

  有一个刚参加完这次线下活动的群友,网名为“不再孤独”更是现身说法,似乎是在配合着“灵魂错装者”的一言一行,他在群内向我们讲述他首次参加这次线下活动的感受和想法。

  不再孤独:其实,我来这群里已经有半年以上了,但是这半年来我一直不敢说话,多数

  时候时候是作为一名旁听者。但是在旁听了这么久以后,我越来越发现,我

  离不开这个群了。因为这个群给了我希望、温暖和勇气。这一次,在犹豫几

  个月以后,我这次终于鼓起了勇气,参加了这一次线下的活动。认识了许多

  新的朋友,这种感觉与在网上隔着电脑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次我们可以互相

  近距离地看着对方,甚至触摸到对方的身体,这是一种最为真实而又独特的

  感觉,也是一种我从来未有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的好!

  灵魂错装者:是的,不再孤独,真的好勇敢,他的第一次发言,感动了现场所有的朋友,

  大家也都很喜欢他。

  不再孤独:而且当天我也找到了我生命中第一个有缘人,我们已经决定继续交往下去。

  (然后跟着是一个表情符号,是一个羞怯的脸)

  控告上帝:大家好,我就是不再孤独说的那位有缘人,我是控告上帝。(紧接着又发了

  个表情符号是几个笑脸),我感到很幸运,在那天的聚会活动中能够认识不

  再孤独。(紧接着又是几个笑脸符号)

  灵魂错装者:哎呀喂——你看,这两小口子,已经开始在这里打情骂俏了!(然后表情

  符号是几个敲打头的锤子)

  接下来,则是众群友一阵起哄的回复,或者一些恶搞的图片。

  不一会儿,几个老资格的群友再次亮相。

  one:恭喜以上两位gay友,建立了初步的恋人意向,同时也希望他们日后加深彼此了

  解,无论你们最后的结果如何,你们都要继续相信真爱!(这位one,是一名资深

  的线下活动参与者,有人说他就是那位“相约酒吧”的老板)

  灵魂错装者:你好,one,感谢你的支持,如果没有你的支持,还有作为前辈和带路人,

  可能就没有那一次次温馨、温暖又热闹的场面了。

  不再孤独:谢谢你,one!

  控告上帝:谢谢你,one!

  one:不用客气,大家都是同志,不用客气!嘿嘿!

  zero:死鬼,one,你又在这里冒泡呢?(据说这个zero是one的“爱人伴侣”)

  one:各位,我家里的那位又来了,不敢再多说了。

  灵魂错装者:别走啊!还有事情问你呢?嘿嘿!

  one:我还要去打酱油呢!否则zero的菜做的就不好吃了,你们继续聊着先。

  zero:谁说我的菜做的不好吃?每次你都不吃完了吗?

  接下来,群内至少超过十个人回复着羡慕的表情,还有一些恶搞的图片。.136zw.>最新最快更新

  这个群总是时不时就会有新的朋友加进来,例如这会儿不知道为何,我突然被下面一个新进群的网友给吸引住了。或许吸引我的原因源于他的网名的独特性?!

  鲸卿之友:hi,大家好,我是鲸卿之友!初次入群,还请多多关照!

  立马就有群友回复:先报三围!

  鲸卿之友:113、78、115

  灵魂错装者:好高的帅男哦!

  此时我有点忍不住好奇,于是慌忙回复道。我的网名是隐存者。

  隐存者:何以得知?

  灵魂错装者:根据黄金分割比率啊?胸围=身高*0。618,反过来,身高=胸围\/0。618。

  隐存者:113\/0。618=182,鲸卿之友是182吗?

  鲸卿之友:呵呵,群友们真厉害!几乎相差无几啊!

