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战国录 第三十三章 声东击西
作者:逸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秦王恭声道:“不知母后亲来找稷儿,是为何事?”

  宣太后摩挲着秦王的脸侧,幽怨地道:“难道,本宫来找王儿,就一定要有事才行吗?王儿每日里忙于政事,都好久未来看望本宫了。.本宫甚是挂念王儿,这才特意过来,看看我王儿的。”

  秦王忙低头道:“是稷儿的错。”

  宣太后却呵呵笑了起来,其中的风情万种,实令人难以相信,这妇人其实已年近半百了。笑完之后,宣太后才接道:“傻王儿,勤于国事,又怎会是你的错呢?本宫是逗你的。”秦王却是低头不语。

  其实,秦昭王和宣太后虽为母子,但秦昭王从小就被送到燕国为质子,秦武王死后,宣太后才把他接回了秦国。是以,秦昭王对宣太后,并无多少母子亲情。更多的,只是敬畏而已。

  宣太后也自知其事,不由暗叹了口气,道:“其实本宫此次来,是为了悝儿之事。”

  秦王知道,赢悝一直深得母后的欢心。秦王不由正视着宣太后,沉声问道:“难道,母后是要稷儿放过王弟?”

  宣太后摇了摇头,叹了声道:“悝儿罪犯滔天,本宫也无法为他求情。但他毕竟是你弟弟,是秦王室的血脉。本宫希望王儿平叛之后,能饶他一命,勿要做绝了。”

  秦王早已猜到了宣太后来的用意,此时也无多大惊异,只是低头不语,却未答允宣太后的请求。

  楼缓挺身出来,拱手道:“高陵君通敌谋叛,大王若是徇私情,不加以严惩,恐无法对秦国的臣民做交代。”

  宣太后闻言,嗤鼻轻轻一哼,貌似漫不经心地道:“楼缓,你对我秦国,未必便是忠心耿耿的吧?”

  “这……”楼缓闻言顿时一阵语塞,一脸愧疚,退回了秦王身后。

  当年,楼缓入秦为相时。赵武灵王曾假扮为随从人员,跟在楼缓左右。进入秦地之后,赵武灵王便对沿途的风土人情,细加考察,为日后攻秦所用。楼缓进入秦都咸阳后,会见了许多秦国大臣,赵武灵王都在侧观察。对秦国大臣的贤庸强弱,有了深入的了解。楼缓劝赵武灵王,不可久留秦国,以免被人识破!

  赵武灵王却提出,走之前,要亲眼见一见秦昭王和宣太后。他想亲自了解这对母子,以利于将来对秦决策。其时,秦王正好请楼缓入宫赴宴,楼缓便带赵武灵王同行。极其敏感的宣太后,在接见楼缓时。发现向来以风采自傲的楼缓,对他身后的高大随从,不经意间竟有屈顺之意。宣太后颇感好奇,便与这名气度非凡的中年男子,谈起话来。却发现,此人的胸怀见识,更是了不起。宣太后在钦佩之余,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在楼缓告辞后,赵武灵王感觉到,宣太后和秦昭王对他已有所察觉。便匆匆辞别了楼缓,返回赵国。

  宣太后与秦昭王觉得,楼缓的随从绝非是等闲之辈。必是赵国的极贵之人,来窥探秦情。于是,即刻又派了使者,去宴请楼缓与这个非凡的随从,晚间再到王宫赴宴。使者回报,楼缓已同意了赴宴。晚间,楼缓入宫赴约,却不见那名随从。楼缓便道,这个随从白日失礼,已被遣回了赵国。这更加坚定了宣太后的判断,认定此人便是赵武灵王,速派精骑追逐。精骑一路狂奔,追到了边塞,也没能见到赵武灵王。守塞之人告诉他们,赵国的使者刚刚离去。宣太后和秦昭王,对赵武灵王的深窥秦政,不由深是忌惮。

  宣太后见楼缓不敢再做多言,便也不再理会。秦王却一直是缄默不语,皱眉沉思。宣太后背转过身,幽幽地道:“王儿,你好好的想想吧。如果王儿真要如此狠心,本宫自不会多说什么。在你杀你王弟的那一天,请王儿来告诉本宫一声,本宫也陪着他去便罢……”说完,宣太后又抽泣了几声。

  “母后……”秦王心中一软,张嘴欲言,却又说不出什么来。

  “本宫累了……”宣太后轻轻挥了挥手,也未再理秦王四人。宣太后在宫女的簇拥下离开后,只留下了各怀心事的四人。

  魏冉深知,自己这姐姐虽是貌美。却是极富心计之人,更善于操控他人。魏冉看到秦王的脸上一阵落寞,他这做舅舅的,也是难过。想出声安慰秦王几句,却又不知如何说起?

  宣太后是如何厉害,乐毅也已看了出来。秦王在她面前,竟如同小儿一般。乐毅叹了口气,心中暗忖:若有宣太后在一天,秦王便难于真正的掌权。秦王要坐稳王位,不受他人所制约。便必须努力培植亲信大臣,从根本上掌握王权。

  秦王强打起精神,转对乐毅三人道:“此事暂且压下不议,待用过午膳后,我们再说正事。”

  “是,大王。”

  乐毅三人,随着秦王到了后殿。庖子也已准备好了酒肴,秦王便邀众人入席用膳。在酒过三巡之后,秦王已恢复了常色,朝楼缓、魏冉、乐毅三人道:“此次之平叛,关乎到秦国之命数,任何细节都不可疏忽。不知,乐先生的计划,可还需要再详尽一些?”

  乐毅拧眉答道:“我昨夜与楼相、穰侯商讨了一夜,也已部署好了兵力问题。”

  秦王道:“乐先生,请说与寡人一听。”

  乐毅道:“首先,我们北上平叛,最怕的便是魏、韩两国,会趁隙出兵来犯。若是陷于腹背受敌,处境确会十分危险。是以,请大王下令,让华阳君率十万大军,泾阳君率五万大军。驻扎到芾城,以牵制魏、韩两国。”

  秦王略一思虑,又皱眉道:“乐先生说的,确有道理。但区区十五万大军,又怎牵制得住魏、韩两国?”

  乐毅微微一笑道:“十五万军队,当然是不够的。还请大王以攻楚为名,派使者到齐国,与齐结盟。但不管齐王答不答允,都对我们没有影响了。”

  秦王听得迷糊,正想问个清楚。魏冉便接道:“如果,齐王答允结盟。那魏、韩两国,夹于我大秦和齐国之中,自不敢侵犯我秦国。如是齐王不答允结盟,魏、韩两国,想坐看秦、楚之争。定也不会贸然出兵,来犯我秦国。如此一来,便可保得大王顺利平叛,无须有后顾之忧了。”

  秦王听完魏冉之言,拊掌大笑道:“果然是妙计!”

  魏冉却皱眉道:“但是,乐先生把十五万的军队,调去牵制魏、韩。那便只有本侯的二十万大军,向寿将军的五万大军,和大王的五万侍卫军,前去平叛了。本侯担心会兵力不足!”

  秦王转头望向乐毅,却见乐毅满脸笑容,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秦王顿放下心来,笑道:“穰侯无须操心,寡人相信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