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战国录 第三十二章 朝议讨叛
作者:逸臣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翌日早朝,趁着秦王还未上殿之隙,殿下的百官众臣,正如同往常一般互相闲聊着。.

  内吏官唱喏道:“大王驾到。”众文武大臣忙整容低头肃立,恭候着秦王上殿早朝。少倾,秦王便上到殿来。

  “臣等拜见大王。”殿下的群臣齐声唱喏,推金山、倒玉柱,向秦王跪拜行君臣之礼。

  “众卿平身。”秦王充满王者之仪地扫视了一遍,殿下的群臣,威严地抬起手,让众臣起身。

  “谢大王。”众大臣恭声唱诺完后,便站起身来。在殿下众臣抬起头时,却忽地发现,秦王此次上殿,跟在秦王身后的,不是宫中的寺人宫娥。而是相国楼缓和穰侯魏冉,还有一个从未谋过面的少年。

  秦王在青铜龙椅坐下后,楼缓和魏冉便躬身行揖,退回到殿下的百官之中。楼缓是文官之首,魏冉是武官之首,两人便一左一右地退到百官首列。而乐毅却不是秦国的臣工,是以,秦王示意他不必退下去,只要在旁听政即可。

  本来列国君王早朝之时,除了寺人和宫女外,便连最亲近的大臣,都不得靠君王三百步内。而乐毅却能获得秦王特许,站于秦王身边,这便是极大的殊荣了。是以,殿下的文武大臣,除了楼缓和魏冉之外,均不禁动容。每人皆在暗自猜测,这名少年,究竟是何身份?

  秦王也未在意大臣们有何想法,扫视了一遍殿下群臣后,便一挥袖,威严道:“今日早朝,列位臣工谁有奏本,速速奏来。”

  楼缓和魏冉同时出列,大声唱诺道:“臣等有奏本,上奏大王。”相国和穰侯竟一同上奏,这又引得百官一阵窃窃私语。

  秦王颔首道:“奏来!”

  “谢大王!”楼缓躬身一揖,稍停顿了片刻,便大声奏道:“月前,犬戎二十万大军,犯我大秦边界,在榆林一带烧杀劫掠。高陵君赢悝,假借剿灭犬戎为由,带走了四十万大军。现在,却在蕺州城中,驻扎了半月而按兵不动。老臣和穰侯现已查明,高陵君其实是勾结外敌,意图阴谋造反。狼子野心,罪不可恕也!故老臣和穰侯,联名上奏大王,请大王速做定夺。”

  众大臣闻言,不禁骇然失色。高陵君的四十万大军,驻扎蕺州城半月之久,是众所周知的。而高陵君却以粮草未足,不适宜开战为由,一直都按兵不动。本来,众大臣对此事就已有怀疑,但高陵君身份高贵,谁又敢罔言半句?而现在,相国楼缓和穰侯魏冉,竟已联名上奏了此事。那高陵君造反一事,便决非虚假了。众大臣如同被炸开了锅般,在殿下纷纷私议了起来。

  秦王目光威严地道:“此事经由楼相和穰侯查证,昨日便已禀告了寡人。而寡人也相信,楼相和穰侯决非是捏造。寡人现在想问问,众位臣工对此事,又有何建议?”

  “大王!”魏冉的下列,阔步站出一名中等身材,三十余岁,虎背熊腰的武将。此人便正是秦右更——向寿。向寿对着秦王抱拳一拜,道:“此事已是迫切,大王若不趁早把叛乱压下,秦国必会经历一场兵戎之灾。甚者,或会毁了我大秦之根基!”

  殿下的百官群臣,也纷纷附言道:“右更将军说的极是,还请大王早做定夺。”

  秦王手掌一摆,众位大臣便立时噤声低头。秦王望了下殿下群臣,沉声问道:“那众卿有何良策?速献上来,与寡人分忧。”殿下众臣闻言,一时你看我、我看你,均不知有何良策以对。

  向寿大踏步往前一跪,抱拳垂首,大声道:“请大王下命,立即征讨叛逆,臣愿领命做先锋。”

  秦昭王微一颔首,赞许道:“难得将军有此忠心,寡人甚感欣慰。”

  向寿忙道:“谢大王称赞,臣愿肝脑涂地,效忠大王。”殿下的文武百官也纷纷出列,出谋划策,以显自己的忠心。但大多建议都是毫无作用,只是一昧地附和他人之说而已。

  秦昭王听得一阵厌烦,不由眉头紧锁,偏头对乐毅悄声道:“乐先生,寡人的臣子,竟无一人能及先生之万一。实令寡人痛心啊!”

  乐毅微微一笑,抱拳道:“大王言之过甚了。”

  “寡人决无夸张。”秦王未再看乐毅,神情严肃地道:“不瞒乐先生,寡人已打定了主意。寡人若是得不到乐先生,那寡人也决不让他国得到。”乐毅闻言不禁心中一凛,泯唇沉默不语。

  秦王一摆手,示意众臣肃静,沉声道:“昨日,寡人已与相国、穰侯商议好了。此次将由寡人亲征,讨伐叛逆。穰侯魏冉为征叛大将军,向寿为前锋将军。相国楼缓,便暂代寡人,留在咸阳处理政事。此事就此决定,待备好粮草后便即出发。”

  众臣不由面面相觑,想不到,秦王竟要御驾亲征?但秦王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众臣自不敢拂逆秦王,便躬身齐声道:“大王英明。”

  秦王用手支着额头,一挥手道:“退朝!楼相和穰侯留下,与寡人再商议一下细节。”众臣便跪拜起身,躬身退出殿外。大殿之下,便只剩下楼缓和魏冉二人。

  秦王站起身来,微笑道:“现已近午时,寡人命人在宫中设宴。两位卿家,便留在宫中陪寡人用膳。也好和寡人再商讨一下,此次出征之细节。”

  “是,大王。”楼缓、魏冉和乐毅三人,便随着秦王,往后殿而去。

  四人刚走至后殿走廊时,突地传来一声“太后驾到”。秦王身后的寺人、宫女,赶忙跪下行礼。而走廊的另一头,只见一名雍容华贵,年约四十余岁,风韵犹存的艳妇。在一众宫娥的簇拥下,环佩叮当地向秦王四人走来。

  此一艳妇,却正是秦昭王之母——宣太后,也便是原惠王妃,芈八子。穰侯魏冉,便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长弟。而正是因为宣太后,秦昭王才得以登上了秦王之位。是以,秦昭王对宣太后,自是极为尊敬。甚至,将秦国十之七八的政务,都交到了宣太后的手里。

  “臣等,拜见太后。太后玉体安康。”楼缓、魏冉、乐毅三人,先向宣太后行礼参拜。

  “稷儿拜见母后。”秦王也必恭必敬地,向宣太后行了一礼。

  宣太后微眯着眼,语带慵懒地启唇道:“王儿、众卿无须多礼。”

  “谢太后。”楼缓、魏冉、乐毅三人,又再施礼一揖。