  这个身高让我马上想起一个人。但接下来群内的聊天,无法让我继续往下想,我的思路立马就被打断了。

  鲸卿之友:你们的问题让我想起了达。芬奇的一部名作《维特鲁威人》。

  ——这是许多人熟悉的一幅画面: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

  于是我立马跟着回复道。

  隐存者:嗯,那绝对是一副经典之作,虽然它只是一份素描画,但是却将人体比例的完美性、协调性表现到极致。

  鲸卿之友:是的。通过这幅画你会发现,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然后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与圆周接触。不仅可以在人体中这样地画出圆形,而且可以在人体中画出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量度移到张开的两手,那么就会发现高和宽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确定方形一样。

  灵魂错装者:你们俩倒是挺有默契的,也都算是少见的博闻强识者啊!

  鲸卿之友:夸奖了。

  鲸卿之友这谦逊的态度再次让我想起那个人。但是,接下来的群聊,依然无法令我继续深入思考那个人是谁,或者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鲸卿之友:或许有些网友已经知道了,这位名画的创作者达。芬奇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

  “同志”。

  此话一出,群内立马引起一阵躁动。

  不等他人的盲目议论,我立马接茬,问道。

  隐存者: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鲸卿之友:最能证明他是一位同性恋者的,是发生在1476年的“萨尔塔雷利事件”。

  紧接着,鲸卿之友找来一个相关的链接,内容如下:

  当时有人将一封匿名举报信投进专门用来检举坏人的一个容器中。信的全文如下:

  我特此作证,有个叫雅科博·萨尔塔雷利的人,与哥哥乔瓦尼·萨尔塔雷利一起住在瓦凯雷奇亚大街的金匠店,这家店正好对着这个“桶”。雅科博穿着一身黑衣,17岁上下。就是这个雅科博参与了多起猥亵的勾当,只要有人要他进行这种邪恶的事情,他都答应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件事他干过多次。换句话说,他为很多人都提供过这种服务,那些人的底细我心里很清楚,现在我列出部分人的名字。这些人****过上述那个雅科博。我向天发誓句句属实。

  告密者随后列出了四位所谓的雅科博的同伴的名字,他们是:巴尔托洛梅奥·迪·帕斯奎诺,金匠,家住瓦凯雷奇亚大街;列奥纳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与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住在一起;巴奇诺,紧身上衣制造商,家住奥尔桑米开莱教堂附近,住的街上有两家大型剪羊毛的店铺,街的一头是谢尔奇家的凉廊。巴奇诺新开了一家紧身上衣店;列奥纳多·托纳博尼,又名“特里”。

  这封信的一份被公证过的副本保存下来,文件在1896年第一次被公开。虽然之前很多人知道达·芬奇被控告过,但却不知道罪名是什么。通过这封文件,很显然,达·芬奇处在了当时所谓的“****”者的行列。尽管他曾辩称那位男子只是他的模特,最后也被无罪释放,不过那多半是因为同时被控告的一名嫌疑犯的家庭背景十分强大。所以,可以说是权势拯救了达·芬奇。但也有人认为,就算达·芬奇是一位同性恋者,他与那位男子的关系,也许真的只是画家与模特的关系。

  能证明达·芬奇有同性恋倾向的并不只有这个事。据说,他与一位门生就维持了这样的关系。那个男孩的绰号叫“萨莱”,意为“恶魔”、“小魔鬼”。在达·芬奇的笔下,他被描述成“小偷、说谎者、倔强、贪婪”。不过,人们却能读出一种又爱又恨的感情。

  对列奥纳多来说,这个顽童是颗粗糙的钻石,似乎满足了他的某种需要。这个所谓的“萨莱诺”是列奥纳多的“小魔鬼”,一个无法无天的精灵。他几乎就是列奥纳多的投影:列奥纳多性格中的这一面——任性、懒惰、爱捉弄人——在顽皮的小贾科莫身上得到了体现。而他因此而解脱出去,投入到更为严谨的工作、研究和实验中去。换言之,小坏蛋贾科莫是列奥纳多那个没有表现出来的自我。

  列奥纳多从此开始了他成人生活中最为长久的一段人际关系,萨莱此后一直出现在他的小圈子里,时间长达28年。然而,我们并不清楚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1519年列奥纳多去世时,萨莱并不在他身边。两人最后可能是因为分手而离开对方。即便如此,列奥纳多临终时仍留给他一大笔遗产。

  多年前,一位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在神学院做门卫挣钱。工作之余,他在学院资料室里阅览了大量的神学画册,结果他有两大疑惑:一是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大多以女性为背景?二是为什么达·芬奇要用4年时间来完成他的最佳女性画作《蒙娜丽莎》?为此,他专门请教了神学院的一名教授。对于第一个困惑,老教授告诉他,文艺复兴运动既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复活,也是母性关爱的复兴,她们经过中世纪的漫长压抑,从集体记忆的深处醒来,发出会心的微笑。而对于第二个困惑,老教授说,达·芬奇所有的画作都是用长时间完成的,《蒙娜丽莎》并不是用的时间最长的一幅,但达·芬奇却是文艺复兴艺术家中塑造女性最多的。

  在他的所有作品里面,每次画的男子的性器官都十分突出,而女子很少画到下半身,就算画到女子性器官也是十分模糊的。他与女人发生的性关系十分少,或者说他厌恶与女人发生那样的关系。

  看完上面这段文字资料后,我不禁暗暗称赞,这位鲸卿之友对此事的研究如此深刻与透彻啊!这无疑又让我想起那个人。于是,我决定单独添加他为好友,以便日后能够单独与之交流沟通。

  面对我的添加,对方很快就回复了。从此,我的好友中就多了这么一位鲸卿之友。我试图想通过他的资料介绍,或者qq空间资料,例如空间的照片、空间日志、留言等等信息,多一点了解这个鲸卿之友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但是一无所获。很明显,他对自我的保护和我一样做得很好,几乎是滴水不漏。这个q号只是他的一个小号,是一个完全虚拟的身份,也是绝对不会添加和透露任何现实生活中真实资料的。

  这种做法和我一样,就是用一个虚拟的身份,试图在网络上实现和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个自我根本不用顾忌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尽管我会公开、勇敢的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但是对这种公开我是一点也不会害怕,或者担忧什么的,因为我用了一道保护伞,或者一张面具来保护自己。而十分的明显,对方这个鲸卿之友也是这样做的。

  查看完对方的资料与空间后,我一无所获,所以,也立即明白了对方可能同我一样,还不想在网络上展示现实中的真我。既然如此,我们单独的聊天也就暂无意义。因为我们不会,也暂时无法深入的进展下去。于是聪明而又敏感的我们,也许同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并没有单独展开私聊。因为既然大家还不想公开自己真实身份,那么与其如此,大家还是继续在群内浑水摸鱼,继续保持一定的距离吧。这样或许对彼此都会更好点。

  鲸卿之友:敏感的人注定会在现实中不断受挫,不断受到各种抑制,但是又基于他们

  天才般的敏感性,所以,他们不会这么愚蠢地荒废自己的人生时间与才华,

  所以,他们必然会选择更为迂回和明智的做法,例如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他

  们的情感,或者作为他们情感宣泄的出口。

  灵魂错装者:以艺术作为出口?如此说来,许多搞艺术创作的,都有那么点同性恋倾向

  了。

  鲸卿之友:是的,甚至有人将世界现代文学史称为同性恋史。例如著名作家诗人马拉

  美、庞德、艾略特等人,据说都是同性恋。而他们又是世界文学史上各时期重要代

  表人物之一。

  看到以上群内的对话,尤其是这个鲸卿之友的出现,还有他所传达的各种信息,讨论的话题,令我眼前为之一亮,更是叫我内心不禁激动与兴奋不已。他说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和影响着我。使我对自身缺陷的理解不再感到那么的自卑抑郁与烦恼不断,反而使我增添了些许勇气和自信的力量。

  基于这份影响力,于是,我不禁向自己内心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指示:我要改变,我要突破,无论前面有多大的阻力和障碍,我都要做回那个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带着面具,那个伪装着的自我。就如眼下这般,我虽然在做着真实的我,但是却仍是借助着虚拟的媒介,毕竟这仍然不是真实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